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表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增进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书静 《内江科技》2012,(1):177+171
高职新生正处在成长的高峰时期,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必然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探索提高高职新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5级新生进行调查,探讨民办学校新生复原力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新生复原力及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复原力能够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唐兰华 《科教文汇》2013,(4):190-191
心理健康测评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本研究对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医学类高职院校的1384名新生以UPI进行测评,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学生学业动力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关键项目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医学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853名医学新生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阳性检出率6.83%,阳性项目比较多的出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上。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该医学院新生除了恐怖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男生在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上显著低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除了在恐怖、偏执两个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结论:该医学院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6.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我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我校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对结果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校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2、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神经衰弱症状、躯体症状.3、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来源差异.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5、各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太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分别对2011级、2012级、2013级新入校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2%,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不同性别、不同入校年度的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各异,入校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评价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从心理防御方式的角度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方法是对400名高职学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调查,其中医学专业200名,非医学专业200名.结果:非医学专业学生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医学专业(P<0.01),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医学专业表现出整体不成熟较高倾向,主要有投射、被动攻击、抱怨、退缩、幻想、躯体化等表现形式,教师对入学新生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童靓瑛 《科教文汇》2007,(11X):47-47
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评价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从心理防御方式的角度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方法是对400名高职学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调查,其中医学专业200名,非医学专业200名。结果:非医学专业学生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高于医学专业(P〈0.01),成熟防御、中间防御及掩饰因子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医学专业表现出整体不成熟较高倾向,主要有投射、被动攻击、抱怨、退缩、幻想、躯体化等表现形式,教师对入学新生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霞  庄天威 《中国科技信息》2007,(16):232-232,234
当前,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益重视,本文用UPI问卷测验对在校1513名新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如何结合高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90后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新生入校后,随着环境的改变、个性的差异等因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以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促进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我警大学要当曹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我校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对结果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校2006级新专心垩健康量体状况良好。2、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神经衰弱症状、躯体症状。3、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来源差异。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5、各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太平衡的。  相似文献   

13.
李焱 《科教文汇》2012,(11):176-176,199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SCL-90、UPI量表及自编访谈问卷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分析及差异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志岭 《科教文汇》2021,(12):176-177
高职生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其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研究选取高职生人际信任、自尊和特质焦虑三个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整体-分层抽样对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2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高职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和自尊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在民族上,三个因素整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高职生的特质焦虑水平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大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怎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学院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本文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产生和根源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一些改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晨兰  朱羽  于慧婷 《科技风》2023,(32):10-12
心理健康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要素,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从供需适配的角度,聚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影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的原因和优化策略,为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课程质量、实现育心与育德的有机结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职大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怎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学院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本文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产生和根源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一些改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29)
为了了解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发展。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法,对1181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其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应降低高职生手机依赖行为,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周巨安 《科教文汇》2007,(8Z):57-58
高职大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怎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学院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本文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产生和根源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一些改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有所成,全面发展,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非常重要。本文从造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三个方面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