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丽艳 《新闻世界》2005,(12):58-60
“怎么会这么时尚,这么漂亮呢!”任何一个看过《马大帅》的人都会如此感叹。的确,王雅捷的时尚漂亮,与《马大帅》里那个穿着厚厚棉衣的淳朴东北妇女——“玉芬”的形象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凡看过听过《马大帅》的人都知道“玉芬”,却不知道“玉芬”就是王雅捷,也很难把她和近期全国各大电视台的热播电视剧《律政佳人》里时髦俏皮的李贵媚联系在一起。因此被观众称为是第一个由“扮丑”而红的演员。  相似文献   

2.
继赵本山的系列电视剧《马大帅》火爆荧屏之后,加上今年五月以来电影“理发师》以及央视主旋律大型电视剧《西圣地》在国内各地电影院和电视台的接踵热映热播,清纯质朴的青年女演员王雅捷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人物。[编按]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06,(35):16-17
“胡玫?……” 如果上街随便拉住一个观众。马上向他说起这名字,被问者很可能会眼前一懵并且非常陌生;可只要我再一改口提及新近筹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雍正王朝》或者《汉武大帝》。被问者可能又会眼前一亮.然后说:“噢!想起来了……是个女导演?” 就是这个女导演。已经热播过的两部大戏无论《雍正王朝》还是《汉武大帝》播出之后都反响强烈而且争议巨大。可一到这时.胡玫又会主动躲到幕后,安安静静地观察、关注所有观众的反应。当她接任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时,媒体上又恰恰最难找到她的踪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王小丫与某大学校长“牵手”的“喜讯”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假新闻闹剧。这件由媒体一厢情愿撮合而成的“好事”,在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叫《王小丫当上福清媳妇》,原来竟是福建某报记者根据网上消息“核实”而成的。而《苏州广播电视报》已正式就所发文章表态,向当事人公开致歉。如果评选2005年娱乐名人“最不幸婚姻”的话,此“婚事”可以高票当选。因为这样由媒体作“媒”的婚事,不仅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手“包办”的,而且也十分短暂。如今,娱乐圈的游戏规则是“绯闻是金,而沉默是粪土”,甚至有人信奉“明星不坏,观众不爱”的炒作…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3,(1):5-6
央视1套开年节目改版受关注 2013年新年刚过,央视1套的多档节目成了全国媒体及观众、网友热议的话题。“豆饼大叔”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大力度改版.《梦想合唱团》第二季人气爆棚,《星光大道》豪华升级,《开讲啦》第二季再次奉上”思想盛宴”等,节目不仅开年表现“很给力”,收视率也名列前茅。有观众评论:“新闻接地气.综艺有新意。”  相似文献   

6.
在荧屏争夺观众眼球的时代,靠娱乐取胜、以综艺主打,似乎成为各电视媒体拯救自我的神奇魔杖。从央视《综艺大观》为代表的“晚会时代”,到《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而形成的“娱乐时代”,直到《幸运52》《开心辞典》以竞猜得奖迎合观众喜欢刺激性活动的心理而形成综艺节目的“竞猜时代”。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各电视媒体也以生存的本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综艺娱乐节目,既为观众“造梦”,又为自身“造势”。  相似文献   

7.
石仲山的短篇小说《父亲进城》,是一篇少有人问津的作品,作者也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作家。只是自从《父亲进城》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热播以来,石仲山与《父亲进城》随之为人瞩目。《激情燃烧的岁月》自身也经历了由“沉寂”到“火爆”的历程:播映前,几乎找不到一家投资方,连张纪中这位名导刻意写就的“宣传”文字,也遭遇媒体的集体“封杀”。但情形很快改观:热播之后,该剧红遍大江南北,乃至家喻户晓。为满足观众要求,《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姐妹篇正  相似文献   

8.
张宸 《新闻与写作》2004,(9):16-17,27
“《十面埋伏》制造了最空前的宣传攻势,也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最猛烈的批评”,甚至“骂《十面埋伏》成了看娱乐片之外最大娱乐”(媒体语)。在一片口水中热映的《十面埋伏》,无疑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颇具争议的传奇。由于媒体的介入,《十面埋伏》成了广泛关注的“媒介事件”。然而,媒体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却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9.
4月20日至24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作句适今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首位女性,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媒体围桌会议.这使得她再天成为中国亿万双眼请的“焦点”.中国人认识杨澜非且喜欢上杨澜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开始的.她与赵忠祥搭档,一者一步,相映成趣.单从长相上著,老实说,杨澜算不了漂亮,更不属于“靓女一族”,在持重睿智的赵忠祥面前,杨澜活拔而机敏,更多地表现出她自身知识上和智慧的内在美;就连她的“抢话把子”,也被观众所定容,甚至成了可爱之处.后来杨澜越来越感到自己“才力”不支,依依不…  相似文献   

