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研究孔子的学习体验,从新的视角探讨了孔子的学习现:学习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错误即"过"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因此学习也是改"过"的过程.根据孔子的学习观,重新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内涵,尝试将其统一于"问题与错误",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实质是"观过知人"而后教人的新教学观,即观察学生平时所犯错误的种类差异,教师施以不同的引导,为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学者周勇曾经谈到,他年轻时对孔子有过诸多的"肆意妄言",但是在用心研读之后,又觉得那些言论是极为空洞、无甚心得之语。这种态度的转变也犹如孔子思想所遭遇的历程:既有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4.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当学生的学习已达"愤"与"悱"的心理状态时,就需要去启发。孔子就常用诱导的办法回答学生的问题,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竟焉。"所谓"扣其两端而竟焉"是指盘问他所问问题的两个方面,然后逐步引导提  相似文献   

5.
《论语·里仁》篇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这"一以贯之"之"道",本身是规律,是思想核心.贯穿孔子思想的是中庸之道.忠恕正是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忠"就是努力寻求中正乏道来正自己的内心,也就是心中有"中";"恕"是顺从"中"道去做事便能从心所欲,即遵循规律,办事顺利.  相似文献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孔子曾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可见其在推贤举能方面的胸襟。有如此胸襟的古人不止孔子一个,欧阳修、魏文侯、唐太宗也是这样的典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关于他们的宽容故事,并从中获得启发,学习他们的大度容人之品格吧!  相似文献   

7.
<正>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他在17岁那年说过这样一句话:"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礼记·檀弓》)"东南西北之人"者,漂泊不定也。从那时开始,孔子就认定自己是个行者,一生都将行走在路上。的确,孔子的一生基本都是在路上。他19岁去宋国(今河南商丘)娶妻,28岁东登蒙山(今山东平邑县),南去郯子国(今山东郯城县),34岁入周(今河南洛阳),35岁去鲁适齐(今山东淄  相似文献   

8.
复习是进行知识巩同非常重要的方法,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但复习的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复习课教学应该区别于新授课、练习课,关键在于要上出"复习味".  相似文献   

9.
王洁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4):49-55,65
在20世纪初期的尊孔与反孔思潮中,有人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也有人固执地要把孔教定为国教来供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李大钊对有关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并没有偏激到这两个极端。就现有文本资料来看,他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论述和评价有抑有扬、有褒有贬,而没有简单地片面地全盘否定或盲目地纯粹地肯定。李大钊在政治上不遗余力地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同那些抬出孔子作为护身符来维护专制统治的言行展开了猛烈斗争;同时,他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了辩证分析。他认为孔子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存在,即春秋时期真实存在过的孔子和被后世一再"解喻"的历史上的孔子。李大钊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孔子有着不同的分析和认识,并予以不同的评价。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在《学而》章的开头,孔子就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该章的最后,又记着孔子相似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兴趣,人们也称为热爱,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语言学习方面。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与自己的学生樊迟讨论过"仁"与"智"的问题。孔子告诉樊迟,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教育理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反对人殉还是主张人殉?这个问题本来《孟子》上记载得很清楚:孔子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最初倡导用陶、木偶人随葬的人,要断子绝孙的,因为那很象是用人殉葬呀!孔子连用象人的俑随葬都反对,若用真人殉葬,当然更反对了.对孔子这几句话的解释,二千年来并无异辞.只是到了"四人帮"横行时,才别有用  相似文献   

16.
人之生也直     
片段选读一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译】孔子说:"人应该生活得正直、直率,那些不正直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注】罔:诬罔不直。与"直"是对立的存在。【读】人生也短促,如何过此一生,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富有旅游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华民族秀美的河山,吸引了无数的人前去游历、去探索、去观赏,诞生了诸如孔子、杜甫、陆游、徐霞客等一大批乐山乐水的旅游家。  相似文献   

18.
<正>《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的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  相似文献   

19.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然而也应该认识到,孔子的伦理思想向来有"仁义"并举之说,"义"构成孔子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义"的内涵,不仅可以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有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于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霞 《学周刊C版》2013,(3):114-11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