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运动教育模式介绍
  运动教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西登托普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是美国流行的主要教育理论之一。运动教育模式提出的基础是游戏理论,游戏本是没有规则的,但此处是将过于自由化游戏制订出适合学生的规则,体现出一定的竞争性。它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有运动素养、有运动激情、会运动的运动员。它开展形式是以教师为直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和合伴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团队小组、角色扮演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位置,整个教学模式是以比赛为主线展开,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乐趣。图1为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程序示意图。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2,(4):73-75
<正>运动教育模式是美国学者西登拓普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来自游戏理论(Play Theory)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竞赛为主线,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固定分组、角色扮演的组织形式,为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提供广泛的、真实的运动体验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1]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运动文化素养和运动热情的运动者。西登拓普教授指出运动的本质是游戏,体育教育要实现人文关怀和运动文化培养的目标,就离不开游戏这一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3.
徐颖 《体育风尚》2023,(6):129-13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教育理念和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教学制度的变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教育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运动成绩、激发学习者对运动和健康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将“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实现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本文分析了“以学定教”的概念、理论基础,解析了“以学定教”观念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做好体育教学设计;建立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把握以学生需要为主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学情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以构建主义、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为基础,结合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构建了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课程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的模式。分析了(乒、羽、网)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的优势,并提出了优化(乒、羽、网)课程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以基于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1]从练习期开始,学生就要组成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进行技术学习、熟悉队内角色等任务。分组是否合理,对后期的比赛会产生较大影响。较大的组间差距会使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BL(problem based leanring)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进程及其在运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炙献回顾与前瞻性分析及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内容,跟踪PBL教学法的研究进展.探讨该教学理念、方法及其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在运动医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以教师为主体,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由于运动医学教学工作量大,记忆任务重.容易形成教师讲解过多而学生主动学习不足的局面。而作为新教学法的代表,PBL教学法其核心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法”,要求学生围绕解决真实阿题,而进行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学习,通过课程组织和策略指导,采完成相应学习由客,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运动医学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其课程性质决定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从实践角度完戍书本知识的学露。虽然PBL具有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育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优点,但由于在操作上难度大,问题设计局限性大(不可能对所有基础知识全面覆盖)等原因,所以在运动医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并存的双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必然引发理论与实践创新,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是以团队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创新课程模式,其课程内容具有多元特色,学生在体育活动课程中有较为热烈的参与,它不仅强调技能的学习,更重视学生个人及社会互动的技巧。结合河北理工大学体育课程理论创新与实践需要,从理论假设前提、课程目标、全球-本土-区域-校本化、问题判断四个方向展开理论讨论,旨在为校本体育课程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艳 《体育师友》2013,(5):15-15
一、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合理,有序 体育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在室外进行,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加之新课程带来了许多创新的学习模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对体育老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依据教材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借鉴日本山本贞美的教学实践“8秒跑”及“往返耐久跑”实例,在充分考虑学生运动能力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使共同学习目标与个体学习目标相结合,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组织学生分层学练,帮助学生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1.
朱妹 《体育教学》2013,33(4):37-38
个性化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尺。在以往的运动技能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整齐划一,缺乏个体学习目标与方向,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关注不够,缺乏相应的指导。北师大贾齐教授在其体育课程相关研究中提出运动场面理论,关注个体差异,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本文笔者在健美操教学中,选择运动场面的理论,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一、关于运动场面的解释贾齐教授在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学习中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理论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近20年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有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等问题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无非是体现在“现在”和“将来”这两个时间维度上。运动技能学习的“现在效益”,既体现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又体现在它能满足学生对运动文化的需求;运动技能学习的“将来效益”则体现在学生所掌…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的篮球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建构主义、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为基础,结合篮球项目特点,构建了基于网络的篮球教学设计体系和"三元一体"学习模式,提出了教学设计的连续体及教学组织的共同体理念;分析了篮球网络教学系统中师生关系,网络教学对运动技能形成的作用及篮球网络教学系统的运行.在篮球教学中应以网络为依托,以课堂练习为核心,以开展正式比赛为辅助,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的教育模式。它以“运动季”(源于运动比赛中的季赛,通常包括练习期、季前期、正式比赛和季后赛)为教学单元,为学生提供更多彼此互动的学习机会,通过最为真实的运动情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运动教育,从而培养有能力、有运动素养和热情的运动参与者。笔者以运动季的形式构建单元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我们进行了小学体育“互学互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互学互评”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发挥教材的作用,突出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弘扬学习小组团结合作精神,发挥评价对学习的增值功能,显现小组成员互帮互学互评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互学互评”课堂教学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把着眼点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1)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向教材,为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会从同伴、教师、学习材料等多种渠道取得…  相似文献   

16.
“新教育”专指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构筑理想课堂”为理论支撑,分析了当下篮球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新教育模式下小学篮球课堂教学,旨在提升小学篮球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篮球课堂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学习技能,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课中“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本文以五年级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在教学中融入运动教育模式,并从运动教育模式的理念、学习内容设计与课时分配、学习过程结构设计与代表性课堂教学结果呈现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改善与提高小学阶段篮球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提出构建小学体育“引导发现法”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参与的主体。研究旨在探索一条能提供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廷凯 《精武》2012,(35):54-54,56
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的兴起。教育越来越指向于人的成全,21世纪初,我国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设计和展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它是指向学习的过程和佶果,而教师的教学引领,它是指向学习活动中的教。这是教与学这一双迪活动平衡杆的两端,只有两蔫齐头并进,才能真正保障教学的平衡,这样的教学活:酚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并在动态中形成自我循环,构建完整且具备再生功能的教学内容体系,重视体育新三基,以内容为抓手,注重教法学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塑造良好的体育素养,在保证一定量的运掰负荷下,密切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通过实地参与和观察,参考体育社会心理学和团队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访谈材料,调查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下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感受的情况,从而分析运动教育模式中以固定团队的形式开展中学篮球教学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教育模式结构特征中以固定团队为组织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