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学学派的形成是科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大科学时代科学复杂性的必然要求.科学学派具有内聚性、整体性、传承性等特点使科学学派成为科学研究高效率的组织形式,对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我国的现有条件下,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学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今大科学时代,科学合作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式,成为发展大科学和解决全球化问题的主要途径.基于ISl数据库中检索的5595条相关文献,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学合作状况进行分析,离析出科学合作活动的方式,展现科学合作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1.因家发展战略需求对科学进步的牵引作用 科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经历了从“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与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已经成为国家的事业,科学社会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社会支持条件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家已经取代私人基金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资助者,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用于研究与发展的科技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达3%左右。 作为大科学时代的象征,无论是出现于二次大战中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还是冷战中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都是…  相似文献   

4.
大科学与小科学的争论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换。促成这一转换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科学研究项目在尺度上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科学界对大科学与小科学的广泛争论,而这一争论体现的是科学家对于研究路径选择和科学研究优先性的不同理解和思考。文章通过以大科学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梳理了大科学与小科学争论的要点,从科学自主性、科学价值和科学研究路径选择、科学家培养等角度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为这一争论是科学建制过程中的一种内生张力,这一内在张力不可消除。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6.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7.
大科学装置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其建设主要在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受到国家目标的影响。作为我国大科学装置典型代表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SRF),其概念提出、预制研究、立项、建造和后期优化等环节都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在推进科学研究、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科技发展史上看,世界科技的发展已经历或正在经历欧洲小科学、美国大科学和中国超大科学时期。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小科学、大科学和超大科学时期科技发展模式及其增长规律,建立科技增长的三大动力学模型。在这些模型基础上提出小科学时代对应于科技增长的指数曲线规律,大科学时代对应于科技增长的S曲线规律,超大科学时代对应于科技增长的双S曲线规律。这三大科技发展基本规律是导致三大科学时代发展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通过比较分析科技增长的动力学模型,使读者理解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技发展基本规律,以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大科学的兴起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国际化正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大科学研究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对仪器设备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科学目标对应的实验规模和投资强度的不断扩大而逐步形成的。尽管各国对大科学并无统一的认识,但就现有国际科学组织和各国政府建立的大科学工程和研究计划的特征来看,通常都具有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实验规模巨大,科学目标宏大等共同特点。因而,往往是众多不同学科、不同国籍的科学家在一个大型科学装置上或围绕一个共同的科学目标有分工有协作地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词频分析方法,以SCI、SSCI和A&HCI3个世界权威数据库作为数据统计源,检索到5595篇有关科学合作的文献,借助wordsmith tool词频分析工具,对科学跨学科合作活动以及科学合作对交叉学科产生与发展的促进进行了计量分析,试图从科学合作现象定量展现科学跨学科发展的规律,揭示大科学时代新兴学科产生及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戴宏  徐治立 《科学学研究》2010,28(9):1290-1293
文化价值观在特定时代条件内对科学发展起着不经意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从清教伦理与儒家文化的比较角度来看,这两种文化价值观对近代科学发展分别具有不同的科学价值导向功能、科学思想方法导引功能、科学兴趣培养功能以及科学精神培育功能。文章认为不断建构恰当的科学文化价值观和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文化环境,是促进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3.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经历了从综合到分化再到综合的过程,现阶段呈现加速融合趋势。现代化建设对决策咨询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新型智库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大领域。建立贯通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智库组织领导与政策牵引体系、智库研究内部与外部协同体系、智库科学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决策咨询服务与成果评价体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国家战略思想力量相得益彰的驱动体系,推动形成具有强烈现实问题导向的智库科学,是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型智库增强国家战略思想力量、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开放科学已达成全球共识,全球开放科学治理需要中国。为把握发展机遇,文章调研分析全球开放科学发展态势及其对科学界的影响,基于我国开放科学实践案例,阐述我国开放科学发展现状与挑战。据此设计我国开放科学路线图,以开放科研基础设施、开放科学政策为关键抓手,提出推进我国开放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系统论是分析和理解科技基础设施特性的理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初步探讨科技基础设施的概念模型,从本质上阐述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内容,并以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为例,说明了基于系统论的科技基础设施概念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大量实验技术的更新,生物大数据逐渐产生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首先,生物大数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基因组数据、表观基因组数据、蛋白质组数据等多种类型。这些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背后的规律。其次,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新发展和应用涵盖了基因编辑、精准医疗、药物研发等诸多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然而,生命科学研究大数据时代也面临着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共享、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靠的科学发现等挑战。文章简要概括了生物数据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规律,梳理了生物大数据组成、特点及来源,阐述并讨论了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下的共性问题和我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8.
自具有基本法性质的《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我国科技立法在其形成的体系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把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科技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对于保障和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下,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园区发展"四众"新模式逐步兴起。当前科技园区存在运营模式混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尚未形成风险投资网络、科技与对应科技产业发展结合度不紧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可以通过探索科技园区运营模式、创新园区发展空间、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和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与"四众"新模式的紧密融合,寻找科技园区发展动力转换机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科研信息化发展态势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科研信息化发展态势,认为当前科研信息化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即"一体化"阶段,并将发展态势凝练为"五新":大数据驱动科研范式变革成为"新亮点",开放科学借力科研信息化成为"新趋势",科研移动应用成为科研创新的"新动力",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性能及规模加速发展和升级成为"新常态",科研信息化推动企业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新模式"。指出了我国在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领域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中科院在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科学大数据、科研信息化应用3个方面的发展部署;提出了针对我国科研信息化的发展建议,包括建立国家科研信息化发展体系,实施国家级科研信息化工程,建设面向全国科技界提供科技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的综合服务平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