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锦锋 《科教文汇》2014,(23):184-185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教育工程需要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为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而伟大的光荣使命。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科目,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语文教学可以为贯彻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提供一个广大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伍玉慧 《科教文汇》2011,(20):105-105,116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在传统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强化和训练.容易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但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倡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逐步在自由活跃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综合能力,突破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星 《科教文汇》2008,(9):93-93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已在全国教育界全面深入的展开,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创新教育,那么,作为中专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呢?笔者就此问题作如下思考与探讨。一、树立大语文和创新教育的质量观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多年来,中专语文教师多以小语文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而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语文不仅是学习工具而且是生活工具、信息交流工具。语文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诉之于口头…  相似文献   

5.
王秀琴 《科教文汇》2007,(9X):89-89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新《课标》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创新是民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语文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当中去,做到重塑教师形象,磨练创新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贺丽萍 《今日科苑》2007,(22):294-295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步入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属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发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义不容辞,并且得天独厚。本文主要浅谈了语文教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强调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8.
孔素阳 《科学中国人》2014,(1S):145-14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将创新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此外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自然学科,因此,生物学教学,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郎红军 《科教文汇》2008,(21):137-137
素质教育最高宗旨是培养创造新型人才,因而在物理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本文拟从方法、机会和原则三方面具体阐述其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科特点,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主动探究,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教育,是实施各项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优化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对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效结合并进一步创新。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从创新性教学目标出发,进一步研究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工作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彦春 《科教文汇》2009,(5):101-101
他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创新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者就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建开放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求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教学实践,粗谈了几点对于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有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池塘,激起了层层波澜。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素质教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许多改革措施逐步实施,教学领域的研讨、实验也在稳步推进。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仅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谈一点粗浅的体会。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即把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完善和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视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蒋芳  孔凡东 《今日科苑》2009,(12):269-269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词句篇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当前职教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缺乏,迫切要求我们将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运用其中,给职教语文教学注入崭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张志爱 《科教文汇》2014,(23):186-18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人才具有崇高的思想品质。“德才兼备”是当前教育工程的重点工作。汉语是我国的国语,这主要由语文教学工作完成。而语文教学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200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社会大环境已明确形成培养创新型接班人的氛围,学校也紧跟时代潮流,如火如荼地推行新课程改革,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成探究式学习,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在创新教育中,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创新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