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是1985年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的,当时社会上对自学考试这个名字普遍陌生,我也不太懂,只是觉得能够不去学校,一边工作一边就能上大学太棒了。那时候报名必须要通过单位领导批准同意,至于专业嘛,我只知道有法律专业,当然也就别无选择。第一次参加自学考试时,我真有点欣喜若狂的感觉,就像一个刚上学的小学生一样,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准考证、钢笔统统准备好放在桌子的最显眼处。早晨早早就起来煮了两个鸡蛋,高高兴兴地走进考场,脑袋里根本就不存在自学考试可能会很难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毕业后,我在一家商贸公司做办公室工作。这是一家小公司,虽说比不上大公司的正规和modern,薪水还是足以让我这个初出茅庐者感到满足。刚开始,工作轻闲而有条不紊,每天只是处理一些文件,市场报告、档案及一些接待工作,每天的八个小时也是像荡秋千一样悠闲自在。但是日子久了,每天的轻松让我觉得空虚无所事事,每天重复机械般的工作流程又让我觉得厌烦,面对朋友们羡慕的目光,我不禁问自己难道我这一辈子就在这三尺空间中度过吗?我还想要更多,可是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人过三十不学艺。近代又有人说:人过四十不学艺。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惊呼:人过五十还要学艺。国内外专家、学者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理念,这一理念的形成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中老年人材,他们或大器晚成,或大器中成。所以说,学习,永远不晚。  相似文献   

4.
我的自考缘     
1984年下半年,我第一次参加自考,由于这是四川省第二次自学考试,所以当时全省只开考了党政干部基础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两个专科。因为对文学的偏爱,加之又是普通工人.我就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时,我在工厂从事总装试车检验工作,试车是全厂最后一道工序,是整个工厂的产品质量最后一个关口.马虎不得。我们的正常工作时间为自、中班倒班。由于产品供不应求,经常在月底(一般是每月20日至30日)加班,或早上8点至晚上20点,或晚上20点至次日早上8点上班。上夜班时,我就上午睡半天觉,下午看书;上白班时,我就利用下班回家后,睡觉前看书。1987年,考完了全部课程,并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大专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5.
我参加最后两科考试的时候,女儿还没过满月,家里人都一致反对。因为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坐月子是不能过度劳累的,尤其用眼不能过度,否则,日后身体会有损伤。我固执地坚持考完最后两科,不想放弃这次机会,爱人担心我用眼过度,他白天上班时,嘱咐我千万不要翻书,等他晚上读书让我记忆。  相似文献   

6.
那是二十年前,自考刚刚兴起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H学院举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辅导班。当时,H学院从别的城市刚刚迁到本市的郊区。建校初期,杂乱无章的建筑工地,低矮的工棚,耸立的脚手架,成堆的沙石,一垛垛红砖,多处掘开的地基,一切显得那么遥远渺茫。只有一座乳白色的教学楼,孤零零地从绿油油的菜田拔地而起,引发人们无限的向往与遐思。由于我下班比较晚,等收拾完工具起身时,离上课仅有二十多分种的时间了。这是辅导班的第一次开课,人生地不熟的,可不能迟到啊!  相似文献   

7.
“即使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他也会为你留一扇窗”。是的,我一直都坚信这一点,所以,无论遇上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满怀希望。当失去了所有的门,我也会极力去寻找那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什么成功女性.也不是什么女强人.只不过是干电视工作的,如果说还取得了一点小小成绩的话,不过是比别人多付出了一些汗水而已。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每一个脚印里都盛满了坎坷和踏实。  相似文献   

9.
贵在坚持     
我是一名现役军人,从事机关工作,为了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我自1999年10月份开始参加了自学考试,2004年6月份法律专业大专毕业后.又继续报考了法律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现已通过了3门。回顾自己近6年来坚持自考的经历,体会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石念光 《现代教育》2005,(11):101-101
我是1993年4月开始参加自考的。当时,中专毕业已5年,由于种种原因,毕业后几年的大好时光白白流逝了。但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小有成就时,心里不免一阵阵狂热。难道我就不如他们?我为什么就不能超过他们呢?正好,这年4月自考秘书专业首次在我省开考,我想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一定基础,对秘书这一行已向往多年,何不试一下?于是,在妻子的督促下,奔波40多里前去县城报名。从此,近而立之年的我踏上了艰辛而又漫长的自考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敬一丹  方向 《高中生》2012,(16):10-11
我不是什么成功女性,也不是什么女强人,只不过是干电视工作的,如果说还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不过是比别人多付出了一些汗水而已。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每一个脚印里都盛满了坎坷和踏实。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我回到家乡黑龙江,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因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于是我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连续两次都名落孙  相似文献   

12.
苦旅     
记得初识自学考试.我正在拜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想想做学问挺有“味”的,当然也对作者之言有点不以为然,毕竟还年轻。“少年不识愁滋味”吗!正好同事约我陪他去报“自考”,看着报名的人挺多,也赶了次“时髦”,报上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支点     
黄庆芳 《现代教育》2005,(10):50-50
自从1999年底报了自考,我的生命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自考这个支点,重新支起了我整个的人生和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51034部队6中队,提起葛长进,可以说无人不晓,他可是该营大名鼎鼎的“拼命三郎”、“军营小律师”啊!  相似文献   

15.
丛兴权 《中国考试》2004,(11):54-55
我是已过50岁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的。我1983年离休,受聘某单位。1991年出差到开封市,在联系业务中,等待客户归来时.我顺便拣起主人放在茶几上的一张报纸,其中载有“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招收法律大专生的启事”,当时,我看后欣喜若狂。我想在我的一生中终于盼来了再学习的机会,实现了我终生夙愿,下定决心参加学习,因此。在我归途中,特意到北京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报了名。参加自学考试.开始我晚年的学习生涯。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黑龙江,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因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于是我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连续两次都名落孙山。当时我已经29岁了,不想再这样折腾了,但就这样放弃,我又有些不甘。  相似文献   

17.
生命之河淌过了三十年,经历过许多的挫折、磨难,懂得了世事的艰辛。少时,总是把未来设想得那么美好,心中充满了憧憬。也许是命运在捉弄人,其实是虚荣心在作怪,高二那年分文理科,一半是因为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法的影响,一半是因为不服自己就学不好数理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起作用,于是选择了并不擅长的理科,放弃了原本有很大优势的文科。  相似文献   

18.
考场故事     
两年多来,我和妻子互相鼓励,为了圆我们心中的大学梦,挥洒汗水,饱尝艰辛,看着妻子消瘦的脸庞,我不禁又回想起这几年我们走过的自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有了你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之所以参加自考,是出于一种对自己因为选择的失误而未能迈进大学校园的“报复”。直到经过那次考试以后,我才重新审视、并真正认识了自考。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参加自考是辛苦的也是幸运的。自考的辛苦在于我们这些所谓的“学生官”,白天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随时去干一些系里安排的工作,温习自考课程就只有利用晚上和业余时间进行。那种挑灯夜读的日子现在想起来颇有一番苦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