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颜氏家训》中的“为”字做了穷尽性统计(除去其中表示韵部名称的“为”1见),全书“为”字共有581见。其中动词用法397见,占比68.3%;介词用法71见,占比12.2%;助词用法10见,占比1.7%;凝固结构103见,占比17.7%。可见,本文中作动词和构成凝固结构是其主要用法,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作"字词组与"做"字词组混用情况严重。一般如是实义动词应用"做"字,如果是当"作为、当作"讲时用"作"字;"作"字词组后面通常是抽象名词做宾语,"做"字后面则是具体名词作宾语;"做"字词组和它后面的名词构成动宾词组时,它的及物动词含义及语法功能特别明显,而"作"字的这一特征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说”属多音多意字。据考证,“说”字从古至今有四种读音,表示11个方面的不同意思。在现实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说”字第一种读音运用较为广泛;第二种读音运用频率较低,且易与第一种读音相混淆;第三、四种读音基本消失,只能在古汉语中见到,现将“说”字的四种读音和11个方面的音解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黎阳 《阅读》2006,(10):28-29
就这两样再普通不过的道具.就能完成从未听说过的“听”字魔术?我们半信半疑。赵老师先在白纸的中央画了个圈,接着让李杉杉上来,“在纸上随意写个字,但必须写在圆圈内。”赵老师讲述着要求,“写好了到门外叫我。”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李杉杉写好了,赵老师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拿起李杉杉折好的长方形纸条,又对折了一次,变成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说“足”字     
向阳 《阅读》2022,(73):34-37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准确优美的体操动作的训练是从基本功开始的,如盖房子要打地基,基本功就是提高技术的基础.我们常常看到不少同学动作可以"完成了",但又似乎没有完成,给人的印象是拖泥带水,勉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证了否定句"无以……为"、"毋(勿)……为"、"不(未)……为"等句尾的"为"字是施事动词,具有前置宾语和句法功能,其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字之前,它对宾语有一定的选择性,名词、动词或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可以做它的宾语,而人称代词"吾、汝、之"等不能做它的宾语."无以……为"等习惯说法是一种特殊句式,具有强调宾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疑问句尾"为"字的词性、语法功能及其句法关系,提出这"为"是施事动词,其含义广泛,具有带前置宾语的语法功能,其受事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之前。而不同意把这"为"看作语气词,也不同意把"何"看作是动词"为"的宾语。此外,本文还论述了"何以……为"("何以为"),"何……为"句式的产生和作用,认为这种表示询问或反问的习惯说法是应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句式,其表达作用主要是为了强调宾语。  相似文献   

9.
对《论语》"为"字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归并了"为"字的各种用法;以"为"的本义为基础,分析"为"的各个义项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为"字的语法化,尤其是其语法化的原因、条件及语法机制在语法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的发展,服务于汉语语法史研究、辞书编纂和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0.
《阅读》2011,(4):23-23
在汉语中,以“同”字组成词,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很多,而且十分有趣。同父母的孩子称为“同胞”,如“同胞兄弟”“同胞姐妹”等。广义的“同胞”,指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11.
刘克锡 《阅读》2014,(17):12-13
  相似文献   

12.
叶娟 《阅读》2014,(47):16-16
<正>叶老师:《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你们知道这首词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吗?小问号:老师,我认为是围绕"醉"字来写的。叶老师:对,作者辛弃疾耳闻目睹了农村一家人的快乐生活,渐渐地被迷住了。诗人"醉"在哪里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年A”(年B年同)字的结构是从禾人,人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禾谷仁实,语源就是禾仁、谷仁之“人”(或“仁”,明代后一般写作“仁”)。“年B”“年”是“年A”字的变形异体字,从甲金文的用例看,也是“年A”的后起字,《玉篇》等字韵书分别“年A”与“年B”“年”的字条,是形变音异而后来以异体字分化义项的结果。本文还补充了《说文》对“年B”字的解释,追溯了“年”字字形演变及分化的踪迹,探讨了甲骨文及古籍中关于“年A”“年B”的一些惯用熟语的用法,词义问题及“年”字年岁义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李超 《江汉学术》2011,(4):78-83
"褪"字最早见于《古今韵会举要》,表卸衣、花谢之义。进一步泛化为"凡物退落皆曰褪",在此基础上"褪"字的意义不断丰富、衍生。考察"褪"字的意义引申孳乳脉络,及与"退、煺、蜕"等字之间的交叉关系,检索一些词典失收的名词形容词并归纳其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5.
多音字的存在是汉字充满魅力的一个原因,多音字的音义大多是紧密结合的。“蛇”字作为一个多音字,在《广韵》中有“託何切”“食遮切”“弋支切”三个不同的音。“蛇”读音为“託何切”,与“它”关系密切,但这个读音已经消失。“蛇”读音为“食遮切”和“弋支切”时,两个音所承担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蛇”字的书写形态丰富多彩,故也对出现在不同古籍中的异体字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6.
文老师:《天火之谜》第二自然段叙述道: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其中的才字看似平常,但值得品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小玲:这个才字说明了雷暴这个谜团的可怕。因为长  相似文献   

17.
刘克锡 《阅读》2014,(41):12-13
  相似文献   

18.
刘克锡 《阅读》2014,(21):12-13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古汉语“所”字百余年来的研究状况从“所+V+(0)”之“所”、誓词中之“所”、其他情况之“所”三方面加以分类综述,概括“所”字的语法功能,并对其作出评说。  相似文献   

20.
直言 《阅读》2015,(13):14-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