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1619——1692)宇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他晚年住在湘西石船山,学人称他为船山先生,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王夫之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二十四岁考取举人.青年时与友人组织“匡社,”立志匡时救国.清贵族入关,他举义兵于衡山抗击清兵南下,战败退肇庆,曾任南明桂王政府翰林院庶吉士.不久辞职返乡,避居湘西一带深山中始终不肯剃发,以示抗清。此后他刻苦研究学问,发奋著书立说,勤恳授徒讲学,达四十年之久.王夫之一生著述甚多,共七十多种,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在他的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并放射着唯物主义的光芒。 (一)对理学教育的批判,提倡“学以致用”。王夫之从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认为教育能否处理得当,它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他特  相似文献   

2.
生当明清之际的启蒙学者王夫之(1619—1692),衡州抗清失败,“遂决计林泉”,以明遗民退隐石船山,著书讲学以终。湘潭罗正钧撰《船山师友记》.从王氏《五十自定稿》辛丑年(1661年)有《哀管生水叙》一首,考证其是年前即已授徒;居间还“亲懿子弟”,晚筑湘西草堂,学者多从之游,可见其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他是个哲学家,又是个教育家。他以其教育经验升华并丰富其哲学原理,反过来又以其哲学原理指导其教育实践。他以简赅的哲学范畴概  相似文献   

3.
一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今衡阳市)人。因晚年隐居于石船山,后人称其为船山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享年74岁。王夫之的祖辈,多是中下级军官。但从高祖王宁开始,即“以文墨教子弟”。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笃信程朱理学。他极向往武夷山,特以“武夷”名其书室,故学者称他为武夷先生。他虽年青时就考中秀才,但多次乡试,均未中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有创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散见于他的各种重要著作中。他把人性论转到教育论的方法问题上来(说性日受日生日成,屡移而易“未成可成,己成可革”,“习成而性与成之”等),是教育理论上一大进步。他一生教人“须慎天下之师受”。所谓“师受”包括“教以教人之学”和“学以学夫所教”两个方面。王夫之认为教有教之理,学有学之道,在教与学相结合的“师受”中,大有学问。本文初探王夫之论“教者之事”和“学者之事”,以批制继承其教育遗产,并作为对他逝世二百九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试述王夫之的教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以唯物论的反映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因而,在他长期的教育生涯中,经过观察、体验、研究,对教育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有许多宝贵的见解,他的教育方法论,闪烁着教育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主要表现在:一、坚持“动”与“除”的辩证统一王夫之认为,教育过程是知行统一、知行并重的过程,是师生、教与学对立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培养目标是经过动态发展而实现的。因此,王夫之反对理学家们的“主静”、“主教”思想,坚持动与静的辩证统一。王夫之说:“人之有心,昼夜用不息,虽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求了王夫之的历史观与文学观之间的联系,认为王夫之的历史观渗透在他的诗论中,文学方面的诗体进化论和“一盛一衰”说与史学方面的“理势合一”历史观和“一治一乱”说,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船山史论中辩证发展观,表现在诗论中就形成了他的“学古”与“通变”的诗歌发展观,王夫之诗歌创作论中的“自然”说和“真情”说,与他的这种诗歌发展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由于王夫之历史观中的内在矛盾,导致了他在文学上陷入“不可知论”,在诗论中出现了某些偏颇和自相矛盾之处。这也从反面证明了王氏历史观对他的文学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是中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社会的大变革给王夫之思想烙下了深刻的批判印记,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勉,对民族兴衰之命运展开了深刻的思考.政治斗争失败之后,王夫之辗转到学术领域,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教书著述生涯.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关于教育的作用.笔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从民族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教学论等方面对王夫之民族教育思想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理解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字而农,号姜齐。因为他晚年居衡阳石船山,所以又称船山先生。王夫之是一个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为了达到战胜唯心主义的目的,他提出了“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持,而见其瑕”的口号。正是因为这样,王夫之不仅给予宋明以来唯心主义道家以有力的打击,而且也相当彻底地批判了佛、道的宗教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湘籍思想家,从晚清开始有很多学人研究与传播船山学说.刘人熙是个关键的人物,他不仅自己致力于船山学说的研究,而且发起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船山学说为宗旨的学术救世团体-船山学社,并编辑出版了<船山学报>.  相似文献   

10.
“梦”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很早便进入了文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题材。明末清初,文人王夫之(船山)的词作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生动地记录了他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映射着船山的坎坷人生,并具有丰富的内涵:既表达了船山的爱国之情,又抒发了思乡情怀,还寄予了他报国无门的孤寂悲愤情绪。  相似文献   

