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美国伊莱利利公司诉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三终字第6号民事判决书】,被评为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之一,是一起在中国制药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非常复杂的专利侵权案件。本刊特约北京市联德律师事务所刘永全律师和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戢磊律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本案进行了评析,并探讨了医药专利诉讼相关问题,当中不乏两位律师不同观点的碰撞。  相似文献   

2.
美国伊莱利利公司诉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三终字第6号民事判决书】,被评为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之一,是一起在中国制药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非常复杂的专利侵权案件。本刊特约北京市联德律师事务所刘永全律师和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戢磊律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本案进行了评析,并探讨了医药专利诉讼相关问题,当中不乏两位律师不同观点的碰撞。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被控专利侵权的一方可以在案件审理的同时向专利局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在日前一场侵权纠纷中,日本知识产权高级法院与日本专利局作出了相反的判定,前者先判决专利无效,后者认定修改后的专利有效。  相似文献   

4.
毛昊  尹志锋 《科研管理》2019,40(4):190-202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我国专利诉讼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大量出现借助同一专利反复发起诉讼的情况。基于2000-2014年我国专利民事侵权诉讼数据,本文识别出发生过多次诉讼的专利,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及诉讼结果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第一,与美国进入庭审阶段的多次诉讼发起人多为败诉不同,我国多次诉讼专利原告在进入庭审阶段后通常胜诉,尽管停止侵权诉求(取得市场禁令)更容易获得法院支持,但损害赔偿金额却未与多次诉讼产生显著的正相关性(表现为负相关)。第二,我国专利诉讼案件中大量使用了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但在控制年度、产业、地区等变量后,发明专利被用于多次诉讼的倾向显著更高,这与总体诉讼样本中涉及发明的比重不高形成了鲜明反差。第三,多次诉讼专利具有地区和行业集中特征,东部出现多次诉讼专利的概率较小,制药、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产生多次诉讼专利的概率显著低于传统制造与机械行业。本文的实践应用价值和政策指向在于,通过对多次诉讼专利的分析为解决我国本土重复侵权、策略性商业维权以及可能的专利滥诉和司法逆向选择问题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之间关于艾素的专利侵权诉讼过程和主要争议点,对技术鉴定报告书的采信和无效宣告请求策略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讨论,以期涉及此类专利侵权诉讼的我国企业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专利侵权诉讼风险是每个从事具有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都可能面临的一种威胁,然而由于专利权的特殊性以及专利技术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在侵权时往往处于不知情状态,遭遇专利侵权诉讼时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本文基于行为法经济学系统解读企业可能遭遇的专利侵权诉讼的发生原因,期望能够给予国家和企业制订全面专利侵权预警策略以有益的指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涉及医药、生物、化工、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纠纷案件越来越多。国外厂商巨头对其竞争厂商提起专利诉讼,在国际上是很常见的事情,是有原创研发能力的公司对其竞争厂商的一种战术性牵制行为。提起医药专利诉讼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对市场的争夺,特别是各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抗癌及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药物等市场领域更是争夺的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经营风险相比,专利诉讼风险尤其是专利侵权诉讼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更大。为保障我国专利司法保护与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以1994-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专利诉讼的383篇核心文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专利诉讼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并对前沿进行分析和预判。结果发现:国内早期相关研究从2004年开始增多、2016年达到顶峰,受政策与热点案件影响较大,研究脉络分为3个阶段,内容主要包括专利诉讼的基础理论、专利战略、非专利实施主体与专利诉讼信息运用等,热点以专利诉讼、专利侵权诉讼、专利侵权三大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研究视角较多,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进而提出在专利诉讼领域搭建适合于我国的相关理论研究框架、加强其他各领域的合作研究,企业强化专利风险管理和专利诉讼信息分析利用,并重点关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专利诉讼的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经营风险相比,专利诉讼风险尤其是专利侵权诉讼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更大。为保障我国专利司法保护与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以1994—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专利诉讼的383篇核心文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专利诉讼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并对前沿进行分析和预判。结果发现:国内早期相关研究从2004年开始增多、2016年达到顶峰,受政策与热点案件影响较大,研究脉络分为3个阶段,内容主要包括专利诉讼的基础理论、专利战略、非专利实施主体与专利诉讼信息运用等,热点以“专利诉讼”“专利侵权诉讼”“专利侵权”三大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研究视角较多,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进而提出在专利诉讼领域搭建适合于我国的相关理论研究框架、加强与其他各领域的合作研究,企业强化专利风险管理和专利诉讼信息分析利用,并重点关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专利诉讼的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专利侵权诉讼攻击是跨国公司近年来不断对我国企业采用的一种商业化经营策略.将专利侵权诉讼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策略,结合法律规则和企业经营法则,探讨了专利侵权诉讼的商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企业应用专利侵权诉讼进攻和防守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2001-2013年度专利行政执法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专利行政执法案件的年度数量、区域分布、案件类型及执法协作情况等信息发现,专利行政执法案件量快速增长,总体上是法院案件量的三分之一;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地区差异明显,不同省份的专利执法力量不平衡;专利侵权案件中权利人主动撤诉较多,处理结果主要为调解结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以查处标识类假冒专利产品及其销售的案件为主;专利行政执法的跨部门和跨区域协作机制已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2.
以2001—2013年中国专利行政执法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专利行政执法案件的年度数量、区域分布、案件类型及执法协作情况等信息发现:专利行政执法案件量快速增长,总体上是法院案件量的三分之一;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地区差异明显,不同省份的专利执法力量不平衡;专利侵权案件中权利人主动撤诉较多,处理结果主要为调解结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以查处标识类假冒专利产品及其销售的案件为主;专利行政执法的跨部门和跨区域协作机制已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以专利侵权诉讼为研究对象,通过以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度来表征专利权人之间的诉讼关系,构建了专利侵权诉讼网络。以专利权利人在网络中的活跃程度和积极程度建立了专利侵权诉讼矩阵。并以近5年在美国IT领域发生专利侵权诉讼关系的21家企业为例,运用专利侵权诉讼网络和专利侵权诉讼矩阵综合分析,揭示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实例显示该方法有助于企业对自己和竞争对手在市场地位方面的把握、对企业的商业战略规划具有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药专利申请的与日俱增,医药专利诉讼案件的频发现状,医药领域的专利保护问题逐步提上日程。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医药领域的相关保护制度,分析医药领域专利诉讼存在的问题,从典型的案例解析入手,提出当前解决医药领域的专利保护策略,即妥善保护研发成果、建立风险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丁海兵  罗如意  王莹  唐梁吉 《科技通报》2019,35(11):214-219
浙江省是领跑全国的电商大省,全国约有80%的网络零售在浙江的电商平台上完成。电商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频发,这也是浙江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一大特色和难点。目前国内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国外也没有成熟、一致的规制模式可供借鉴。本课题基于2015年杭州市专利发展现状和2016年淘宝网部分专利侵权案例数据等进行研究。一是发达国家和国内电子商务专利侵权保护模式现状进行分析。二是深入研究浙江省电子商务平台专利侵权与保护模式现状。三是基于淘宝(中国)网站100件专利侵权案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得出浙江省电子商务专利侵权特点。四是分析浙江省电子商务平台专利侵权与保护模式存在问题。五是提出浙江省电子商务平台专利侵权与保护模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准确地解释权利要求和确定权利要求范围是判断被控侵权物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关键。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对侵权案件当事方以对现有技术权利要求用语的不同诠释为由,争辩其发明具有现  相似文献   

