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白天福 《中国教师》2009,(Z2):371-372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数学学  相似文献   

5.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呢?  相似文献   

6.
赵立娟 《考试周刊》2013,(93):71-72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意识呢?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有如下解释:所谓的"问题"是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尚待解决(弄不明白)的事。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心智。《数学课程标准》对问题意识做了如下诠释:"初步学会从  相似文献   

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强调的:“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表现为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缺乏主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不强.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等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之上的.我以以往的数学教学实践为依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体会.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1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认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意识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学习进步是非常重要的。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问题意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谢惠霞 《广西教育》2007,(4A):41-41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进而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起点,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的学生;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乐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他已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事物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进行质疑,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才会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何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综观以往的课堂教学,过多的是让学生接受与理解现有的科学论断,认为学生没有问题就是教学最大的成功。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只习惯于接受结论型知识,而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低下。这与现代教育理论相违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与教学成功的表现。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  相似文献   

1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