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就谈不上探究式学习。教育家吕淑湘先生说:“要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能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去拿。”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应当扩展的知识范围等。教师给学生硬性的学习指标,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被动达到教师教学目标的机器,他们不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失去了自主探索的兴趣。需求理论分析,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阅读素材,然后由学生自己从中学习到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他们自己就会愿意积极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4.
水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物质。提起水,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如果把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比作一碗水,那么教师就应有十碗水甚至一桶水,这说明教师应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思考一下,又会想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还得有一溪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库应从“一桶水”变为“一溪水”,源源不绝,这说明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再深入思考一下,教师又会想到“与其给学生饮水术,不如给他们寻水术”,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坏教师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 :“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 ,才能灵活运用。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学生进行创造提供更多的空间。一、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潜能的开发离不开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会不断获取…  相似文献   

6.
学生上学不仅是为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因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就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因而,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一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应当是一片放飞学生思维的蓝天。但在传统教学中,很有些教师因功利性目的,奉参考书为顶极真理,以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只给学生极小限度的…  相似文献   

7.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8.
陈瑛 《湖南教育》2002,(10):48-48
更新理念。教师要从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型向现代的培养能力型发展,优化课堂结构,优选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脱以“填鸭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如在教“金属钠”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分发药品与仪器给学生,学生自己从煤油中夹取一小块钠,切割并观察颜色,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这样,学生自然了解了钠的颜色、硬度以及与氧气的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知识也掌握了,这比教师直接讲述的效果要好得多。自我完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要吸收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规律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传统地理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在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当把培养学生“能学地理—想学地理—会学地理—坚持学地理”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任务之一,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武装、打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榜样、示范作用,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树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习、会学习,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法的重心转移。一、突出教材变化特点,提高学…  相似文献   

10.
张健 《成才之路》2011,(32):10-I0005
一直以来,教育界流行着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于这句话,如果从量的方面解读,要求授知的教师知识储备一定要大于学生,激励教师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尚有一些积极性的话;那么,从质的方面理解,就会感到大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集体,首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让他们自觉配合管理工作。教师应该热爱教育,把教育事业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教育奉献就会变得顺其自然,就会忘我地工作,不求回报。教师是一个需要知识、文化积淀的职业。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业务能力越出色,学生就越会打心眼里佩服和敬重你,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张健 《教师》2015,(11)
一直以来,教育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于这句话,如果从量的方面解读,要求授知的教师知识储备一定要大于学生,激励教师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尚有一些积极性的话;那么,从质的方面理解,就会感到大有问题.同样由比喻切入,我们熟悉的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未来学家约·奈比斯在《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上 ,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在可见的未来使用 ,或者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是学习的方法即学法 ,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 ,就会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摄取。因此 ,改进课堂教学 ,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 ,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 ,要让学生“善于学习”、“学习得法” ,能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 ,具有应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一、让学生参…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偷懒”是个贬义词,没人会喜欢偷懒的人。我说的这“懒”是说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勤快”,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教师有时要学会装傻,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其寻找答案。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使学生愿学数学、会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是可持性学习不可缺少的.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总是由教师创设好的,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这样让学生学习变得被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数学思想认为,教学目的不仅要传授知识,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求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自学能力就是自己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正确的教学思想引导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教师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传之以道,授之以渔”的任务,但作为学生如果一味地以教师所授之“渔”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便会失却自己的个性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者不应过多地把自己的所谓“方法”硬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之后,主动地去“找”,自己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师所有的高明,都应当体现在学生身上,要把教师的引导变成学生思路,设计出引领学生思考的问题,借助操作和辩论来制造认知冲突,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课堂之“好”,课堂之“妙”。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操作,主动去实践,而不只是用耳朵去“听”。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新知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学习、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获取新知识。这样枯燥的数学学习就会变得鲜活、生动、易于理解,同时课堂也变得有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