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教会学生读书,教师要在两处着力点上舍得花气力,一处是阅读教学的深层次理解环节,一处是每两周一次的评赏、评改作文课。下面,以《太阳是大家的》为例,谈谈深层次理解环节中如何抓好读写结合。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对小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了许多素材,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久而久之,长期训练,长期坚持,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卫宁 《广西教育》2007,(9A):33-34
过去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说,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说,说完感悟说质疑,说完质疑说体会,或老师问学生说,或学生问老师说,或学生问学生说,总之是一说到底,以说为本。让学生说,本来是好事,是学生话语权、主体地位的体现,比过去一潭死水的课堂教学是一大进步。然而,当形式超过了内容,舍弃了“以读为本”,这“说”就失却了它本来的意义,只剩下一个徒具形式的空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和推崇。我国历史上,对于求知求学,进私塾叫读书的,一读就是几年、十几年乃至终生读下去。古人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足见鲁迅先生对“读”的看重。今人,著名的作家叶文玲在一九八五年《中学生阅读》发表一篇散文《我的“长生果”》现已选登在中学课本第五册第九课。在写作上,强调“读”的重要。他说:“那是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800个字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被刊登在县级报纸上,她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那800个字。”可见“读”的重要,可见“读”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只有“得法于课内”、形成技能、技巧,才能“增益于课外”,使学生感受世界,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诱发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以读为本,指导有方,语文教学就会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感悟语言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陶冶情感。”以读为本 ,并不是进行机械地朗读背诵 ,为读而读 ,而是要教师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等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地读 ,从而达到“以读促思 ,以读激情 ,读中感悟 ,读中迁移”的目的。一、以境诱读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 ,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幻灯、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 ,营造读的情境 ,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 ,引起感…  相似文献   

7.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替代。要以读为本,以读悟情,以读代讲。  相似文献   

8.
9.
陈晓荣 《成才之路》2010,(25):100-100
笔者试图从教给方法、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三个方面,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0.
“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作为感知教材、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言教学的根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论是在课堂的变化上,还是在文体的区别上,乃至于方法的选取上,都应该瞄准“读”这个标。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作了相应要求,写作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读促写主要是指通过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运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模式进行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让学生自行主动地邀游于知识的海洋,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写作都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当不断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开发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学生能够从阅读“范本”中了解更多事物,拓展自己的眼界与思维,不断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还能够学习更多精妙的表达与描写技巧,通过随文练笔,结合语文阅读与写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以读导写,读写结合,读是基础,写是拓展延伸。提高其有效性的关键是读深悟透课文,从教材中找到读写的连接点和引发点,将二者有机融合,并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听了几堂课改年级的阅读展示课。教师们确实抓住了“读”这个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读声琅琅。可是,细细品味,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整堂课“一读到底”,读的多,想的少,更不用说写了。出现以上现象,可能与新课改倡导的“以读为本”的理念有关。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很多老师就认为语文课,不充分地读,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不读书就不是语文课。但笔者认为过分地强调“读”,占据了“写”的时间,也不是好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不是多读就是好课,浮在文本表面的朗读,没有深层次地挖掘,那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许多老师越来越深切地感到那毫无用处的繁琐分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读”以朗读为主,配以诸如默读、速读、浏览、齐读、演读等一种或几种形式。我认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总是先要初读感知,再复读感悟,而后精读品味,最后熟读背诵。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例具体地说一说。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以读为本”的理念付诸于阅读教学实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孟庆菊 《山东教育》2008,(12):23-23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语文课上要求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实践。无疑,路子是非常正确的。但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热”中也忽视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读写”自身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每学期的语文公开课教学都会给人一种不太好的感觉:大多语文教师上课不注重“读”,忽视了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的原则。教研时谈到这种问题,有人美其名日“改革”,改革就应给学生带来好处。可是,语文教学改来改去把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以读为本”的传统教法改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