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1年至2010年《中国青年报》上以"女大学生"为标题的105个文本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主流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关注度很高,比较客观地呈现了女大学生形象,注重树立典型,以正面宣传为主。  相似文献   

3.
李彩云 《东南传播》2010,(9):118-121
本文通过对《华商报》关于"80后"报道做内容分析发现,媒体对"80后"的关注仍然集中在文化娱乐、生活消费和婚姻恋爱方面;在对"80后"的报道方式上存在以偏概全、滥用标签的倾向;标签的内涵主要是个性、年轻、热衷享受、经济能力差等几个方面;记者对于"80后"积极的倾向性往往直抒胸臆,而消极的倾向性则多引用他人观点,总的来说在婚恋方面的报道呈现出消极倾向性,而在消费社会公益方面呈现积极倾向。  相似文献   

4.
龚蕊 《新闻世界》2011,(2):138-139
"80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出生到成长都得到广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各种有关"80后"的报道也是络绎不绝,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报道不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文通过对媒体关于"80后"一些报道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媒体对"80后"的形象是怎样进行建构的。  相似文献   

5.
叶艳芳 《新闻世界》2011,(12):163-164
“90后”作为指称出生于1990-1999年间的人群,近年来频频出现于新闻报道中,建构着“90后”的媒体形象。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中呈现的“90后”形象进行了描述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曹钦 《东南传播》2013,(1):105-108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青年报》上以"留守儿童"为标题的153个文本从发表时间、报道体裁、报道倾向、报道切入点以及再现出题进行分析,得出媒介上留守儿童的形象多以被关爱的弱势群体及问题儿童为主,辅之以励志向上的正面形象,并进而给出了在日后报道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静一 《新闻世界》2010,(12):103-104
“80后”这个词出现以后,媒体对它的关注从未间断过,那么“80后”的媒介形象是怎样的?又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媒体的报道是否影响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孔燕  李越  姚超 《今传媒》2012,(6):10-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2年至2011年十年期间《中国青年报》上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内容的39个文本进行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对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革新的促进和高考加分两方面。同时,对于大赛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方面,《中国青年报》持赞扬、乐观态度;而对于大赛促使获奖者所持有的保送资格、加分资格方面,《中国青年报》又持有否定、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王璐 《新闻世界》2011,(7):276-277
"80后"正从上世纪末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21世纪初的争议与褒贬,发展到今日的"80后"文化现象。从争议到批判到赞扬再到思索,期间各种媒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具有公信力和话语权的大众主流媒介,洞察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而我们对"80后"的媒介形象认知应将具体文化现象、话题和媒介形象再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田楠 《新闻世界》2011,(1):171-172
上世纪90年代末,"80后"这样的词汇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常常被贴上负面的标签,而在2008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件之后,对"80后"加以褒奖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得出,"80后"的媒介形象呈现出由叛逆逆转为坚韧不拔,即由批评逆转为赞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两年间,以俄罗斯为主要报道内容的263篇文章的主题、报道倾向、篇幅和报道形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中国青年报》塑造的俄罗斯国家形象、"俄罗斯年"(2006年)与非"俄罗斯年"(2005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媒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传媒CIS识别系统的建立、传垛品牌个性和品质塑造三个方面探讨传媒品牌形象的构建,并从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和活动推广等方面分析了传媒品牌传播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日报>1949-2006年期间关于图书馆的报导为依据,归纳近60年来我国权威新闻媒体对图书馆关注的主题及其变化,着重分析其中对图书馆的负面报导,由此提出图书馆如何加强与媒体联系以优化图书馆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和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青少年正逐渐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军。在对部分青少年网络用户的抽样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的读者数量大,但阅读质量的经典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为序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本文对1978—2018年《人民日报》上487篇关于小岗村的报道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报道分为三个时间段,发现,第一时间段媒介形象呈现是将小岗村视为农村改革的典型,第二阶段由小岗村的第一书记沈浩来表征小岗村的形象,第三阶段再次用农村改革的典型来呈现小岗村的媒介形象,媒介形象呈现呈回归性报道趋势。通过对487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来探究国家政策如何影响和引导新闻媒体报道,不同新闻文体之间又是如何借用小岗村的形象来证明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延安《解放日报》着力建构符合革命意识形态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交织于民族主义和妇女主义含义之中,并逐步摆脱传统贤妻良母形象变身为革命的新女性,处于阶级话语的框定之中。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整体上的解放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和有力放大,实现了在一个男性占据权力中心的社会,弱势女性与强势男性并肩作战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创刊于1946年的《人民日报》,在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中发展成长.作为《人民日报》特别“叙事”的广告,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战争年代的社会风貌及百姓生活:市井素朴,商品匮乏,民生零落,亲情离散.所幸有渴望和平与建设的主导思想贯穿于文化商品的广告中,体现出在战争年代“空白化”“空洞化”的社会现实中,社会各界对新生与重建的祈盼与希望.因此,《人民日报》也呈现出在当时百事凋敝、百废待兴的社会现实下,解放区民众所呈现出的执着与恪守、重生与新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张玮  范瑞 《历史档案》2007,(1):108-114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对日"和""战""守"问题一时成为中国朝野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问题,而报纸作为当时舆论界最重要的载体立即对之作出回应并就此发表自己的主张与看法.是时,中国享有盛誉的南北两大舆论媒体天津《大公报》与上海《申报》表现尤甚,两报对事变的反应几乎主导了中国整个舆论界乃至社会界.不过,两报虽同属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报纸,而在中日和战问题上之主张与看法却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选取能够集中反映两报思想主张和政治倾向的时论或社论进行考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19.
20.
"90后"逐渐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力量。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具有浓重的网络时代特色。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宣传力度,为新生开设文献检索及与图书馆相关的课程,将传统服务与网络服务相融合,扩大服务范围,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利用手机向大学生提供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服务,专门开设介绍使用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培训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