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模糊理论知识背景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应用数学家、目标控制学家查德,在1965年第八卷第三期的《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刊发了《模糊集合》一文,首先提出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进而创建了模糊数学,同时“模糊集合”的理论也正式提出,认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可以叫做Fuzzy-sets。中文译为“模糊集”。其实事物的模糊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正式提出时间较晚罢了。把它与语言结合起来考察会发现,在我们所开展的言语活动中,所使用的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称。一般而言,所谓…  相似文献   

2.
对话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昌在<对话教学初论>一文中提出,对话教学有如下特点:①对话教学是平等、民主的教学;②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③对话教学是互动、交往的教学;④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⑤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体验是意义产生的本源。体验教学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受。体验教学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郑艳 《现代语文》2008,(11):18-19
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其实,语文教育正是这种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的教育。然而,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堪忧,令人反思。第一,把学生当作一块“白板”。  相似文献   

5.
完形心理学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流派 ,它的一些重要理论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给予语文教学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就其整体性、完形压强、异质同构三个理论命题谈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为指导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我国语文独立设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语文教育工作者们,经过辛勤的探索,积累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方法,语文教育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语文教学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精确化的道路:考试引进了标准化试题,而且越用越熟,成了新模式;阅读教学中开始了精耕细作,使语文教育变成了束缚学生创新意识的刻板教育。模糊理论正好可以作为语文教育的另一只翅膀,和精确化理论一起担负起实现语文教育展翅蓝天的使命梦想: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最早将“模糊”作为一种语言理论加以建构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教授。1965年,查德教授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模糊集》的文章,该文认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可以叫做Fuzzysets(一般译为“模糊集”)。它们的存在,在人们抽象思维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人类的认识能力具有一种模糊性。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抽象思维都要用语言来表达,这就使语言也带上了模糊性质。  相似文献   

8.
模糊理论认为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在教学中注重模糊教学艺术的运用,能弥补科学主义的不足。运用模糊理论指导散文写作教学在谋篇布局上应该做到讲求意境,在遣词造句上应该做到探求意会,在剪裁材料上应该做到追求虚实。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本文就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生物教学的启示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文学阅读观具有难能可贵的前瞻性,其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观,这与新课改理念是相容相通的。本文结合笔者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在新课改理念中的体现作一诠释。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加尼福尼亚大学扎德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最先提出模糊理论,80年代由伍铁平教授介绍到我国。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人类的认识和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思维方式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把模糊理论运用到一些相关的学科,于是便相继出现了模糊数学、模糊逻辑学、模糊语言学等交叉学科。模糊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就产生了模糊教学。  相似文献   

12.
1.语文教学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对儿童的认识研究中,不少心理学家认识并总结出了"内化理念"。比如,法国心理学家让内认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成人世界的社会行为方式加以内化,从而形成个体的行为、认知方式。又比如,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不是在内部自动产生的,它只能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活动与交往之中,这个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理念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13.
14.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观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为指导,探究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期望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新的智力观对小学语文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多元价值观的树立。多元智力理论带来的改变不仅是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更是其实践性和可行性。多元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观、教学观促使了学生各方面全面不断发展,在语文教育方面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申瑞琼 《文教资料》2010,(30):49-51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境学习理论,如结合生活实际、构建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情感交流的环境.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使评价体现过程性、多元性和多样性.以及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为个人所拥有却难于明确言述、传达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倡的诗教理论及其实践,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在教材编写的选材上、在教学目标分解上、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处理上、在听读说写能力全面发展上等方面,为今天的语文学科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与教育家,对我国的文学和教育事业贡献良多,其语文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即使应用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仍不算过时。本文将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论述其语文教育思想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