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记:陶行知先生在1919年4月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文章。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批评了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去办学"。陶行知先生指出,今日之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第一流的教育家。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批评的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依然非常普遍的存在着,虽然不是每个教师和校长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他一定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情怀,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一)近年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时常焦灼地拷问着中国教育,也拷问着所有真正具有教育情怀的人,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谁都知道,这个疑问隐含着的问题便是:我们的学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病在哪里?于是,破解曰:让教育家办学!让真正明白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育的当代危机实质上源于文学在当代的危机,源于当代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对此,应该从"精神立人"的高度加以考量,寻求文学教育中文学与教育的契合之道。文学教育兼具文学的"人学"内涵和教育的人本特征,包含着对人之自我的深沉关切。故此,在文学教育中导入自我教育,不失为破解当下文学教育危机的一道良策。  相似文献   

4.
俞可 《上海教育》2012,(6):48-49
教育家办学的提出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反映了社会对当下教育与时代发展之间关系的反思和诉求。回顾百年,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窗口的上海,先后诞生了一批怀着教育救国强国理念、筚路蓝缕、殚精竭虑的教育家。历史显示,时代无时无刻不在选择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在不懈不馁地选择各自在时代中扮演的角色,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中将教育作为心血事业。从本期开始,"海上教育家"栏目将与读者共同探讨何为教育家,教育家何为。在师生眼中,马相伯是一位古道热肠的教育家,学生随时可径直去找他,越质疑,马相伯则越发开怀,学术自由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5.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人不接受教育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教育:让人成为人"这一命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而如何论证这一命题?德国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在《教育人类学》一书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教育人类学概念最早由19世纪俄国民主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二战以及战后出现的有关人与教育的各种问题,教育人类学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于教  相似文献   

6.
让教育家群星璀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是文化积淀的产物,谁也不能预约。但我们可以编织摇篮,静候他们的成长、花开。教育家是个性发展的结果,谁也不要去抹平差异。但有些东西是永恒的:呵护对教育的反思,坚定对教育的信仰。教育的历史是由所有的教育者共同创造的,但需要教育家来引领。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教育家,当下我们呼唤怎样的教育家?呼唤怎样的教育家时代?本期我们特别策划话题"一个产生教育家的时代",希望更多的教育者,有志于成为未来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正>当下探讨"适合的教育"这一话题,其本质是倡导由"分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探索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当下高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升学需求"僭越价值序次,凌驾于一切追求之上,成为教育活动马首是瞻的事实导向;"分的教育"演变为一些学校的"教育品相"与生态样式。其实质是将"科学获知"这一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凌驾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之上,将因材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大学生命教育研究的不足以及高校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相继涌现,使得我们要加强关注精神生命的教育。而庄子哲学中体现的"求生之本"、"处世之态"、"溯真之源"以及"修养之方"四方面的内容给当下精神生命教育带来重大的启示。护养精神、豁达人生、追求真我以及涵养智慧应是精神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此来探讨当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生成是当前教师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提供了教育家生成的“形上之思”之路,这是一条教师形成教育信念、教育理想和教育信仰而成就教育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柯小卫 《生活教育》2011,(11):40-43
陈鹤琴先生(1892~1982),中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他在教育研究、实验、普及教育和办学实践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对于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重温其坚守的教育家之精神,对呼唤教育家办学的当下,当有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著《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应当防止‘呆滞的教育’"这一经典话语令人印象深刻。反思当下我国教育现状,"呆滞的教育"并未消失,令教育者羞愧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我国许多地区、许多学校,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与做法,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  相似文献   

12.
30年改革开放的宏伟进程,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巨大变化,令世界为之仰叹。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些结构性、内涵性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增大,农村教育质量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等新的价值诉求正面临挑战。如何用新的思路来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亟需破解的新课题。要破解这一课题,亟待在认识、制度、理念等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当代教育人永远无法读完的"有字书"与"无字书"。但当下的教育人在读这本"大书"时却往往只关注陶先生的具体教育主张,摘其一朵而闻其香。黎化先生的《沿着陶行知的足迹》一书告诉我们,学陶师陶的第一要义应该关注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思想之宏愿,基于当下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实践,立志于"教育报国"。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通过不断超越功利束缚来实现人的教育,甘于平凡,无悔奉献,传承行知先生的教育为国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尽力尽责。  相似文献   

14.
在国务院召开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要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的提出,不仅是对教育的一种期盼,更是中国教育当下乃至今后的发展目标。虽然人人成为教育家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如果教育工  相似文献   

15.
读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经常能发觉自己置身于教育家的视野之中,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他们的教育原则来实施日常的教育教学。比如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这本书,他在书中阐述的这一道理:相信教育的力量,就是相信自己的劳动,相信教育者能够主宰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相  相似文献   

16.
吴雪蕾 《江西教育》2005,(12):48-48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在读过《陶行知教育读本》后更加感受到这位人民教育家的殷殷奉献之情,拳拳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7.
每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境况不同,教育也相应面临着不同的难题;破解了这些难题,教育家就应运而生。当然,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不可能回答时代发展、教育变迁中的所有重大问题,但他应该能够开拓性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但他常常超越教育领域来讨论教育.他与别的一些教育家不同的地方正在于他的大教育观.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这可以从他对教育由谁教、谁被教、怎样教、教什么等教育的根本问题的回答来判断.由于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造成了毛泽东教育哲学的三大特点:高扬主体性、追求平民性、深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素"。可见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讲道:"音乐应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相似文献   

20.
我从普教转到职教转眼已有十三个年头,感触颇多。多年来的治学实践凝练出"创新发展,文化立校"的办学思路,而这一办学思路追求的目标是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美感和生机。人的素质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教育亦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完善的教育可能使人的身份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