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叶圣陶是我国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从一九二一年起,十几年内,他写了近四十篇童话,出版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两本童话集。他早年曾任小学教师,重视儿童教育,重视改革儿童读物,他用自己创作的童话引导孩子们认识悲惨的旧世界,帮助孩子们辨别美和丑,思考怎样做人。因此,他的童话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故  相似文献   

2.
我父亲是在1929年9月写《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童话的,写完以后先让我读,把我当作检验他的作品的第一读者。那年我十一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读了以后,我跟父亲说了些什么,早已忘了,但是记得父亲对我的理解是满意的。而我呢,在我父亲的童话中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因为我第一次读就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还记得在解放前,有几种语文课本(那时叫“国文教科书”)也  相似文献   

3.
我写童话还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写的全是短篇 ,大约有四十篇 ,大多数收在两本童话集里———一本叫《稻草人》 ,一本叫《古代英雄的石像》。前年 ,出版社跟我商量 ,要我把旧作童话选一下 ,出个新本子 ,供现在的少年们阅读。我同意了。出版社和我怎么想的呢 ?这些童话还可以给现在的少年们阅读。阅读这些童话可以认识一些过去时代的生活 ,而认识过去时代的生活 ,是跟更深切地认识当前的生活有关联的。这是一。先前出的两本童话集已经绝版 ,旧书摊上去找也不一定找得着 ,要让现在的少年们得到阅读的便利 ,就得出新版。这是二。……关于选在这个…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最有意义的”生活理想——平等、团结,脚踏实地,造福社会。 2、学习本文借波澜起伏的故事和内容充分的对话来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3、体会童话写作借助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反映生活的特点及拟人化的描写方式。 4、学习本文形象、生动、朴实、准确的语言特色。 (二)设想依据 1、关于中心思想:本文写于一九二九年,联系当时的政治背景和作者思想,这篇童话与其说是写给儿童们看的,莫若说更大程度上是写给成人们看的。因此,文章寓意很深,哲理性很强,现在的初一学生可能较难理解,故中心思想的概括应视为教学中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钥匙是作者1956年在《〈稻草人〉和其他童话》中的“后记”里说的一句话:“我当时认为主要的意思放在这篇东西的末了啦”。要引导学生在读完全篇后全面地理解中心思想,而不要急于就“骄傲”“空虚”等问题做结论。至于作品的主题与当时政治背景及作者思想的关系,深究下去当然大有文章可做(如与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营垒分化的联系及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局限性等等),但除了个别同学主动问到外,一般无需涉及,把主题归到作者所追求与赞扬的“生活理想”上即可。  相似文献   

5.
[设计说明]学习童话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主,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童话的教育意义。因而,本节课按以下几步进行授课的:品读-展示-整体感悟-填补空白-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6.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先生1929年9月创作的一篇童话作品。我对这篇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以下五点疑惑。一、关于童话的结构布局《古代英雄的石像》有2800字左右。写雕刻家如何想像石像的容貌、性情和气概,如何精心构思、雕刻等,用了800余字。从文章的结构看,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雕刻家精心将一块山石雕成了受人尊敬的古代英雄的石像;第二部分写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礼待,滋生了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的思想;第三部分写石像被摔成碎石,从此大家过上了平等而充实的生活。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雕刻家的工作与石像…  相似文献   

7.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一篇童话。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文学体裁。它一般比寓言的内容丰富,故事曲折,寓意含蓄。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着力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弄懂下面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大家请雕刻家给这位英雄雕一个石像。 雕刻家答应下来,先去翻看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想象他的容貌,想象他的性情和气概,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进而崇拜这位英雄。  相似文献   