10.
张达伟 《青年记者》2006,(14):50-51
故果要说起去年中国的电影,一部影片不得不提,那就是《无极》。但是它对观众的贡献并不是只提供了一个观赏性高的大片,而在于它催生出了一部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并由此引发出了一场关于“解构”的大热潮。与之相对应的是荧屏上一部纯粹娱乐性的电视剧《武林外史》火得一塌糊涂。从广义的媒体定义来说,这些正是媒体自我反省和改变的表现。而在一贯以严谨要求的新闻报道方面,这样的“解构意识”也正在逐步得以体现,不光在新闻报道内容方面更加贴近了百姓,就连形式也开始了跟普通读和观众的对接,“用老百姓自己的方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以平常心看主持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郁 《现代传播》2001,(2):52-55
录制“荣事达杯”颁奖晚会时,应《中国电视报》记者约稿,我写了《以平常心看主持人》这篇微型言论,现在仍以这篇文章作为本文的开篇 主持人,因其承载着节目制作群体的心血,担着“系全身于一发”的重任,理所当然是制片苦苦寻觅的人物;主持人,因其离观众最近,必然是观众关注最多又臧否最多的人物;主持人,因其工作中风光和风险轮流上演;有人看见诱惑,有人看见挑战,成为众多年轻人实现梦想的首选,就这样主持人成了媒体的当红人物,来自各方的呼声凸现一个交汇点──“发现优秀的主持人!” 央视从80年代中期始,如意杯、金士明…  相似文献   

12.
哪怕是极为粗略地检索一下深圳媒体的发生史,亦不难发现《深圳青年》占据着一个突出的位置。从80年代末,延至90年代中后期,她不仅作为“量刊”行销海内外,而且作为“质刊”,成功地向成千上万读者输出了“青春深圳的雄性意象”。一如“天地有大美不能言”,城市常常有自己的情结或块垒,欲言说抒发而没有一张恰当的嘴巴。媒体是否能够感知到城市的这一隐痛,是否能够获选而成为城市的发声器官,不无神秘之处。一旦媒体开始表达,她同时也开始了塑造。城市经由媒体的言说获得了自己的形貌。“表达”与“赋形”乃是一个相互成  相似文献   

13.
舒影 《新闻实践》2005,(6):42-42
一、具有品牌“符号”的电视“明星主持人”电视主持人是电视台自己制造的“明星”,电视因主持人而吸引着观众,主持人也因电视而名扬四海。主持人往往又是和节目、栏目联在一起,相互依存。因此,电视媒体“明星主持人现象”已受到业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两年多之前,崔永元因长期失眠不得不抱病休养,引起了媒体的许多关注和猜测。《实话实说》新的主持人虽然也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14.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李冰 《声屏世界》2007,(9):26-27
“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这是《东方时空》记者偷拍到的山东一个法官霸气冲天的“宣告”,让全国的观众强烈地感受到隐性采访的震撼和真实。一时间,隐性采访成了全国电视媒体的宠儿。然而,隐性采访犹如一柄双刃剑,媒体在享受掌声的同时,运用隐性采访不当所引发的纠纷和官司也让媒体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电视,或许可以用两句话简单描述:竞争很激烈.大家很困惑。媒体竞争之白热化,尤以省级卫视为甚。笔者以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生产的“内容”.因为这种自主生产能力的背后是“人才”,是其他媒体无法复制的真正家底。而观察一个媒体自主生产力的高低.关键看它有多少经得起观众和市场检验的原创性栏目。据此,江西电视台的《传奇故事》值得关注。一、整合全国素材,实现影响力增值。  相似文献   

17.
<正>“八闽共时空,你我同关注”一每晚七点三十五分如约而至的《福建新闻联播》开篇问候,已成为2005年《福建新闻联播》“本土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编播语意,同时也从侧面对“《福建联播》,联播福建”这个观众期许做出了一个回应。  相似文献   

18.
易弘 《今传媒》2010,(8):188-190
在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化”,成了一种趋势。这就使观众在欣赏到各具特色节目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各类节目的节目主持人。因此,当主持人的形象通过电视屏幕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代表的就不仅是个人的形象,更是电视台的形象,是媒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徐燕 《视听界》2013,(3):87-87
“梦想”成了很多电视媒体的招牌,《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不管节目名称如何,本质内容是为普通人创造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以“梦想”为核心亮点的电视节目,观众为什么会追捧?未来还能走多远?1.凡人的“梦想”舞台 电视媒体以敏锐的嗅觉,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被压抑的社会需求,这种需求一旦释放,将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对普通人来说,梦想的实现需要另辟蹊径。电视节目不但是他们的蹊径,可能还会是他们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曲艺 《记者摇篮》2008,(10):54-55
《一虎一席谈》这个节目不仅是凤凰卫视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也是现在华语媒体发展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一虎一席谈》引领了谈话类节目的群口时代,给了每个人说话的一个平台,即打造了一个“群口”的平台,正所谓观众想说什么在现场就可以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