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学理论与历史”丛书是以黄楠森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承担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由《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三部专著构成,由陈志尚、赵敦华、李中华教授担任主编,近三十位专家参加研究和写作,历时七年才得以最终完成。此书被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反响。2005年6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人学理论与历史”丛书出版暨学术座谈会。会议由北京社科联、中国人学学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人学中心、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等联合发起召开。…  相似文献   

2.
“人学理论与历史”是北京市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中的重要项目,是人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工程。它的最终成果是三本书:《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和《中国人学思想史》。人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过去是没有的,它的出现缘于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里,人们逐渐意识到人学学科建设的必要。从那以后,出版了多种专著,如《人学原理》、《西方人学思想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世界人学思想史》等,论文就更多了,但是把人学原理和人学思想史结合起来作整体研究,上述著作则是人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为什么要这…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它以“批评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方法论原则,其内容涉及有“现实的人”,“人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以及“人的能动作用”等,它的一些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具体论述,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学问题是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厘清其历史演变的线索,可以发现人学发展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哲学人学大致经历自然本体论人学、认识论本体论人学、现当代非理性人学和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四个阶段。分析其各自特征.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与时俱进品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当代美学人学化发展的呼唤,补正美学研究中重“史”轻“论”的流弊,胡家祥先生推出了其新《审美学》并在书中构建起了自己的心灵美学理论体系。章从研究视界的转换、心灵结构图式的描绘,审美记的新定及“审美人”的塑造四个方面对《审美学》的理论特质作了解读与评析。  相似文献   

6.
人学是关于作为整体的人及其本质的科学。人学当然是一种人的科学,但它不同于研究人的某一方面的具体的人的科学,它也不同于人类学。人学也不等同于人的哲学,人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人的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是人学中的哲学问题,即人学中的原则性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尼采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宜宾师专学报》99年2期)一文中,笔者重点讨论了尼采在形而上学和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变革,指出尼采哲学实现了西方哲学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尼采哲学变革中的后两个转向,即对人类理性和精神的追问导致的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一、语言转向:人类理性的迷与返尼采哲学的语言转向是同他在形而上学上所实现的价值转向和人学转向紧密相联的。在前两个转向中,尼采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得以成立的基本概念,诸如‘县实世界”、“绝对”、“目的”、“主体”、‘“客体”等,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心理科学的论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心理学是一门人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心理学作为对人的研究,作为“人的科学”提出来。他主张心理学作为人的科学,必须研究“人的本质”。为人的本质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发展”作出贡献。马克思在《手稿》中写道:“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不是马克思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上刊载的文章《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评述》认为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特别重要的是三种回答:“马克思哲学就是‘人学’”,“‘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此外当然还有其他回答。据我所知,问题实际上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什么,而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方人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感性的人到抽象的人,再到自然的人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理性主义人学和自然主义人学表现出来的。但二者都只是执着于人的本质的不同侧面,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的全面本质。只有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超越了近代西方人学,确立了人之存在的现实基础——实践,并以此为出发建构了“总体的人”的人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中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观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奠基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到底存在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马克思哲学中的费尔巴哈阶段、人的异化问题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个维度,概括马克恩人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的品牌栏目,本栏目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倡导多学科进入,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刊发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章。本栏目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合作,于2005年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依据《关于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奖励基金的通告》和《“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评选规则》,本刊聘请有关专家经过认真评选,于2006年9月评选出2005年度“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刊发在本-T1j2005年第2期上的《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获此殊荣,学报和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联合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1万元。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发表朱立元先生《走向实践存在论羡学》一文,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命题和理论架构,在美学界产生很大的反响。章辉博士在《学术月刊》2005年3期发表《告别实践美学》一文,就实践羡学以厦实践存在论美学展开学术争鸣,引起美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所论关涉到当前关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为了促进讨论的深入和学理化,我们特立专题刊发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一组争鸣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伦常》的作者现任湖南宙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其勤于学,营于思。苦于行。先后出版了《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生命的伦常——我的“一分为三”认识观》、《偶拾集》等7部著作.发表了100余篇论文,其中关于“一分为三”之专题研究已发表论文60余篇.如“论一分为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关系”、“论一分为三相关联的辩证范畴”、“一分为三之模式探析”、“如何正确认识、运用‘一分为三'”、黑格尔哲学“一分为三”思想研究、“一分为三”理论形态研究、和谐哲学研究等均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影响。现将作者最近出版的《生命的伦常》的自序刊发。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人的感性本质的有力辨析——评《通往人学途中——休谟人性论研究》孙湘瑞⒇(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编辑,长沙,410081)“认识自我乃是哲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就此而论,从人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角度理解西方哲学史,无疑是西方哲学史研究的一大深化。黄振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人学的空场”。马克思和恩格斯无论在创立唯物历观的过程中,还是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都没有离开过对人、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等问题的研究。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哲学著作,即从《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我们清楚的看到,唯物史观竟是如此地离不开对人及其活动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竭力以人本主义解释、“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成为一种思潮。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晚期马克思主义有一块“人学的空场”,应该“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结合”起来。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人学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弗洛伊德关  相似文献   

18.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19.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20.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