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现代女性教育的缺失,以及由于女性社会角色转变而引起的子女无行、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的原因。认为当今女性教育应该在吸取传统女子道德精华的基础上开展包含道德、口才、审美和技艺在内的全面教育。班昭《女诫》中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典型解释仍然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读经运动的兴起和各种淑女班的开办,《女诫》等一些古代女子教育文本在很多地方成为民间妇女的读物。然而作为封建父权文化的产物,《女诫》中的妇女思想以束缚和压抑女性为主,以父权利益为核心,强调妇女对夫权无原则的服从。这种生存方式在妇女没有独立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时代是她们无可奈何的选择,但却完全不适宜社会性别主流化、提倡性别平等,且女性广泛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当代社会。我们要本着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对《女诫》中的妇女思想进行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所藏秦简《教女》被认为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女教书,它与《礼记·内则》、班昭《女诫》等篇章一样,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内需要遵循的礼则以及那个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权力的意志。及至汉代,以班昭《女诫》为代表的女教书大量出现,这一时期,这些女教书多是体现知识阶层的自主意识,是他们在自觉地规训女性的思想和行为。汉代的女教书在吸收儒家诸派思想的基础上,对规训女性的内容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升华,从而确立了古代女教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班昭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巾帼不让须眉,参与编撰《汉书》,让女子扬眉。与此同时她的《女诫》却成为历代妇女的精神枷锁,为后人所批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她的《女诫》,祛除其中的糟粕,发扬其倡导的中华妇女传统美德,使其于今仍然能够保持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班昭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巾帼不让须眉,参与编撰《汉书》,让女子扬眉。与此同时她的《女诫》却成为历代妇女的精神枷锁,为后人所批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她的《女诫》,祛除其中的糟粕,发扬其倡导的中华妇女传统美德,使其于今仍然能够保持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梳理了1974年至今关于《女诫》的研究情况,并以女性主义为指导思想,从教育史学的视角,通过分阶段综述和分析,分析前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女诫》的研究呈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中出现了一个由"泛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的转型。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杜拉斯的《情人》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情人》在艺术上的特点,包括自传式的文体、私语化叙事、另类的道德准则、现代小说的体式等在中国都已成为女性文学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8.
班昭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辞赋作家,班昭的《女诫》一书,作为中国女训书的代理,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女训书一般来说都由此立论,很少能出其范围,在女训著作中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因此,对班昭《女诫》的研究,可以具体剖析传统女训著作对当工社会的下面和负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夏商周时代。在以父权为中心的私有制家庭取代以母子血缘为核心的自然形态的过程中,贞节观念产生了。秦、汉以后,开始崇尚女子贞节,对女子婚前守贞的要求逐步强化。秦朝和汉朝采取处罚和奖励的措施劝导贞节,贞节观念渐渐衍变为片面针时女性的要求。当然,总体上秦汉时期的贞节观念还较为宽泛。汉代记录女性事迹的文献,由刘向的《列女传》、班固的《汉书》到班昭的《女诫》,实现了女性人格由胆智才华为重向贞顺节义为重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孝是中国传统道德之首德。《女孝经》规定了女子孝道的责任范围及道德规范。唐朝以后,《女孝经》成为民间教育女子的重要修身教科书之一,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女子教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女孝经》中关于传统女子孝道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现代女性孝道教育与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荆棘鸟》中三个女人形象:菲、麦琪、贾斯丁祖孙三代,并试从作女儿、作爱人、作母亲三个方面论述了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同时指出在生活的艰难历程中,女人始终是以一个强者的身份站在男人身边。女人的弱者名称仅仅是男人对女人狭隘的认识和男权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与卫慧、棉棉以及当下一些美女作家对眼下商业化大潮中的各种欲望化的生存景观的津津乐道不同,她的作品呈现的却是一幕幕带有终极意味的女性悲剧性生存景象的关怀.她的"三恋"系列,通过对"性"与"母性"的书写,实际是在发现、质询、反省和探究女性主体意识的迷失,进而思索女性的性别境遇及其生命体验,并为女性的性别本体复归而呐喊。  相似文献   

13.
保护妇女权益理念在家事审判领域正逐渐成为法官说理裁判的重要依据。在离婚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主要围绕着子女抚养权以及财产权分割主张举证,考虑到妇女在个案中的弱势地位、经济状况,法官往往会根据“照顾女方”的原则进行裁判。通过总结四川省146份关于“照顾女方”的民事判决,对法官在抚养权和财产权方面照顾女方的裁判思路进行总结提炼,提出了在婚姻家事领域保障妇女权益的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代社会中的共生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日本理论,后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潮。它提出了不同于日本传统道德的新观念,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同关系,协调发展。这一思潮力较突破以“和”、“集团主义”等为特点的传统道德的局限,以适应新的国际化形势,并解决日本社会新出现的问题。共生伦理在医疗,环保,国民福利,女性解放,残疾人利益等多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代女性诗歌中母亲/女儿主题的内涵及变迁的深入思考,可以发现,21世纪初的女性诗歌具有更加开放的女性意识,其对母女关系的书写不仅是对男权文化建构的理想母亲形象的一种叛逆,也表达了女性对自身母性的怀疑,更是对现存传统家庭伦理的全面消解。  相似文献   

16.
女性财产继承权是女性权利的核心问题。在1926年以前,女性一般没有财产继承权,女儿只有获得妆奁或父母赠与的权利;妻子只有夫故后,代幼子管理财产的权利。南京民国政府时期,经过各方努力,女性终于获得了相当的财产继承权。不过,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必然有相当的距离.如果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风俗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女性往往无法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中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8.
知耻、有耻既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传统道德文化有重要的特殊价值。耻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涵育和整合作用;弘扬传统道德文化,要培养确立"认知上科学"、"情感上乐观"、"意向上进取"的现代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才子佳人小说主张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上自择自主,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明清时期理学和礼教发展到极端,扼杀人性、人欲,爱情婚姻领域极不自由,才子佳人小说力图在这一领域表现人的追求,实现人自身的价值。为此,小说从与人的自然本性紧密相连的貌、才、情等方面而非金钱、门第、权势、地位等方面来探讨人自身,表现人的精神力量,才情尤其是作家思辩的热点。同时,小说又以进步的妇女观为指导思想,歌颂了妇女的人格价值。由于爱情婚姻领域是理学、礼教禁锢最严的区域,历史的巨大惯性使新思想的曙光还很难在观念转换的初期显示出它的现实实绩,故而,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更多地带着一种理想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精简有力的文字,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质疑了传统的婚姻,表达了对女性作为传统的“家庭天使”的角色的怀疑和否定,使原来处于男性中心社会视角盲区的现实得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挑战了男性至上主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从中折射出女性的性属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