11.
生当明末清初那样一个大动荡的历史年代,王夫之(船山,公元1619—1692)这位“抱孤愤”富有民族气节,“希正学”勇于追求真理的思想家,在哲学、史学等方面的理论建树,自当世以至于今天,尊仰不乏。正由于他是以开《六经》生面“劝进于来兹”,大含细入,通彻古今,几乎是对中国古代史上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纵横都有论评,留下了一百多种,近四百卷、七百来万字的著作。因此,他的笔锋所向,自不能不关涉教育。事实上,他已对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所有的教育家,其中特别是对宋明理学家兼为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巨大的清理工作。所以,尽管他一生中从事教育实践不多,也未立教育方面的专著,却在他那庞大的理论体系中,蕴含了教育理论上的许多卓越见解。  相似文献   

12.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28):F0003-F0003
28.王夫之 一、生平介绍 王夫之f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哲学家、教育家。晚年隐居湘西石船山(今衡阳县曲兰镇),故后人称船山先生。他的父亲朝聘,是位博学之士,以教书为生,学生称他武夷先生。他的叔父延聘,长于诗歌,学生称为牧石先生。他有两个兄长,对经学和文史也都很有研究。王夫之受父兄家教,聪明过人,4岁人家塾,7岁读完十三经,  相似文献   

13.
在船山诗学研究中,“意境”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注重对“意境”情景交融特征的观照。事实上,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以“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为基础和核心,以“超以象外”为审美效果。他着意推举“意”和“势”两个中心范畴。“势”是“超以象外”生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诗道性情”的提出是船山诗歌美学对传统儒家诗歌美学的一大突破性贡献.而王夫之的主要突破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兴”“情”这两个主要概念,并以此提出他的诗歌本体论.并在具体的批评活动中实践之.以“兴”为主的“四情”说的提出也使他的美学体系从创作论走向审美接受,儒家美学精神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史上 ,文体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理论问题 ,而对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的认识 ,则往往反映出诗人和诗学理论家的审美意识及文学观念的嬗变。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诗与其他文体作过严格界分。王夫之严格区分诗与其他文体 ,与他批评宋诗“以意为主”是一致的 ,旨在重申“诗道性情”的特殊本质 ,维护抒情诗的纯洁性。王夫之强调诗“陶冶性情 ,别有风旨” ,表现出他的诗学卓识 ;但决然割断诗与其他文体的联系 ,也暴露出船山诗学观念的褊狭、保守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清初,王夫之隐居湘西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船山先生”。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拜访,王夫之十分高兴。连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倾其所有,置办饭菜,相对而坐,把酒对酌,大有酣畅淋漓之感。  相似文献   

17.
心送     
清初,王夫之隐居湘西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船山先生”。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拜访,王夫之十分高兴,连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倾其所有,置办饭菜,相对而坐,把酒对酌,大有酣畅淋漓之感。天色将晚,朋友告辞,王夫之依依不舍,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有创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很丰富,很可贵,散见于他的著作《礼记章句》、《四书训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尚书引义》等等之中。他把人性论转到教育论的方法问题上来(说性日受日生日成,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习成而性与成之”等)这是教育理论上一大进步。他一生教人“须慎天下之师受”。所谓“师受”包括“教以教人之学”和“学以学夫  相似文献   

19.
数千年中华大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英哲圣贤,在众多英哲圣贤行列中,有一位以他在“政论、吏论、思论、诗论”方面的丰厚著述、独到地见解而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他就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王夫之(1616—1692)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为船山先生。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志士,早年曾亲自参加抗清斗争。中年以后,隐居著述,始终不与清廷合作,临终前自题墓碑云:“明遗臣王夫之墓”;在思想史上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对中国哲学理论有重大建树,创立了具有总结历史意义的博大哲学体系,他既是古代哲学的总结者,又是近代哲学的开启者;在中国诗学史上,他是清初最著名的诗学理论家,他在总结继承优秀诗学传统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新的诗学理论体系;在史论上,坚持进化论,提出了超过前人见解的“理势合一”说。总之,王夫之在“政论”、“史论”、“思论”、“诗论”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就“政论”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经受了故国沦亡的灾难和惨痛,从33岁起便隐居山中,后面数十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著书立说;一是对“及门诸子讲学”。因此,王夫之的教育思想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同他的宏伟论著一样,都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永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