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萧条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呈现出理性、自主性和现实性等倾向。为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政府应制定稳定长远的政策促使毕业生就业流向多元化,建立以全国性官方网络为核心平台的全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同时,高校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培养出结构和质量均符合市场需要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专门人才,在经济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当代,大学生的拥有量、结构已成为增长的重要条件。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的选择,关系着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关系着就业者和就业单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关系着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200多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社会的稳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都面临着一个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中有很多不良现象。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原因的失业人数增多,就业状况呈学科专业性差异;就业状况呈学历层次性差异;就业状况呈性别性差异;就业状况呈家庭背景性差异;毕业生流向呈地域性差异。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就业问题是否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人才需求总量相比仍然不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从良性的角度讲主要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的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地域流向、单位流向、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存在的不良现状主要有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学科专业、学历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家庭背景和地域流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就业竞争压力不断提升,成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社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观日趋呈现低迷状态,影响着犬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在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与个人成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在大学毕业前提早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如何才能获得理想的职业,进而被社会承认,被用人单位所接纳,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与仅仅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成品包装”的就业指导模式相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辅导能更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可就业性”,更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从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管理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在就业中的应用研究这一独特的角度,将研究对象集中在城市学院管理学院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力求从新的视角、新的领域,通过各有侧重的大学四年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凸显其在就业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个经济体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同这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前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7.5万亿美元,大学毕业生600多万;同期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1 5万亿美元,是我国的2倍,而去年美国的大学毕业生只有300多万,大约是我们的1/2.吸纳劳动力最强的第三产业,我国占43.1%,美国则是78.4%,我国第三产业比例比美国小得多.因此,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重挑战,每年至少有1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逼人,不完善的就业制度、鱼龙混杂的就业市场,提醒我们应该增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他们更加顺利就业,从而更有助于大学生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从良性的角度讲主要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的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地域流向、单位流向、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存在的不良现状主要有就业率出现下降趋势,毕业生待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存在学科专业、学历层次、院校类型、性别、家庭背景和地域流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加增大,为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与引导到基层就业成了大学毕业生的理性选择,同时有利于加快基层发展。文章从大学毕业生流向的结构性失衡着手,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国家政策、高校培养模式、基层单位环境、大学毕业生思想观念四个层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年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面对699万大学毕业生,从政府、地方到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在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发挥各自所长,努力满足各层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在这些我们看得见的力量的背后,还有一股"隐形的翅膀"在默默推动着就业工作前进。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人力资源配置中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高等学校和个人的发展.就国家而言,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一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佳利用,人力资源最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减轻国家就业压力;就学校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毕业生而言,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又一起点,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4.
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怎样理解"就业难"? 1.要正确认识"就业难"的概念 大学毕业生是整个社会劳动力供给的组成部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组成部分超出实际社会需求,呈现"过剩".这里设定的条件是把大学毕业生的文凭与社会需求的一定岗位"等值"起来,即社会有着固定的对大学生的需求岗位,大学毕业生也只能到这些岗位工作,不考虑大学毕业生去竞争与文凭不相等的其他社会岗位的"弹性".二是大学生毕业时不能全部进入就业岗位,在一定时期出现就业困难.这里设定的条件是:第一,社会将所有的岗位对大学毕业生开放,社会实际也存在着与大学文凭相适应的岗位需求,但由于体制和机制因素,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渠道有障碍;第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科类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专业对口寻求工作岗位出现难度.第三,一些大学毕业生主观上认为岗位对自身文凭"价值"不适合,或过于强调专业对口,选择"待业"或继续学习,以寻求更好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落实解决一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归纳总结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深入探讨、分析相关对策,从而全面促进我们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日益完善与成熟,要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依靠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家庭与个人全方位转变观念,共同努力,而不是仅仅强调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通过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学校、院系等三级评估体制,从社会就业环境、高校大学生就业组织工作、高校办学质量、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毕业生自身状况和就业心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方面形成评估体系,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的,结合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从就业制度、就业市场、信息网络、就业心态、专业设置、学生质量、诚信教育等方面形成预警机制.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不公平、就业不诚信等现实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合理办学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与创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认识误区、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和高等教育本身三方面分析了就业难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包括毕业生本人共同解决的相应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陶欣 《家教世界》2013,(12):244-245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更体现着每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始终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现阶段,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关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象。这种状况,既造成教育成本的浪费,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将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