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县电台编辑室内,看见《新闻与写作》这本刊物,便顺手翻了几页,感到这本刊物不错,并要了一本。回家后,细细阅读,真有点爱不释手。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业余报道工作已有8年历史,也曾订阅过不少有关新闻业务知识杂志。虽说这些杂志办得也不错,但相比之下,《新闻与写作》却有自己的特点。我虽然已经打电话到邮电局补订了下半年的《新闻与写作》,但心里非常遗憾与《新闻与写作》见面太迟。我热爱新闻报道工作,并将大部分所得稿酬用以订阅报刊杂志,其中多属新闻业务知识。我很愿长期订阅《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甘肃甘谷新兴镇亮江附中张捷:我在新闻教学上是个“外行”。自从去年我订阅《新闻与写作》后,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将《新闻与写作》中“谈散文写作”、“谈喜剧创作”、“句组语病杂谈”、“新闻标题写作”等  相似文献   

4.
童言同志在《新闻不容有任何夸张》一文中对我的文章《夸张与浮夸》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问题提得很好,值得讨论。对于新闻写作,我懂得不多,关于夸张的问题,自己也搞不很通。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对新闻写作实践有好处,对自己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陕西省洋县广播电视局刘志敏: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我是喜爱《新闻与写作》这个刊物的。每当新的一期送到,我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所从事的新闻采编业务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受益匪浅。总的来说,我比较喜爱“新闻来稿评析”、“优秀作品评介”等栏目。在众多的新闻刊物中,《新闻与写作》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栏目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解放军某部组织官兵,开了一次“《新闻与写作》杂志伴我成才”座谈会。与会的干部战士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部队长张成金:我是抓军事课目的干部,从没写过新闻。初识《新闻与写作》,是两年前的一天。在图书馆里众多的杂志中,《新闻与写作》不怎么起眼,薄薄的本子,封面朴实无华,可杂志的内容却很吸引我。从那以后,只要《新闻与写作》一到,我便虚心向其学习。两年来,我写材料,问题抓得比较透彻、准确,语言也变得生动、凝练了;有十几篇军事论文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2009,(3):6-6
《新闻与写作》在25年前诞生的时候,我就读它。当时是小开本,现在已经变成很现代的刊物了。这25年尽管刊物经历了很多坎坷,但是确实反映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反映了新闻事业前进的脚步。《新闻与写作》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伴随着时代和新闻事业一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当我每次收到新一期的《新闻知识》,不管这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多么忙,我都要在晚上或节假日像教科书一样,认认真真地把每篇文章读完。读《新闻知识》,确实使我这个业余喜欢看书报弄笔墨的人受益匪浅。尤其是贵刊“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研究”、“新闻业务讲座”、“通讯员之友”栏目我更喜欢读。一边细读深想,一边探讨学习行家们的为文之道和写作奥妙。感悟那些锦绣华章里的才能与本事。对于我来说,通过学习渐闻知识》,使业余写作得到了一定的长进和提高。近几年来,我忙里偷闲,利用晚间和其它休息时间写了点东…  相似文献   

9.
我是《华山报》的一名通讯员。现今我愈来愈感到,《新闻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与《新闻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平素喜爱写作,但由于始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加之涉猎的知识面又窄,尽管也是不停地写,不断地投稿,可总是无有成果,叩不开这理想之门。我厂宣传部非常注重基层通讯员队伍的建设,给近百名通讯员都订阅了《新闻知识》。这使我如获至宝,从中汲去了大量营养,丰富了我的写作知识。通过学习,从新闻写作的理论到写作技巧,以及如何采访,都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我的新闻写作产生了飞跃,不仅在《华山报》上稿率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9,(3):7-7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我和这个刊物很有渊源,最早的渊源是我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做报刊管理工作,当时就对《新闻与写作》有所了解,近的渊源,我也是这本刊物的作者,有个专栏开了两三年。今天既是纪念创刊25周年的座谈会,也是“专家会诊”会。我们如何把刊物办出特色,占领阵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陕西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矿段孝文:我很喜欢《新闻与写作》。因为它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上的朋友。起初,由于自己的基础差,投出去的稿子都不见音讯。后来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从1990年自费订了《新闻与写作》。经过学习与实践,我初步掌握了采访、写作的知识和技巧,写作水平有了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招远县第二职业高中姜启明: 我在山东省招远县第二职业高中担任文秘班的新闻课教学任务。我校初办文秘班,我也是第一次教新闻课。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又无适用对口的教材,课讲得呆板,学生也学得无味。后来,在别人推荐下我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觉得很适合教学需要。我除了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新闻与写作》外,还将刊物中《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新闻语言学》、《新闻作品评介》和《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文章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文章理论联系实际,说理透彻,通俗易懂,深受学生欢迎。《新  相似文献   

14.
我自费订阅着《新闻知识》杂志。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之所以舍得花钱订《新闻知识》,是因为我对其朴实的文风、充足的信息量和科学的专栏设置,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新闻文摘》专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鲜活之感。如该栏目今年第一期中收录的《文要题装》、《消息写作的形象思维》等文,使我这个正在学习新闻写作的军队报道员受益匪浅。特别是《消息写作的形象思维》一文,给了我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以往写稿时,抓不住读者感兴趣的事情,标题制作得也很死板。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很受启发。并将形象思维用于具体的写作之中。不久前,我采写的一篇题为《“双休日”军营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稿,很快被兰州军区一家报刊采用。 如今,我不仅领悟了《新闻文摘》里的文章精华,还把它复印后制成卡片收集起来。目前,我已收录了30多篇,这些文摘知识已成为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资料库”。  相似文献   

15.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湖北大学新闻专业99级研究生,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长期以来,《新闻与写作》以其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深深吸引了我,可以说,我接触新闻这一专业就是由《新闻与写作》开始的,读本科时我一直将之作为业务教科书,读研作论文时我也时时从中汲取营养,长期以来,贵刊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祝《新闻与写作》越办越好!王昕敬上2000.11.6《新闻与写作》伴随我成长@王昕  相似文献   

16.
我1986年回国后才持续地读《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很有读头,吸引你从头到尾读下去,是一份知识性很强的刊物。希望保持现有特色,并不断有新的开拓。 作为读者,我觉得,新闻摄影知识以及经济、科技的报道经验和体会介绍得比较少;年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很爱新闻写作,读了《新闻与写作》,给我启发很大。新闻基础知识讲座是我的朋友,他使我增长了很多新闻的写作知识。我虽有试试写一下的决心,但总鼓不起勇气来,也觉得工厂里没有什么好写的,总是提不起写稿的兴趣,认为平凡小事没有新闻价值,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新闻与写作》能否介绍一些怎样培养新闻敏感方面的书籍和有关提高新闻敏感方面的知识和办法。你们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捧起新来的《新闻三昧》时,总有一种故友重逢的感受,每期都能给我新的收获,使我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初次结识《新闻三昧》是我在技校任校报编辑的时候,当时,新闻稿件极缺,新闻写作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肩上。我苦苦寻觅,终于有幸找到了这个关于新闻写作的刊物。我如获至宝地细细研读起来,深得裨益,写出的新闻越来越受到广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湖南省江永县水电局游康生:明年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开始了,我首先想到的是价廉物美、实用性强的《新闻与写作》,于是便又订下了明年的《新闻与写作》。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业余爱好者,开始写稿时,稿件写了近百篇,均不被采用,心里很苦恼,几乎丧失了信心。1993年6月,我在朋友家偶然看见一本  相似文献   

20.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