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岳红琴 《天中学刊》2005,20(3):103-106
商代的"方"有多种涵义,除表示方位、该方向之土地或土地神、祭祀方法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涵义,就是表示方国的泛称。有商一代,方国林立,但其社会性质却不能一概而论。商代方国在地理分布上主要位于商王朝势力范围的边缘或之外。当他们臣服于商时,即被纳入商之势力范围之内,反之,则不属于商之势力范围,这就造成了商王朝疆域的复杂与多变。  相似文献   

2.
湖南地区商代遗存以及商代青铜器的发现,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湖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中心在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时代均属商代晚期,属于商文化系统。以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中商时期南土的一部分。岳阳费家河遗址为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原商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湘江流域目前发现和发掘的商代遗址考察,除长江沿岸以铜鼓山为代表的小片区域外,长江以南其他地区无论在二里岗期或殷墟期都是很典型的土著文化,因此可以断定湘江流域有商一代未曾成为商地。  相似文献   

3.
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有较为丰富的商文化遗存,作为商王朝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商文化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依据文献载述和考古资料,初步探讨了商代崤函古道交通地理问题,研究表明,无论是商汤革夏、商文化进入崤函,还是西渐关中、北上晋南,崤函古道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既是商王朝与这一地区建立和保持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纽带,也是崤函与关中、晋南各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地理舞台。  相似文献   

4.
据甲骨卜辞可知,商代后期,商民族已由游牧经济为主发展成为农业经济为主。与此相适应,商代后期的文明程度也有明显提高。商民族已由部落阶段发展到方国阶段,并成为周边各方国的联盟共主。商方国共主与周边诸联盟方国的关系以及商方国内部的职官结构,都出现了更加复杂化的趋势。当然,商代后期的商文明程度虽然提高了,但其整个管理模式仍然是以血缘管理为基础,因而仍然属于早期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商代何以称商?答:关于商代名称的来历,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着比较明确的记载.然而,前不久曾有一种说法:商代之所以称商,是根据商品之"商"来取名的(见《商品自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版,第26页).对于这种说法,我认为很有提出商榷之必要.商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商朝之所以称"商",系来源于商族之商.那么,商族之"商"又来源于什么呢?我认为:商族之"商"来源于商族之始祖居住的地名.这就是说,"商"这一名称先由地名成为部族名,进而成为国名.理由大体如下:其一,早在商汤灭夏之前,商部落就居住在黄河下游商地.《史记·殷本纪》中曾记载:"殷契,……封于商."可见,"商"是指地名而言.而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些学者屡屡提及所谓商代外婚与内婚并行的说法。我们认为,所谓商代女性不著姓的说法,并非确凿无疑;说商的后裔宋国有内婚的现象发生,就断言其为商的遗制,未免片面;从甲骨文的个别资料论证商代内婚制的做法,也很难成立。从甲骨卜辞中看到了商代外"取"和"氐"女的证据;考古资料中除了前引资料中所言男女合葬墓中女子手脚被捆绑的"取"来证据外,还有证据表明男女的族属差异。因此,从婚姻角度来说,商代已盛行男娶女嫁,也就是说当时流行的是外婚制,而非内婚制。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沿岸一带。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主要文字资料。它们基本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大部分是为商王朝或商王个人占卜的记录,小部分是为一些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贵族占卜的记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先秦经济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我们仅就所见,对其中的部分成果简要撮述如下: 一、关于商周经济史的研究在专论商代土地制度的文章中,王贵民《就甲骨文所见试说商代的王室田庄》(《中国史研究》1980年3期)从卜辞资料说明商王室有它设在王畿与其他地区的直属农田,令官吏或亲自督率生产,并认为此即商代的王室田庄,因处于奴隶制时代,统治者可以用田庄集体劳动方式下来取得收入。文章从分析涉及王室垦田活动的卜辞,提出商王室田庄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征服与掠取异族土地、奴役他族人民为之开垦,耕种,另一种途径是在商王国辖区内不断强行扩大田庄,移民定居。这表明商王朝已经确立了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礼乐文明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由于文献不足的问题,人们对商代在中国礼乐文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论述很少.而商汤桑林祷雨为史书多处记载,是有商一代关于礼乐记载较多的事件.从此入手探讨<大濩>乐与<桑林>乐的关系兼及论证了阳城县为桑林祷雨的地望,认为桑林祷雨及<大濩>乐的制作反映了商汤把以民为本的道德准则和上帝的意志结合起来的治国思想,其中德治是其核心.认为商代礼乐的功用虽然仍以巫术宗教礼仪为主,但是也已经开始向治国和教化的工具转变.因此商代是我国礼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
江淮地区是商朝重点经营的区域之一.早商和晚商时期加强对江淮地区的经营,除了商代早期出于追歼南逃的夏遗民的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原因外,主要目的在于对江南地区铜资源的掠夺.整个商朝对江淮地区的控制仅局限于在淮河流域建立若干军事据点,商代东南境内的民族整合成效甚微.商朝对淮河流域行之有效的政治、军事经营,加速了商代青铜文明在江淮地区的传播,并对江淮地区初期社会复杂化与文明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商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江淮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始终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