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完善、合理、科学的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顺利实旌的重要条件.更是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对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认为,虽然目前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的形式多样、成效显著,但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精神提升,方可实现经济资助与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助学制度是保障贫困生完成学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举措。但在这一制度的实施中存在贫困生的界定标准不明确、贷款学生不诚信,以及勤工助学制度不完善、勤工助学岗位不足等问题。只有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助学工作体系,才能有利于助学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助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今上学难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缓解,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正常地上学。但从目前来看,很多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城市中部分经济来源单一、没有固定收入的人群依然面临着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尤其是上大学。由于上高校不仅要花费更多的学费,也需要很多生活费等。对于这类贫困学生,国家和高校的帮助和支援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使他们顺利地读完大学。因此,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贫困生的教育工作和解困资助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贫困生关注的增加,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国家和高校共同去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资助体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资助体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该说,现行贫困生助学体系就其组成要素来说是相当完备的,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助学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并没有都做到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更没有协调好,难以发挥综合效应。我们认为,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各高校非常重视帮困助学工作,基本建立了以奖、贷、助、勤、减为核心的帮困助学体系。本文分析了现行帮困助学体系存在的不足,认为成立由优秀贫困生组成的育才成才指导中心是对完善贫团生帮困助学体系的良好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裴华尉 《考试周刊》2012,(68):165-166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各高校应该认真研究贫困生存在的现象,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和完善贫困生问题解决机制。这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助学策略管见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高校贫困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高校工作的难点。一、高校贫困生群体产生的背景高校贫困生成为一个群体现象,是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而产生的。1989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高校开始收取部分学杂费。1994年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部分高校实…  相似文献   

9.
对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好贫困生工作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尽管我国现行的资助贫困生机制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但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存在的高校贫困生问题入手,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影响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高职贫困生人生理想普遍比较模糊、心理障碍普遍比较严重、道德人格普遍有待健全等精神贫困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发挥"三个"主体作用、建立"四级"教育管理机制、搭建"五个"教育解困平台的高职贫困生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资助体系中,除了要关注孤儿贫困生,另一个群体——单亲贫困生,也需要被重点关注。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单亲贫困生常常会有学生辍学、违纪等情况出现。对这一群体的资助,除了物质经济的资助,更重要的是辅以精神心理方面的资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高职院校单亲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每年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同学,他们的情况是否真实可信,资助金使用情况如何、他们对待资助的态度如何,在评定助学金资助对象时有哪些情况需要改善和加强,采用什么措施杜绝"伪贫困生",这些是高校学生工作人员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族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工程。这些学生经济上贫困,生活上需要支持,思想上需要鼓励,心理上需要扶持。完善高校的资助体系不仅仅用经济形式给予帮助,而应该有所创新。从思想上给予他们以支持和帮助。从心态上使他们能够充实平衡,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激励使他们提高组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只是从经济上给予贫困生于支持鼓励,更重要的是能在心态和精神层面给他们以引导,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潜能。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学生的界定工作是高校助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困扰高校贫困生工作的一道难题。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该校贫困生基本情况及界定工作,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界定制度,提高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6.
Using an original dataset collected at a Chinese university and adopt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research design, this study draws causal inferences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Subsidized Student Loan Program (GSSLP) on financially needy students a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program may have enabled financially needy students to spend 527.80 Chinese yuan more on food and take 26 hours less paid work on average during one academic year. In other words, the GSSLP has been found to have had positive impact on financially needy students’ basic needs such as food and work. In order for the program to have greater impact on such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policy-makers should make efforts to increase maximum loan amounts. This will enable students from low income families to spend more 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ir finance-related anxiety.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鉴别过程中存在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真实可靠性欠缺、审查部门在审查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贫困生鉴别体系不健全、资助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等问题。高校贫困生鉴别体系要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使得鉴别过程有据可查;要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通过诚信档案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则要加大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投入、加强资助对象的科学鉴别、树立贫困生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等方法,对河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开展全民健身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河南省贫困县群众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其它体育政策法规关注了解情况较差;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很少;活动时间随季节和节假日变化;活动内容与项目受文化、经济、地域和现代文明多元发展的影响;健身消费明显不足;活动场所的随意性,可供锻炼的场地与器材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益,文章通过对1 654份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对高校学生资助经费使用过程中被资助对象资格的认定比较困难以及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明确政府和高校各自的责任,提高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率,促使资助经费使用公平、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校已初步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但现有体系在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面存在不足。结合当前高校贫困生现状,高校应构建物质、素质、心理方面的资助,推进感恩教育,建立有偿助学模式,促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