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为主体的志怪小说.作者蒲松龄之所以穷毕生之年而有意识为此巨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生平遭际直接而密切相关的.这一点可说才是蒲松龄最主要的创作动机,同时也是<聊斋志异>这部狐鬼作品之所以处处充满着一种愤激之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画皮>是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其在人物塑造和创作目的上突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以文学行教化的文学现念,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色彩.这与作者蒲松龄受儒家思想深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一生对应试科举获取功名不遗余力,但科场屡屡失意让他经历了由期盼到失落、由失望到愤恨再到反思求变的情感交错与渐变历程.<聊斋志异>中的一些代表篇目如<考城隍>、<叶生>、<司文郎>、<贾奉雉>、<于去恶>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蒲松龄对科举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4.
向悦 《文教资料》2008,(23):14-15
<聊斋志异>中那些或人间或非人间的女子,几乎都具有花一样的容貌和心灵.蒲松龄往往以花和花香比喻之象征之,寥寥数语,即形神俱现.即使有的没有如花的容颜,蒲松龄也用花香将女子的才德双馨暗暗点出.这些女子是<聊斋志异>世界中的人物艺术形象的主体,是真善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描绘山中蜃景的文言文小品.它被安排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单元中,同时又是一篇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塑造了大量的女鬼形象,<画皮>中的女鬼是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美恶对照",而且体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作家当时的生活风貌,揭示了社会的不平,成为古代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女鬼形象.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在<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首先,他于1880年翻译出版了<聊斋志异>首个英译本,该译本出版后在西方代表蒲松龄达一个世纪之久,成为<聊斋志异>的经典英语译本;其次,他在自己编撰的、在英语世界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史>里用大量篇幅对<聊斋志异>作了介绍.所有这些都推动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爱情小说中的性别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冲破封建藩篱,让青年男女毫无顾忌地相慕相爱,让被禁锢的人类天性彻底解放,但作为一个生活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男权社会的男性作家,蒲松龄摆脱不了传统意识与文化的束缚,在其爱情小说中,性别偏见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婴宁>作品主人公性格特征入手,揭示了作者蒲松龄对人性美的构建--自然纯洁、富于智慧,并从蒲松龄所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审美历史传承及社会理想等方面探析了作者审美取向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八十七神仙卷>的介绍,来展开对其线描的分析.<八十七神仙卷>与宋代作品<朝元仙仗图>极为相似,尺寸略小,通过对<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图>中的线描比较,阐述<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临摹佳作.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笔下的<山市>以瞬息万变、奇幻美丽的景象特征拓展了我们的生活视野,他那凝炼的语言带给我们几多的神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与许多配套教参在对一些字词的注释很是牵强.今不揣浅陋,据读书所及,略加考证,申述鄙见.  相似文献   

12.
魏微<大老郑的女人>与沈从文<丈夫>的创作时间相隔半个世纪,其题材、风格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相似的题材、相似的基调,相似的性格,但因为作家视角和心理描摹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震惊文坛,人们惊呼它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无可置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如<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在题材、创作手法的相似,此外,在意象、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但由于两位作家所立足的文化背景和所持的文化态度不同,并且两部作品在表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得两部作品各具魅力.文章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和比较两部作品的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百年孤独>的主色调是黄色,<白鹿原>的主色调是白色;圈圈和鏊子表达了两位作家的历史观和深层次意思上的对民族心理缺陷的批判意识;蝴蝶和蛾子分别批判了家长制和宗法文化;猪尾儿和砖塔这两个性禁忌的象征则分别批判了性泛滥和性压抑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施叔青的<愫细怨>和王安忆的<香港的情与爱>,发现三篇小说以香港为叙事背景设置了相似的人物文化身份和文化关系,但三位女作家在相似的文化语境中展开了不同的思考.香港文化隐喻了无限可能的文学意义,给予了三位女作家丰富的文学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5.
[阅读·参考] 文章选读 一、狼 蒲松龄 (按,本篇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原人教版九义初中<语文>第一册将它编入课本,广大教师熟知,兹略而不录.)  相似文献   

16.
曾经觉得<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有点名不副实.<三国演义>有恢宏的历史,<水浒传>有热血的江湖,<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性和与人性一样复杂的写作手段,而<西游记>就是很多个情节相似的故事连缀而已,不好看.后来才慢慢明白,<西游记>不仅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读出它的象征意义,它就会像桃花源的洞口一样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中表达了对曾经拥有的生活的追忆、迷惘和伤感,这一情感线索不禁让读者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中所描写的相似心境.虽是在年代、环境、经历上都大相径庭的作者,虽是在题材、体裁、背景上相去甚远的作品,但是相隔一千多年的两位文人,却在情感上表现出了人性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木文对蒲松龄的《促织》与莫泊桑的《项链》两个短篇,着重从相似和完整性上作比较,展示了两位大师所取得的光辉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在尚无"女强人"称谓的年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强人形象,这些女强人形象,既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女性形象塑造的新高度,又启发了后世文学作品中众多进步女性形象的塑造.蒲松龄之所以能领先于他同时代的作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出众多的各种女强人形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女神(女娲)意向"的文化渊源、进步文学传统、社会现实的巨变、作品本身题材、特殊的女性形象原型与创作手法,乃至作者本身的创作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1962年的<刘志丹>案与1662年的<明史>案,相隔300年,却惊人地相似:两案都是由卑鄙的告发者告发引起的、使成千上万人受到株连的、产生了深远而恶劣影响的文字案件.两案的相似告诉我们:封建统治者以思想治罪的文化专制主义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当代人的头脑,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清除这种夸大意识形态作用的落后传统的影响,使类似<刘志丹>案的案件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