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过程”到“探究”:对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经历了从"将科学作为知识"、"将科学作为过程"到"将科学作为探究"的不同阶段.当前,我们需要从科学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认识"科学探究"的内涵与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深刻理解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科学教育这块园地里,我们很多时候被"探究"、"实验"等科学课的专业名词标签化了,我国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演变表明,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在儿童科学教育价值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那么当前在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呢?在属于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的园  相似文献   

3.
"格物致知"在《礼记·大学》中被提出,汉唐对之进行注疏,宋明注重义理诠释。宋元时期,"格物致知"与自然科学逐渐关联。明清之时由于受到西学影响,格致之学受到关注,在晚清,"格致"成为西学science的译词,学校也开设格致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为科学技术。后又以"格致"与"科学"混用,最终,"科学"作为science的正式译词得到了公认和广泛使用,"格致"或"格物致知"与"科学"又分了手。对这一历史过程的梳理,可以明确"格物致知"涵义的演变历程,可以分辨它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这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格物致知"和科学及科学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也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科学素质教育应包含科学道德和科学责任教育》一文发人深省。我们的科学素质教育确实存在着忽视道德感和责任感培养的现象,愿大家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使我们的教育更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吴月萍 《幼儿教育》2014,(Z1):70-72
201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美国小学科学国际委员会国际事务主任、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汉斯·裴生(Hans Persson)教授应邀来到上海市静安区,为30多位从事"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研究的中小幼教师进行了以"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创造力和多样性"为主题的科学教育培训。培训现场被布置成了一间有趣的科学工作室,我们不时地在教师、儿童之间转换角色,来体验不一样的科学教育。我们时而观看视频,时而参与实验操作,时而用肢体动作来演绎,时而放声歌唱……我们发现,原来科学教育也可以如此生动,如此浪漫。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意识、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相比语文和数学主干课程,小学科学课也应是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笔者对当地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将近三年的调查与走访,发现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予以分析,并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与同行共商.  相似文献   

7.
方舟子认为中医不是科学的言论引起了对于中医科学性的一系列话题.正在大家为中医是否是科学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韩国继成功将"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难道那些人还都无动于衷,而是热衷于定义中医是否是科学吗?中医被一些自大无知的人以狭义的科学概念排挤了,如果他们还要继续以这种"科学"的态度对之于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真不知道会有什么可悲的后果.中医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以狭义的科学定义来否定中医科学性是可笑的.  相似文献   

8.
LAMOST之旅     
LAMOST,原名"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英译全称为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它是王绶琯院士和多位天文学家集思广益选择的一个介入国际上天文"大科学"建设的项目,构想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LAMOST"方案,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付诸实施.本文作于世纪之交,叙述了在当时学科发展背景下一项新型天文望远镜的研创过程,涉及到科学发展中的一些战略思考,是王院士自己的治学体会.本刊发表此文,对我们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可以挖掘科学教材中隐含的许多节能环保素材,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节能环保教育与科学探究"活动.本文试从开展"节能环保教育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可行性分析、操作模式和活动评价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在京举行的2000年国际科普论坛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千年盛会.在会场内外,围绕究竟是"科普"还是"科学传播"有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议.北京大学哲学系年仅三十多岁的博士生导师吴国盛教授,在国内较早提出要以"科学传播"概念取代"科学普及"的传统提法.我们就从这一话题开始了访谈.  相似文献   

11.
如果对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认识不清,发展研究就容易偏离正确的学科目标和方向.目前,发展心理学通常被定位为实验科学,然而,这是对其学科性质的一种错误认识.从学科历史角度看,发展心理学有独立的历史,它并不发源于、也不依赖于实验心理学.实验法无法用于研究真正的发展问题,那些基于实验取向的心理学理论基本都秉持"非发展的"观点.基于此该文指出,发展心理学并非实验科学,而接近于历史科学,它更应该被视为独特的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12.
重新审视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传入的科学观念,为中国近代科学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研究结果给出了:科学与民主如"舟车之两轮";"欲脱蒙昧","厥为科学";"近世科学与基督教世界观之冲突而难合";"德之立教,体育殊重",务使"民力大张"等观点,以及对科学起源、科学功能、科学家、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包括了进化思想、宗教观、体育观等.结论认为前期<新青年>系统传入了新的科学观念,为酝酿五四前夕的科学与民主氛围做出积极贡献.但在之后大多被赋予其新的社会意义,有的则由生物进化论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提高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设计的宗旨.由"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教育的顶层设计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一些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却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足,教学中非科学和伪科学的行为普遍存在.[1]根据笔者对课堂教学的长期观察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国外科学本质教育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已成为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一般认为,科学本质涉及"科学知识的本质"与"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本质观决定了科学本质教育的内容与学习范畴.科学本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是多样的,主要有科学对话模式和HPS教学模式.通过正确处理科学本质与科学探究的关系、科学本质与科学史的关系、设计融入科学本质的课程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被视为"科学"学科之一而享有"历史科学"之名.历史研究中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以证据为基础的逻辑论证,而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逻辑论证和试验验证,二者缺一不可.历史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主要证据(文字记载)大多具有客观性的不完备和数量的不充分;研究者不能完全摆脱自身既定因素(个人经历、倾向性、情感等)的干预和影响;结论无法进行重复验证.这些特点使历史学区别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各学科.历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非仅仅取决于它含有部分科学因素(逻辑论证),更取决于它对人类生活价值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小学职前科学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反思探究活动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法,旨在为未来我国职前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由此可见,在科学学习领域"得教且教,得学且学"的态度从来就是不被允许的.创造具有有效性、目标性、实践性的科学教学课堂历来是科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以浙教版初中科学为例,讨论初中教师如何构建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堂.一、向课堂"预约",精彩"约会"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当然希望自己精心设计的课  相似文献   

18.
金志成 《文教资料》2005,(35):186-187
科学划界是西方科学哲学首要基本的问题。本文就这些不同流派的科学划界标准作出简要评析。最后,简单地就科学划界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可靠的,是可以被认识的,但又是进步的,总是"不完美的知识".无疑,科学教育首先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求真过程.现代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重新思考.科学教育应该加强STS教育,实现科学求真与求善的统一.美既是科学的内在形式和标准之一,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科学教育应该追求科学的真与美的统一.科学教育对科学的真善美的追求,可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对于科学本质可以从"科学是探究"、"科学有自身的价值观体系"、"科学是建构性的知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诠释.科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开展探究教学、融合科学吏、渗透STS等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进行有效的科学本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本质观,要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活动自然地融合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渐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