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研究背景:问题来源于实践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我校的微课例研究也开启了新的篇章。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最终确立了本次微课例研究的主题——追求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探索张力课堂的有效实践。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只是传授某个知识点,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的本领。就像生活中,父母应教育孩子学会自理,而不是包办  相似文献   

2.
课例研究不能随课后研讨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执教者还需要综合群体研讨与自我反思的结果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对执教者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可以对自身教学加以系统反思,有助于提升执教者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对课例研究小组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有助于总结这一研究共同体所秉持的共同的专业信念和专业知识。换句话说,无论在个体维度还是在集体维度上,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都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课前思考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分数的学习一般都是从"率"开始,再从"率"过渡到"量"。这样的教学顺序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讨论,有专家提出应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量"引入,从"量"的学习逐步上升到"率"的理解。笔者认为两种思路都有道理,但任何一个数都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它既可以表示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的关系,所以仅仅关注"量"或"率",或是割裂地看待"量"与"率",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改革中"课例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向明 《中学教育》2011,8(2):71-77
除了哲学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范式,我国的教育改革目前特别需要实践教育学的范式.课例研究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一个范例,非常适合研究教育改革,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课例研究的特点,创造知识的功能,对知识真实性和价值性的检验以及与教育改革的适切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节教学内容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教材第90~92页),第1课时,新授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总数与部分数的基本关系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关于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虽然教材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一再改变,但目的要求仍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这是今后学习的基础。这类基本数量关系的核心是研究较大数、较小数和相差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常听老师们抱怨:一个题目都做过、讲过、考过无数遍了,不知道为什么学生还是掌握不了!对此问题,我们不妨从三次“相同内容的”课堂实践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校本课例研究"六部曲"是开展研究的六个环节,具体包括:确定研究主题和课例;收集已有成果和研究素材;原始课设计与讨论;原始课实践与讨论,形成改进思路;改进课实践与讨论,形成最终设计;同类课实践与讨论,确定教学策略。本文将结合在培训中已实施过的案例,对这六个环节及其实施的策略进行说明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一、我校是怎样开展课例研究的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建构了“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实践研究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下面,我以一次主题为“课堂追问有效性”的课例研究为例,谈谈我校开展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9.
王玲 《学周刊C版》2023,(17):151-153
社团书法教学是学校的一个亮点,需要作为一项工程来抓,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从书法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促进全面发展。近几年,“课例研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提倡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可以将“课例研究”运用到社团书法教学中,一方面牢牢把握学生真实的书法水平,另一方面创设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书法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分数与整数有较大的差异,学生掌握分数概念比较困难,所以苏教版教材对此内容分三个阶段教学。本次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分数的教材和教法。初步形成概念教学的几点共识。  相似文献   

11.
[课例产生背景]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中国知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也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  相似文献   

12.
13.
"课例研究"是围绕课堂教学实例所展开的研究,是"教学即研究"思想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线教师改善师生教学生活、实现共同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从研究的形式看,"课例研究"有创新设计、多重反思、分析比较和课后辩论等几种类型;从"课例"与"研究"的结合程度看,"课例研究"的文本成果有相对独立、分段相间和提炼融合等几种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课例]按照惯例,我先出示复习题: 3/4的分数单位是( ),3/4里有( )个1/4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信息社会中,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较高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创导有利于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深度学习”.文章通过对郑瑄老师执教的“神奇的黄金分割”新授课教学过程的分析,提出关于初中数学的深度学习的内涵、开展深度学习的途径、深度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的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上,没有动人心弦的场面,课堂非常朴实,学具是朴实的,老师的语言是朴实的,孩子们的学习也是朴实的,但是这节课呈现出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一节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12年期间144篇相关论文进行了样本的分年度统计研究及内容具体指向分析研究,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在课例研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方面都取得了定的成绩,但对课例研究的价值认识要进步深入,对本土经验的总结和梳理亟加强。  相似文献   

18.
课例是指教师通过学习,吸收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设计有意义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与学习设备,引导学生在设计好的学习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案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课例评比的效用角度阐述当前流行的课例评比模式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提出课例评比机制重构的必要性和目标追求的合理性,阐明课例评比机制的重构对促进常态课建设的积极作用,引发对校本课例研究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四史”是大学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有效教学载体,“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在思想内容与价值导向上十分契合。“四史”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与培养其时代责任感的重要教学内容,将“四史”教育内容融入大学思政课有利于发挥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本研究主要通过明确“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融合的价值,从教学目标的融合设置、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教学设计的优化升级等多个方面进行“四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的课例分析,实现“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