17.
商业方法专利侵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判定商业方法专利授权后随之而来侵权问题,是我国接纳商业方法专利后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商业方法专利的特性,从侵权主体、侵权判定方法、间接侵权等方面分析商业方法专利侵权中的特性问题,并为我国商业方法专利的侵权判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案件:Hyman Genome Sciences V.Eku Lilly 案号:[2011]UKSC 51 本案一波三折,涉及的是Human Gernome Sciernces公司的一项关於Neutrokine-α蛋白的基因序列编码技术的发明专利。欧洲专利局最初裁定该专利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勇  顾明华 《情报科学》2005,23(6):950-954
专利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一项有限制的合法的垄断权利,但这种排他性权利的取得是以发明人公布其技术方案为前提的。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利人的实质控制能力较弱,导致专利权时刻面临着潜在侵权人侵害的危险。因此,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与救济制度是否完善不仅关系到专利权人的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一国通过保障发明人的权利,达到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目标的实现。美国作为一个极其重视专利保护的国家,在专利侵权的认定与救济方面,通过一系列判例确定了一套较完善的规则。本文通过对美国专利侵权中的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理论、相同侵权与等同侵权的认定规则以及对权利人的救济制度的解读,希望能为我国专利司法实践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专利制度设置中,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采用了不同的审查方式:只对发明专利进行实质审查。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则仅仅进行形式审查,致使後两种专利权的稳定性相对较弱,较易受到挑战。例如,在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诉讼中,被告常常会对原告专利权人据以起诉的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遇到这种情况。法庭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於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及《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的相关规定’考虑是否中止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