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理清结构层次,写出段落大意。教师收若干份作一精要讲评。读前先提示: 游记的作者抗战时期曾在山西打过游击。他怀着故地重游的喜悦,记叙了游览山西太原晋祠的所见所闻所感,还穿插写了一些民间传说,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物,而且写出了历史的变迁,从而歌颂了祖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好。  相似文献   

2.
《难老泉》是高中语文第一篇自读课文,全文近四千字,要求高一新生用一课时来阅读理解这一篇幅较长而内容深广的游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用“解牛还原法”引导学生自读这篇课文,效果比较好。第一步,先“解牛”,找材料。这里的材料就是构成文章的主要人、事、物;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解成零散的材料,就是“解牛”。具体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看这篇文章主要由哪些材料构成,然后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并把这些材料分门别类。这一步,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是完全可以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 难老泉是名胜晋祠之一景。仅从题目理解,也许可以想到作者可能是集中写这一处古迹的。但是阅读全篇,集中笔墨写难老泉的文字并不多,而写难老泉以外的笔墨倒是不少。显然《难老泉》属于视野开阔、挥洒自如的开放式散文。那么,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这一特征,探求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个特征来的。  相似文献   

4.
《难老泉》一课中关于“宋塑侍女”的数字不够准确。原文是这样写的:“在圣母殿里围绕着邑姜凤冠霞帔的坐像,有44尊侍女塑像,据说是宋朝的作品。”按此文所写,圣母殿内加圣母共有45尊塑像。而课文引《中国名胜词典》解释说:“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立像为圣母,……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女官像四尊,侍女像三十三尊。”按此引,殿内应共有塑像四十三尊。这样,与课文所写就相差两尊。(宦官是否算侍女?笔者只提出此“问题”,本文不谈)  相似文献   

5.
吴伯箫同志的游记《难老泉》已被选入中师《阅读与写作》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引文有误,以致教师无法解说,吴文是:李白游晋祠曾题诗说,“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查《李太白全集》(王琦辑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难老泉》中,不惜笔墨给读者讲述了三个历史传说:“桐叶封弟”、“难老泉”的来历以及“分水”的传说。这些传说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传奇色彩,而文章的传奇性除了增强地方特色,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外,还有下面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初读吴伯箫的《难老泉》,觉得它不过是篇普通的游记,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再读《难老泉》,感到它朴素、平实的语言,犹如一个梅花潭,不见底的蕴蓄在吸引着你;三读《难老泉》,才茅塞顿及,豁然开朗,看到的不只是难老泉,而是难老的晋祠、难老的太原、难老的山西,以及难老的社会主义制度。《难老泉》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晋祠的经过。作者从重返山西的缘由和心情写起,介绍了山西省和太原市的过去和现在,然后写迎泽桥,过了“迎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感情于某物某人有所系,是很难忘怀的,——尽管有时并不急于告诉人。作家遇到这种情形,他必定会寻找适当的机会来宣泄。《难老泉》就是这样的深深触发了作者情思,又深深打动了读者的佳作。《难老泉》作为自读教材,它可读性强,韵味  相似文献   

9.
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三册《难老泉》一文,在介绍晋祠时有这样一个复句:当初也许规模并不很大,经过北齐高欢父子在这里起楼阁、筑池馆;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写了《晋祠之铭并序》碑;宋仁宗赵祯又在晋祠西端为叔虞的母亲邑姜修了宏伟壮丽的圣母殿,一代一代  相似文献   

10.
一篇优秀的散文,应该有广泛丰富的题材,奔放开阔的文思,真挚深切的感情,清新优美的语言。高中语文第一册中新选进的三篇写景状物的散文——《难老泉》、《海燕》、《我的空中楼阁》,正富有这样的魅力。本文侧重谈《难老泉》、《海燕》赏析。  相似文献   

11.
《难老泉》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的一篇游记散文,它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含义隽永,给人以青春常在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多年来作为一篇中学语文教材,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赏。 但是,今年的语文教材到手后(1993年4月山西第三次印刷),备课中,我仔细地研读了《难老泉》,发现其中有些文句值得商榷,今提出和同行们切磋,以求赐教。 其一,文章开头的前两行写到“当铺,钱号,窄轨道,已经随着土皇帝的覆灭最后湮没了;煤炭,汾酒,老醋,却在人民的生活里广泛散发着热力和芳香。”文句紧紧抓住山西的特色,说明山西今昔的变化之大,表达了作者对山西的挚爱之情。可在语句表达上不尽  相似文献   

12.
《难老泉》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一篇独具特色的游记,它通过记叙游览山西太原晋祠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历史的变迁,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者在文章中,不惜笔墨给读者讲述了三个历史传说。“桐叶封弟”、“饮马抽鞭,柳氏坐瓮”、“沸锅取钱”,这些传说的运用除了增  相似文献   

13.
吴伯萧的《难老泉》是一篇取材广博,内容丰富,而中心十分突出的优美游记散文。作者巧以“难老泉”象征着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祖国永远充满活力,青春长驻,赞颂了晋祠一带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景象。这篇散文佳作,觅满着浪漫激情,充满着审美意趣,给人以美的享受。纵观《难老泉》一文,其美趣在于疏散美、风格美、人格美、语言美,概言之为“四美”,下文就依次谈谈这“四美”。 一、疏散美 文学是一种审美创造,而结构的审美  相似文献   

14.
难老精神的颂歌——谈谈《难老泉》的构思立意山东平度一中孙鹏霄吴伯箫的散文《难老泉》,题目是“难老泉”,但真正写泉的文字却只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写山西、太原、晋祠、不系舟等却用去了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于是有人疑惑,说吴伯箫的这篇散文大有文不对题之嫌...  相似文献   

15.
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本文从引设式、迂回式、解惑式、启迪式、点拨式五个方面探讨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早开发学生的心智,从小培养自学能力,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各册都配备了自读课本.  相似文献   

17.
一、对“庖丁解牛”场面的艺术化描写是否失实? 现代中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缺乏,更由于阅历所限,即使家居农村的中学生也难于相信文中的描写是“实有其事”:那么残忍肮脏的解剖场面在庄子笔下怎么就会具备优美的艺术性,并且弃满着舞蹈的节奏感呢?这仅仅是作家的艺术夸张,还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借助  相似文献   

18.
一、对“庖丁解牛”场面的艺术化描写是否失实? 现代中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缺乏,更由于阅历所限,即使家居农村的中学生也难于相信文中的描写是“实有其事”:那么残忍肮脏的解剖场面在庄子笔下怎么就会具备优美的艺术性,并且弃满着舞蹈的节奏感呢?这仅仅是作家的艺术夸张,还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借助  相似文献   

19.
我们所说的《自选集》,是指学生学期末从自己的作文中择优选出一定数量的习作,修改编辑成册。学生编《自选集》是从一九八一年初中一年级开始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从自己一个学期的习作中选取若干篇,认真修改,抄清;年级统一设计封面,然后装订成册;根据所选内容和个人爱好,学生自己为《自选集》命名。初一第一学期,当老师讲明编《自选集》的意义后,学生大都反复筛选,认真修改。所选习作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相声、快  相似文献   

20.
读罢吴伯箫先生的文章《难老泉》,顿感血脉里喷涌的是那股股“难老”泉水,意气风发,青春永驻。产生这种特别的感受,与本文“善于宕开,工于缝合”的艺术特征有很大关系。《难老泉》是一篇游记散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