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12.26-1975.9.9),离开我们已经29年了。那么,他在晚年究竟患的是何病?他逝世后,有人传达说他患的是心脏病,社会上流传他在指挥三大战役时,曾对卫士长李银桥说:“你只要隔三天给我吃一顿红烧肉,我肯定能打败蒋介石。”所以人们猜测他是患心血管疾病而逝,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年守候毛泽东身边两年之久的保健医生——如今上海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徐德隆教授,25年后,对此作出了公开披露:原来毛泽东晚年的真正病情并不是心脏病,也不是某些人说的帕金森氏症。他真正的病名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大多发生在50多岁的中老…  相似文献   

3.
由七十年代开始,毛泽东的身体日渐恶化,这是医生们,周围的工作人员早已看到了的事实,而且已是无可挽回的趋势。十年文革动乱,林彪的出逃,陈毅、周恩来的相继去世,一系列的事件对毛泽东来说,不能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作为一个领袖,他也毕竟具有常人的肌体,他的生理机能也早开始退化了。尼克松的回忆早在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之后,尼克松曾作了如下的回忆: “他身体的虚弱是很明显的,我进去时,他要秘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开始,蒋介石曾先后五次邀请毛泽东进行谈判。由于当时局势复杂,蒋介石的前四次邀请毛泽东都没有应邀与之谈判。1945年8月23日,蒋介石第五次邀请毛泽东谈判。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磋商,最后确定毛泽东赴渝谈判。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再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等于说二人之间再没有任何接触,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以特殊方式进行,蒋介石在晚年还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相似文献   

6.
许多读者都知道毛泽东晚年读新印大字本线装书的事。但对毛泽东晚年读书为什么要重新排印成大字线装本、到底读了哪些新印的大字本线装书等有关情况,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笔者作为毛主席晚年的图书管理员,在此略加披露。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全面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重庆谈判,则是其为调兵遣将争取时间而组织的一次预谋会议。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一直在保存实力、准备内战的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动手争夺抗战胜利的果实,把刀锋指向中国共产党。可是国  相似文献   

8.
感受和愿望     
去年年底,我站一位青年编辑极力向我推荐《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通讯》刊物,并说他看后颇有收益。在局站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决定一次订阅今年的《新闻通讯》十五份,使编辑记者人手一册。但当时也有顾虑:一个省级业务刊物(而且是南方的)是否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呢?是否令人满意呢? 看了今年第一期《新闻通讯》,我觉得一些栏目回答了通讯员提出的问题,评价了他们的优  相似文献   

9.
时间关系我只说两句话。第一,我的感受:教育出版社与民营书业合作的春天来到了!第二,我的愿望。我们是做传媒的,《出版广角》创办八年来,一直默默地站在幕后,为出版社、为书业发行企业牵线、搭桥、铺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上级领导、业界专家的认可。最近,《出版广角》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这是对我们八年创业的认可和赞扬。我的愿望是,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为出版业的上游——全国  相似文献   

10.
河南邓州有个“台湾村”。从始祖依那思罗定居中原至今,虽经历300余年,可居住在这里的依那思罗的后代子孙仍保留着高山族特有的生理特征和风俗习惯。今年4月中旬,中央统战部专门派人来台湾村调研,并计划让村民代表赴台寻根。5月,一个美丽的女人自费飞赴台湾,开始了寻亲之旅。  相似文献   

11.
在宗教、民族主义、种族冲突和领土完整的旗帜下,非洲大陆的流血从未停止,现在,卡扎菲要号召非洲人“忘却”内部冲突,成立没有边界的非洲联盟,他的非洲统一之梦会实现吗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北平谈判,决定着中国"战""、和"的走向。毛泽东把谈判作为斗争策略,以挫败国民党的和平攻势。蒋介石假和谈,真备战,以争得喘息之机。李宗仁利用和谈,争取美援,实现与共产党"两分天下""、划江而治"。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晚上,蒋介石举办了一个小型欢迎宴会。毛泽东与蒋介石见面了。他们至少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上一次见面可能是在广州,那时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的统帅,毛泽东则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一年后,随着国共两党的决裂,两个人从此成为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对手,他们率领各自的武装力量所进行的较量,每一刻都关乎各自的生死存亡。因此,即使毛泽东来到蒋介石面前,国共双方的高级官员们还是感到他们握手的那一瞬间有点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4.
1938年9月29日,毛泽东亲笔投书蒋介石,全文如下: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戟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光明,希望无穷。此次,敝党中央六次全会一致认为: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此阶段之特点,将是一方面将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必更加进步。而其任务在于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吾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人老了,最怕有病没钱医、有灾没人管。现在可放心了,有了这份医疗保险待遇,我们再也不怕生病住院了,档案真是帮了我们这些老人的大忙啊!日前,通过查证档案,顺利办理了医疗保险待遇的42名老人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幸福地唠叨着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7.
50多年前,国民党退踞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隔海相望的政治格局,但国共两党都不希望出现两个中国。1956年春天,蒋介石收到一封中共中央专门写给他的信,信中提出了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及完成统一大业的设想,在结尾处还特别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蒋介石读罢,沉吟良久。此时,在他心中也已产生与中共领导人接触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出版研究年会在桂林阳朔召开,对我来说,旧地重临,今昔对比,更加触景生情。记得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在沪遭日寇无理查封后,1942年冬,自孤岛的上海内迁桂林。当时在这个“山水甲天下”的小小桂林城里,书店和出版社突增至120余家,大中小均有。著名作家茅盾、巴金、欧阳予倩、张天翼、邵荃麟、艾芜、熊佛西等群贤毕至。三家规模较大的印刷厂(上海迁来的“科学”,湖南迁来的“西南”,当地原有的“建设”),提供了出版书刊的有利条件;洋纸进不来,买不到,本地和邻省盛产土纸,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的愿望     
我是一名新编辑,尽管在此以前已任教十年。面对同行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新编辑很容易怀抱时不我待的迫切心情。管他呢,先干!一年编它十几本、几百万字,效益第一嘛。 在我看来,这种心态至少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样急功近利,长此以往对自己的成长是否有利?二是这么做,容易偏离出版业的宗旨。有人说,出版物的作用就是给出版者带来利润,客观上满足社会的精神文化需要。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因为出版物还有一种体现编辑者主导意识的作用,就是其内容对人们思想和  相似文献   

20.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知者也甚少。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结果,没有见到毛泽东,而有林蒋会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