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省十七名优秀蹼泳运动员40项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研究,表明:蹼泳运动员头型趋向高中头型,整体体型趋向“桶形”,体脂百分比大,去脂体重小,男子体型趋向“外—中层型”,女子体型趋向“外—内层”型。用离差法制定的广东省青少年蹼泳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表,可作为今后蹼泳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省体校9—13岁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我省儿少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特点是:体型匀称呈桶形,身材较高,坐高较长,体重较大;上肢较长,下肢较短,胸围、腰围、上臂围和大腿围较大;体脂百分比大,去脂体重较小,男子体型多数趋向“外一中层”型,女子体型为“中一内层”型。上述结果可作为游泳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肌肉力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Biodex等速测力系统对 12名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肩关节的外旋 /内旋肌群进行测试 ,旨在观察该肌群的力量水平及有关肌群之间的合理肌力比例 ,为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 :广东花泳运动员肩关节外旋内旋肌群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平均功率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但左右肩关节外旋肌群 3 0 0°/s速度下AP明显低于 180°/s时的AP值 :外旋和内旋肌群比值随测试速度的提高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广东省花泳运动员左右肩关节外旋肌群基础力量较弱 ;左肩关节力量强于右肩关节 ,应加强右肩关节肌肉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4.
对女子柔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柔道运动属技能类竞技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均有较高要求,但身体的形态结构仍是竞技能力的基础。以61名女子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体型特点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女子柔道运动员与普通人相比,具有身材宽厚、围度大、上肢长、下肢稍短的特点,而躯干比例则与普通人无;差别。2)不同体重级别的柔道运动员在外形上有显著不同,但身材比例却大部分胡同,说明不同级别之间运动员的体型是相似的,但要注意48 kg级和70 kg以上大级别运动员身材的特殊性。3)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体型更偏向为内中型体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下称重”法测试研究了中国33名优秀蹼泳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结果表明:体密度较小,体脂百分比较大,去脂体重与体重之比值较小;不同距离,不同训练水平及不同性别的蹼泳运动员身体成分也各有特点,建议在今后的蹼泳教学训练中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省某优势项目女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及与国内高水平运动员间存在的差距,提高训练质量,对我省该项目女子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测试,并与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该项目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省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指标优于国内优秀选手,但其他身体形态指标有待提高。建议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的比例,发展专项力量素质,通过增加训练负荷将身体成分调整到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产BFA-100人体脂肪仪,对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结论如下: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逐渐减少,瘦体重逐渐增多;男女跨栏运动员之间身体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瘦体重、瘦体重/身高与肺活量、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深蹲与专项成绩呈正相关,与30m跑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具有非常显著差异。男女运动员相比,男子与瘦体重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女子。  相似文献   

8.
采用希思-卡特体型测定法测试我国花样游泳运动员的体型,发现:花样游泳运动员平均体型分值是3.14-2.45-3.74;健将是3.33-2.84-3.58,内、中、外三因子分值较接近。从优秀运动员的体型分布来看,提示花样游泳运动员存在"理想体型"。其"理想体型"应是匀称、修长。从竞技水平与体型关系分析得出:竞技水平越高,中、内因于分值越高,说明肌肉、骨骼和体脂对花样游泳运动员来说是重要的,尤其与中因于分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对我省体校24名少年举重运动员和24名普通中学初中生进行了身体形态的测量与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我省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是身材较矮,体重较大;躯干长,四肢短,胸围、臂围、腿围和踝围粗壮;肩宽,盆窄;手、足大等特点,为我省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对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身体成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大学生身体脂肪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选取18-23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量皮褶厚度来计算体脂百分比(Fat%)和去脂体重(FFM),对受试对象全身及各部位身体成分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脂肪增长是体重增长的主要成分,男生约为83%、女生约为94%。男生去脂体重有一定增长,女生去脂体重基本保持平稳增长较小。大学生身体脂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增龄性规律,男生增龄性变化主要是向心型聚集,随年龄的增长,全身脂肪约50%含量聚集在身体的躯干部位,四肢的体脂率随年龄增长比较平稳。女生的增龄性变化是,随年龄增长,全身脂肪约45%聚集在躯干部位,约38%聚集大腿部位。  相似文献   

11.
对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研究中,所要考察众多影响因素的观测值,有些是定量的,有些是定性的,对这些数据是无法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运用数量化方法(Ⅰ),能够在充分利用各因素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建立一个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的混合模型,从而给出便于教练员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的评分标准。数量化方法(Ⅰ)是以建立预报关系为目的,由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引伸出来的方法,它的计算工作可直接籍助回归分析的标准程序进行,使用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的研究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赛前训练负荷量、负荷强度安排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此研究总结提炼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某些特点,并予以理论的升华,指导训练实践,从而促进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运动现场对60名9~12岁游泳运动员进行个体乳酸阈(ILT)测定,结果显示:9~12岁游泳运动员的ILT在2.00~3.10 mmol/L之间,100 m自由泳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7.1~12.6 mmol/L范围内,均较成年运动员值偏低,反映了少年运动员机体代谢的特异性,提示在实践中应根据少年运动员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训练与教学.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高温环境下的搏击健身操实验,分析学生人体成分指标,评价减肥锻炼效果和效率,对安徽某高校女大学生进行人体身体成分测试,筛选体型超标者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高温环境搏击健身操组)和对照组(普通锻炼组)。实验组进行高温环境搏击健身操锻炼,每周2次,每次60min,共16次。对照组参加俱乐部日常锻炼。结果:锻炼后实验组的体重、脂肪重和体脂百分比,分别下降了3.1kg、3.08kg、3.38%(P0.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显示:高温环境下搏击健身操锻炼减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艺术体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科学选材,它是一项多年多级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各级艺术体操比赛中都加入了身体形态的评分。本研究以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VisualFoxpro6 0作为开发工具,研制开发艺术体操身体形态计算机评分系统,为科学选材和各级比赛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259例哈尔滨体育学院职工身体成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韩国ZEUS 9.9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对哈尔滨体育学院259名离、退休及在职职工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分为6个年龄组分组统计,分析探讨男女各年龄组身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发现各年龄段的男职工体重指数(BMI)均高于正常值,身体年龄普遍大于生理年龄,体脂肪百分比均高于正常水平,内脏脂肪水平除20-30岁年龄组其余均超过警戒范围;而女职工的体质指数均在正常范围,身体年龄则均低于生理年龄,体脂肪百分比和内脏脂肪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皮褶厚度推测青少年体脂率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体脂率简易测量与评价方法的探讨是体质研究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皮褶厚度推测公式在推测青少年体脂率方面的差异,以及公式推测值与双能量X线吸收法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水平,探讨不同皮褶厚度推测公式的优劣,寻证用皮褶厚度测量反映体脂水平的可行性,尝试建立适用于中国青少年的皮褶厚度推测体脂率的推测公式,为体质评价的方法学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四个水上奥运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四个水上奥运项目损伤的研究情况及损伤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泳和跳水项目运动员专项训练四年后损伤发病率较高;大强度超负荷训练是导致四个水上奥运项目损伤的主要原因;跳水运动员急性损伤发生较多;我国对四个水上奥运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研究了解目前国内外对四个水上奥运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