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机理的基础上,探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结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中,创新是前提,市场需求是原动力,旅游企业是主力军,政府政策导向是持久保障。针对在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挖冰雪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建议,为推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内在表现,二者间存在内生融合发展机制和外生驱动机制,是由内生融合的推动力和拉动力以及外生驱动的催化力共同作用,促使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今后,应从健全市场经济制度、搭建要素流动平台、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等方面增强推动力和拉动力,并且规范政府经济职能,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催化力,形成良好的融合动力机制,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不同传媒产业形态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工具前提。传媒产业融合的发展还受到受众需求、社会生活转型、传媒市场发展、传媒规制改革的推动等情况的影响,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媒产业融合是整个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产业的业态融合与资源融合是目前传媒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正常运行需要强大、稳健而持久的动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产业链构建、政府政策和发展环境等。其中,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产业链构建构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内部动力系统,政府政策和发展环境构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系统。内部动力系统和外部动力系统本身以及两大动力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行构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完善的动力机制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滨州市是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落后地区,但其发展潜力巨大。滨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由推动力因子和拉动力因子共同构成,推动力因子主要由经济竞争压力、旅游后发优势、经济实力增强、政府政策支持;拉动力因子主要由旅游资源优势、市场消费需求、休假制度改革、宏观发展机遇;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滨州市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经济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媒体的融合、营销的跨界、资本的跨界越来越普遍,与体育产业相融合的其他产业也越来越多,并且这些跨界之间的融合能有效促进和拉动体育产业的新发展。通过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能够为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使其成为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力。针对我国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展开分析和研究,阐述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创新机制,并根据当前的形势提出体育产业跨界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知识场”视域下学科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融合是当今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章从物理学中"场"理论出发,尝试构建"知识场"。知识场是客观存在的,是知识的一种运动状态,具有不平衡性,它的自组织特征又会引起知识内涵改变和外延增加。通过知识场效应即知识的扩散和吸收分析了学科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主动布局未来产业领域的工程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理念分歧下产生的“鸿沟”、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资源上的匮乏及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变革的失效制度,致使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步履维艰.根据“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研究制约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动力不足的原因,探索...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基于系统论视角探讨皖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动力机制,认为皖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动力机制面临规模扩大进程中要素供给的不足、质量需求下结构演化升级的动力不足、效应保障下产业融合的行动力不足困境,通过建设信息反馈平台,协调要素供给;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系统竞争协调;构建产业融合,促进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论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宏观分布的点网性、中观布局的圈层性、微观选址的节点性特征。自然条件与旅游资源的禀赋、区位因素与集聚效益、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业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未来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呈现由资源禀赋地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向客源市场地靠近、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互动性增强、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和城市成为产业的核心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20,(6):102-106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人才供给对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在于进一步优化既有动力机制,将阻力作用控制到最低,以至消除,形成动力最大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着理念阻力、制度阻力、资源阻力和利益阻力,呈现为"引力—推力—压力—耦合场力"的动力系统,其提升路径可遵循如下思路:构建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大资源支持、推进校企利益融合。  相似文献   

12.
结合"互联网+"环境下产业跨界融合趋势,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加速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机制。通过文献调研,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在图书馆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加速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来源。对图书馆跨界融合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有利于加速图书馆跨界融合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发展旅游既是提升农业资源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旅游产业拓展的重要领域。特色农业旅游发展的综合动力受农业资源的吸引力和旅游产业的推动力的影响。依据特色农业旅游发展主导动力源的差异性,将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分为农业资源吸引型模式和旅游产业推动型模式两个一级类模式及创新农业型模式、农业企业带动型模式等6个二级类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采取与其特征相适应的发展策略,是实现特色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互联网+"环境下产业跨界融合趋势,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加速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机制。通过文献调研,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在图书馆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加速和推动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来源。对图书馆跨界融合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有利于加速图书馆跨界融合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当前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开展产教深度融合,针对产教融合的基本目标、融合过程、融合方式和融合立足点作了全面诠释;在诠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教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动力、学校动力和主要推动力等四个主要动力源;最后深入探讨产教融合的相互依存、互生共融和互动共进的三大互动机制,旨在为职业教育科学开展产教融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分析了地区形象与草原景观融合、服务性与商品性融合、文化性与主题性融合、产品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制度障碍、能力障碍和需求障碍。提出了内蒙古马旅游业融合的内在动力是传统马产业与旅游业转型升级,外在动力是坚持市场需求推动,环境动力是政策导向支持与多产业边界作用,源动力是国民经济水平整体提升等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旅游动力机制的提取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相关研究与实地调研经验的基础上,城市旅游的动力机制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动力源,指依据城市自身特色而建立的相对优势;二是正反馈机制,指以相对优势为核心而建立的城市旅游发展系统的具有正效应的运行过程。郑州经验表明,必须依据外界的变化,适时培育自身的动力机制,以纠正当前城市管理者发展旅游业盲目采取的行动,指导城市旅游塑造特色,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趋势之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社会形态的演进之所以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在关于文化作用的问题上,不允许我们在理念的选择上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感召下,一批高水平大学开始加快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而地方高校由于受生源、师资、设施等软硬件资源的约束,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质量与高水平大学形成了明显反差。为此,借鉴国外高校的办学经验,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走产教融合的转型发展之路的战略部署,但实施过程步履艰难,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产教融合的多方参与主体的动力机制尚未有效构建。为此,在阐述产教融合多方主体原动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动力缺乏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构建灵活、有效动力机制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知识和创意的经济形态,是知识与经济高度融合的结果。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运用知识和较强的自适应社会能力,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天然的联系使其必须承担起创造性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的责任。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具体承载物,产教融合发展须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具体的形式来达成。产教融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完善的动力机制构建始终是其不渝的追求。产教融合发展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主体发挥的功能不同,孕育期以政策优势规范和调控为主,成熟期以利益导向机制为主,变革期则以价值实现和文化融合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