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这对于在大学生中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高校迎来了90后大学生,他们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思想观念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针对新的形势,通过实践在90后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而“90后”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提出了各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体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于党的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要进一步的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使马克思主义逐渐的由政治主导型逐渐的转化为大学生群体和人民群众自觉的思想和行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教学就是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思想中进一步的改革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当今“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主要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的缺乏、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入、苏东剧变的影响等引起的,因此,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让他们正确认识苏东剧变原因,并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重塑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与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是重中之重。文章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着手,指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时代的必然要求、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进而从尊重青年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组织参与热情、唱响网络空间主旋律、抢占隐性教育主阵地、疏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等五个方面提出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7.
雷宇 《华章》2012,(12)
“80后”具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师和“90后”大学生共同形成了当前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80后”大学教师在教学方面既有年龄和知识优势,又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90后”大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但又浮躁缺乏耐心.这两个年轻群体应当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发挥优势、克服缺陷,实现共同成长,同时也需要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今"90后"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但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分析了"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有着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特点有别于“80后”大学生,对此,只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90后”大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科建设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理论界、教育界、新闻传媒界、文化界的积极投入和共同努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角度探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内容研究、队伍建设和载体创新等方面,为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理论只有走进现实生活世界、解决现实问题才容易被民众所接受,从生活世界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视角。关照现实问题,走进生活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90后"大学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的变化,“90后”大学生有着其独特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现他们已迈入了大学校园,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在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个性倾向方面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指导,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基本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和道路,关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是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90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大家探讨.这些对策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发挥“综合测评体系”的作用以及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家庭经济、学科专业和政治背景差异,大学生中客观存在着不同群体。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把握这些群体差异,依据不同特点,制定合适目标,提升大众化的实际效果。在不同群体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尊重差异’,针对不同场景的‘理论说服’,针对多元价值背景的‘利益实现’,针对时代特征的‘创新传播形式’"等四条基本原则和实施"承认群体差异,明确大众化目标分解的针对性;关注学生诉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注重兴趣引导,重视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参与性;强调知行合一,凸显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性;推动文化引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补充性"等五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部分入手,粗浅的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在高校较好的推行。  相似文献   

18.
耿海洋 《文教资料》2014,(27):136-137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扩过了大众化的门槛,进入了一个后大众化时代,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个阶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下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学生日常活动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不具有普适性;二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化失序,遮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三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缺位,收效甚微;四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指向性削弱了社会实践的价值。因此,适应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需要必须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组织化的社团模式和个性化的项目化模式可以适应当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可通过宣传教育路径、政策路径、文化路径、实践路径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大众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这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在推进马克思在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平台仍不健全,探索构建"平台共享、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平台,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