10.
赵刚 《现代语文》2002,(3):44-45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先生1929年9月创作的一篇童话作品。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讽刺了那种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的人,说明人们只有彼此平等地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地做实事,生命才有意义。七十多年来,《古代英雄的石像》屡屡作为范文,被选入中学语文(国文)课本。2000年秋季,在停用数年后,重新作为实验教材,纳入初中第一册第四单元,作为描写“想象世界”单元的一篇课文。在这篇童话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这篇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存有以下五点疑惑。一、关于童话的结构布局《古代英雄的石像》有2800字左右。写雕刻…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可谓中学教材里的经典作品,而对它的主题的理解历来有分歧。叶圣陶自己说:“这篇东西曾经选在语文课本,很有些老师和学生为了这篇东西写信来。他们依据各自的看法,问我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我写信老是这么说,我只能把写作当时的想法写一些。我当时认为主要的意思放在这篇东西的末了儿。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是石块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下做台基,都没有多大意义。至于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就…  相似文献   

12.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叶圣陶的童话代表作之一.它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英雄,雕刻家把一块大石雕成了英雄的石像,并把凿下的石块垒成安放石像的台基。石像在受到市民们的顶礼膜拜后,自以为荣耀尊贵,不可一世,瞧不起昔日的伙伴——那些构成台基的大小石块。在受到伙伴们激烈的批评以后,石像终于醒悟了,倒下来变成碎石,回到自己原先的伙伴之间,并和它们一起铺成了一条真实的路,高高兴兴地让人们行走。石像开始的时候是那样的傲慢,那样的目空一切,后来却“碎成千块万块”,变得  相似文献   

13.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著名老作家叶圣陶的童话代表作.这是一篇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如何理解它的主题思想,了解童话这种体裁的一般特点和它所用的拟人化手法,是教学本课的主要目的要求. 文章第一段为故事的展开交代了背景.第二段交代了石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正是石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的根源.第三段文字含蓄丰富,幽默风趣,富于哲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爱憎感情.第四段写大小石头掀翻了压在自己身上的偶象,取得了胜利,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后来被抽掉了。据叶至善先生说 ,是因为常有教师、学生写信请教这篇童话的主题、写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叶老无法一一回复 ,只好请求教材的编者将其抽下来。其实这是一篇不难理解的文章 ,它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少年儿童。作者写作这篇童话 ,首先得让少年儿童能读懂 ,所以 ,从语言到故事情节到主题 ,它都应是易于理解的。这篇童话的意思 ,主要是反对空虚、反对骄傲 ,提倡踏实、提倡谦虚。这在《叶圣陶童话选》的《后记》里可以得到印证。《后记》里有这样的一些内容 :“我当时认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早年创作的一篇童话。它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新奇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富于艺术魅力的童话境界,告诉读者一个美好的具有生命力的人生哲理。关于这篇童话的主题,评论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有的认为作者是根据当时的背景,影射某某人的;有的认为是批判唯心的英雄史观;有的认为是反对骄傲自大的;有的认为是“提倡平等”的精神,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究竟想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已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我们语文教师执教时,因各人体会不同,教起来也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看到这篇童话写于一九二九年,于是在时代背景的介绍中,大谈一九二七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后,中国革命处于十分艰难的阶段,许多人觉得革命前途渺茫得很,甚至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有的人硬说那个石像就是指某某。这种脱离课文的特点、脱离作者当时的思想认识去强求作品的思想性和政治意义的教法,是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语文学习》一九八0年第二期,孙越舫同志的文章回忆一九三五年春天叶圣陶先生在上海开明书店给练习生导读《古代英雄的石像》时说: “叶老在课堂上并没有多讲话,象往常见到时一样,笑容可掬地先问了一下有没有预习过,是怎样预习的,然后指名叫一位同学试读一遍。这位同学在我们中算是学历最高的,他读得有声有色,我们都被课文的内容和他的声调吸引住了。叶先生自然感到很满意,先表扬  相似文献   

17.
话语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科学为人们所注意,才有六十年的历史,但它却以一种特异的魅力在语言学和语文教学上大放光彩。现在,国外某些国家的语文教学很重视话语语言学,而且取得了一些经验。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面  相似文献   

18.
19.
20.
叶圣陶先生写于1929年9月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在五十年代初一度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时隔三十来年再度入选,十分有益。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既富于想象,又多兼拟人手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深为少年学生喜闻乐见。它同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一样,以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通过感性材料唤发学生盎然的学习兴趣,并吸引着学生去挖掘故事情节里的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