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种表述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误解。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是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相对应着提出来的。其言外之意就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2.
自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建立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语文教学的任务基本落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两点上。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然而,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一时间,关于语文知识的争论此起彼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同时分三个学段提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如何搞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何柳 《现代语文》2010,(1):148-149
迄今为止,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走过了八个春秋。在这八年里,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实践课堂,语文教学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从初始积极努力的小面积推行到逐渐大规模大范围的普及,可谓风起云涌。在课程改革前期的几年里,教育领域的各个部门的个人,从上到下,大力进行倡导和学习。而在近两年里,更多的学者和教师鉴于课程改革进行的经验和困难,先后走上了此起彼伏的反思征途。作为这次新课程改革启动标志的根源件和纲领性文件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在反思中则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6.
沈益萍 《广西教育》2007,(7A):36-3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为此,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作了一些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种表述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8.
杨宏 《现代语文》2005,(12):59-60
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理念,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了阐述.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根据功能特点的分类,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可以直接进入课程,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的对象,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对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素.语文教师,集语文课程的条件性资源与素材性资源于一身,既担当着语文课程内容载体的角色,又以其自身的教学语言构成了课程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信息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教学语言信息,因而,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语文课程的素材性资源中具有课程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继续坚持语文实践观,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  相似文献   

10.
我并不专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偶然的机会,投身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工作,参与起草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得以与广大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同仁研讨语文教学。近日有幸读了万明华同志撰写的《有效的语言教学》一书,内心感到十分的欣喜,并提笔写下以下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曾经光彩照人被大家众星捧月般宠着的语文知识,眼下似乎成了众矢之的——地位江河日下,几至寿终正寝的地步。语文知识遭到冷落,文言知识自然也难逃“厄运”。“知识”受冷落的命运,似乎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裁定的。《标准》中极为醒目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要求似乎给了它致命一击。许是受“知识”压迫太久太深之故,芸芸众“生”(书生与学生)们顿生如释重负之感,纷纷弃“知识”如敝屣,转而死心塌地地“跟着感觉走”了。其实,《标准》只不过是将“知识”由昔日的“王子”贬为“平民”而已,它并未成为应打入冷宫的“囚徒”。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表明我们去探索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了说明。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根据功能特点的分类,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可以直接进入课程,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的那些对象,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对象。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文学经典是构成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镇。在语文课程的建设中如何把文学经典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主体加以重视,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挖掘文学经典的内涵,是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课程标准》(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值得语感培养研究充分关注,笔试图以本作为引玉之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申进平 《中学文科》2007,(10):124-12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能力”,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国传世经典《论语》基本是语录体,内容大都是记载孔子与其门徒的对话,充分体现了孔子丰富多彩的谈话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宣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继续强调:“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的丰富的语文实践中习得。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可以说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个共识。然而人们在重视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却淡化乃至忽视了语文知识的教学。殊不知,课程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没有了知识,也就无所谓课程。何况能力不是平空产生的。能力源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或许是认识到了这一点,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对语文知识的重视。该套教材包括5册必修课本,它们均设有“梳理探究”模块。这一模块共包含15个专题,他们“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实施综合性学习,首先要弄清其本质.这个问题不容易弄清。分析本质先要查清源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字眼首先出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但读过标准似乎更让人迷惑——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大特点是课程资源的变革,即教材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有灵活运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从而构建动态生成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标准(实验)》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带有法定性与权威性的解释已不容对语文课程性质作太多随意的争辩。如何正确地认识、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表述,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层面去阐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的各种要素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