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在校长心目中,教师到底是什么?校长应该怎样看待教师,管理教师?笔者认为校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教师“是上帝”,走进教师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者,是学校发展的推动者,所以教师应该是校长心目中的“上帝”。校长要诚心对待教师,热情地服务于教师,就要积极走进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或工作中的困难,为教师消除因生活或工作而产生的不良情绪,让教师有一个积极、乐观、稳定、健康的心态去工作。校长走进教师,要了解教师擅长什么,爱好什么。一项研究表明,每个教师都有选择有创造性、挑战性工作的需要,都有…  相似文献   

2.
校长也是学校教师的一分子,他们也担负着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管理、处于引领的作用。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很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这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么校长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智慧,为学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觉得“居下”是个不错的做法。这里的“居下”,就是指校长经常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名教师,要经常和教师进行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3.
商家视顾客为上帝.私立学校视学生为上帝.没听说视教师为上帝。而在一次北师大的校长培训活动中.有一个校长破天荒地说“视教师为上帝”。在学校.我们直接服务于学生.把着眼点也全放在学生身上了,似乎不理智地将教师放在“第二”的位置。曾有一段时间,学生只要出事,家长就告教师,告学校,也不看看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所以.我有同感.赞成“视教师为上帝”.因为教师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责任在校长,关键在教师。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讲.学校发展的核一t2,竞争力在于教师:从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的复兴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4.
严丽荣 《师道》2007,(2):14-14
人们常说“顾客是上帝”,那是因为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对于校长来说,“教师是上帝”,则因为教师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也是经营学校的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5.
“教师成长,校长有责”,一所学校的教师是否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可以说,校长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责任人,校长要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创设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在校长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快速成长。为此,一名优秀的校长,需要有自己的“放大镜”。  相似文献   

6.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一定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至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苏建庭 《上海教育》2006,(7A):52-52
“校长”听起来是一个有点让人敬畏的称呼,但在学校工作中,校长应该是一个全心全意地为教师、学生服务的公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学校管理中,教师是主体,校长则是学校工作的设计、组织,更重要的是服务。  相似文献   

9.
陆新辉 《江西教育》2007,(10):28-28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学校和家一样,有“和”方有发展。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我成天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不仅要把学校“做大”“做强”,还要将学校“做久”,即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发展,构建和谐学校是途径、根本。何谓“和谐学校”?我的认识是,学校体现民主管理,各项工作稳中有序,校长、教师、学生之间和睦相处。近年来,我以“家”的理念构建和谐学校,积极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我深切地感受到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家”的味道,散发出浓浓的“家”的芳香。  相似文献   

10.
刘平友 《吉林教育》2006,(12):57-57
校长也是学校教师的一分子,他们也担负着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管理、处于引领的作用。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很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这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么校长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智慧,为学校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觉得“居下”是个不错的做法。这  相似文献   

11.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住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校长也是学校教师的一分子,他们也担负着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管理、处于引领的作用。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很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这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那么校长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智慧,为学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觉得“居下”是个不错的做法。这里的“居下”,就是指校长经常要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名教师,要经常和教师进行换位思考。1.校长要多学习,丰富教育理念现在校长都参加了各级培训班学习,但主动地去钻研,并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把学到的理论进行内化的不多…  相似文献   

13.
《河北教育》2009,(6):15-15
近日,滦县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校长半天教学工作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为校长教学工作时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必须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全身心投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确保实效,该局要求各级校长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4.
一、以校长形象引导教师积极工作  有人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这无疑是在强调校长在治校中的重要作用 ,道理相当深刻。作为校长 ,除了要对依靠教师搞好教育教学有其深刻的认识外 ,在行动上也要体现校长的品德修养、思想作风、工作作风 ,这些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首先 ,校长自身要有榜样意识。除了带头学习、带头创新、带头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身作则 ,将自己的行为变成无声的命令外 ,还要做到面向全体教师 ,有一颗“爱师之心” ,平等待人 ,一视同仁 ,任人唯贤 ,避免或清除教师的“逆反心理 ,敌对心理” ,…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些教师有进行“教科研”的需要,但是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没有表现的舞台,渐渐地没有了教学的激情和热情。校长,应该积极创设这样的土壤,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服务,提供引领。校长要参与“教科研”的活动。 校长是“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校长在管理中,要多下一线去“观课”,积极参与“议课”。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评价,而是一种引领和激励。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动,影响着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的激发。  相似文献   

16.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对外窗口,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校长是一面旗帜,是教师奋发前进的指路明灯;校长是灵魂,是引领教师成长的精神力量,校长不是普通教师,其“五官”自然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校长的“五官”长得是否“优秀”和到位,将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关系到一所学校的聚集力和战斗力,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有新教师试用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职务培训、学历提高培训、应急培训等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的培训都离不开参训教师任职学校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校长是办学治校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探讨校长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并发挥校长的积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示范带头者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是“教师的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校长实施有效领导、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校长,第一位的既不应该姓“钱”,也不…  相似文献   

18.
史峰 《河北教育》2007,(7):29-30
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成败。作为学校管理团队的核心,校长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作用,为学校发展创造最优条件,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围绕如何做校长、如何抓管理、如何发展教师及学校中层建设四个主题组了这期“暑期校长充电专辑”,希望能给广大校长以启迪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校长也要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校长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是“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简单相加。思想政治工作是校长带领学校实现共同理想的必要条件,是协调学校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凝聚学校力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学办得如何,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创办规范化学校,“村小”校长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创造条件,大胆开拓,抓住机遇,不断进取。若把“村小”管理好,必须理顺“村小”校长与学生家长、村干部和中心校之间的关系。 一、必须理顺“村小”校长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学校工作要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关键在于赢得他们的赞同和信任。   “村小”学生的家长与学校教师不是沾亲带故,就是老友旧居,学校时时处于他们的监督之下。为了自家的孩子,他们一有点不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