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的文化观念以及认知心理的转变,现当代东北詈骂语在现实交际中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詈骂语的束缚。在交流中为了增强语言的委婉度,避免会话者因言语冲突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人们在使用时不断地对传统詈骂语的表达形式进行改变,使詈骂语的脏值不断减弱,对人的侮辱度降低,逐渐呈现出一种詈骂值不断弱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汉语詈骂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言语行为,语言表现形式上呈现鲜明特点。汉语詈骂话语在句类选择上体现为使用大量感叹句;在句式选择上体现为四种句式:你/你们+这(个/些)+詈骂词、"的"字短语、独词句、"是"字判断句;在词汇选择上体现为"这"、"你"强指示词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辱骂和恐吓,在互联网上成了一种新兴职业。只要花钱,你就可以享受专业“代骂”服务。 笔者联系网上发帖最多的一家专业代骂公司的全国服务QQ,显示的名称是“众旺调查”。笔者以遇到情敌为由进行服务咨询,客服称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一般可以用电话或者短信代骂,5天起骂。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正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体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同样属于网络语言的网络詈骂语,内容及属性都较为特殊。该文从对网络詈骂语的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分析了网络詈骂语的成因及组成特性。  相似文献   

5.
骂詈语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学生骂詈语作为另类的语言表达形式长期存在于校园中,跟一般骂詈语相比,大学生骂詈语有着独特的形式和表情达意方法。大学生骂詈语的存在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映,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荆轲刺秦王》写荆轲刺秦王不成,“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课本注“箕踞”曰:“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着地,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何以说“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呢? 这与古代衣饰文化有关。三千年以前,还没有现在意义  相似文献   

7.
詈骂的构成与分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骂语和骂意是詈骂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也是詈骂构成的两个充分条件。詈骂具有三种构成形态。詈骂的分类 ,是深入研究詈骂现象所必需的基础工作。从不同角度出发 ,可将詈骂分为若干类别。如 :强骂、降骂、佯骂、误骂 ,正骂、邪骂 ,他骂、自骂、物骂 ,直骂、巧骂 ,武骂、文骂等等。关于“骂”的解释 ,从言语实际看 ,范围要扩大 ,应当分三个层次考虑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英汉骂詈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英、汉民族文化对各自语言中的骂詈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瑞骂皇帝     
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不可侵犯的,连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一个字不幸成为“御讳”,就得缺笔闹残废,不是缺胳膊,就是缺腿,成为不全的字。人们不小心把该避“御讳”的字写了正字,就算犯法,要吃官司,判徒刑。至于骂皇帝,那是很少听说过的事。真正骂过皇帝,而又骂得非常痛快的是海瑞。海瑞骂嘉靖皇帝最厉害的几句话是:“现在人民的赋役要比平常多许多,到处都是这样。您花了许多钱,用在宗教迷信上,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弄得老百姓都穷得光光的,这十几年来闹到极点。天下人民就用您改元的年号嘉靖,取这两个字音说,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内分布着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粤方言。通过分析三大方言詈骂语中的詈骂文化,总结出三大方言詈骂文化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骂"的艺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人物的“骂”的描写,特点突出,内蕴深刻,形式多样,方法殊异。作者往往通过生动多彩的人物的“骂”来体现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作者的题旨,取得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号称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既然是“文明”,于是乎,中国人的骂也就随之文雅起来,有拐弯抹角、措辞优雅的特点。而在国人中,倘若要组建一支“骂队”来代表中国之国骂,无疑,“骂队”里的“运动员”都将是文人。 文人能成为咱国骂之代表,那当然是由于文人们已具有做代表的能力。从哲学角度说,代表者,必须具有其所代表内容的普遍性。而文人们能用批判继承的方法,广采大江南北古往今来骂之精华,并发展之。他们不配做代表,谁配? 既然文人们是国骂的代表,那这些代表们总该有代表作吧!当然有!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不是吗…  相似文献   

13.
表示“以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斥责”这一意义,先秦主要用“詈”,而“诟”、“骂”则出现在相对较晚的春秋末期,“詈”、“骂”与“诟”之间词义略有不同;“骂”可能来源于方言口语词,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詈”、“诟”竞争,汉初便在文献中占绝对优势。复音词“诟詈”、“骂詈”、“诟骂”是新旧成分的同义联合,三者在传世文献之中占有该义住的部分用量,其中“骂詈”使用的频率最高,且历代汉译佛经中多用“骂詈”。  相似文献   

14.
詈骂的动机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詈骂是语言的客观存在。詈骂的动机复杂多样,既因憎恨厌恶别人,又因关心爱护他人,还由于保护自己,甚至毫无因由,只是语言习惯。一方面,詈骂是粗野的、丑恶的、不文明;另一方面,詈骂又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骂鸭     
县城西面的白家庄有一人,把邻居家的鸭子偷来煮着吃了。到了夜晚,感觉皮肤痛痒。天亮了一看,全身长满毛茸茸的鸭毛,一碰就很疼痛。他心里十分害怕,却无法医治。夜里梦见有人对他说:"你的病乃是上天要惩罚你,你只要让丢失鸭子的人骂一顿,鸭毛就自然脱落了。"邻居的老人本来就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丢了东西也不在语言和面色上表现出来。这个人就对老人撒谎说:"你的鸭子是某人偷的,他很害怕你骂,你骂他还可以警戒他以  相似文献   

16.
小说《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翠翠“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然而,在人教版必修5的《边城》(节选)中,“从不动气”的翠翠却背‘三骂”。这“三骂”,是否有...  相似文献   

17.
校长不骂     
编辑大朋友说:学生犯了错,被“请”到校长室。校长细心询问后,不仅不骂学生,还给学生所在班加了分。前面那篇小说描写了一位乡村小学校长高超的教育艺术。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校长不骂的好事呢?有呀,请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游戏在中国的悄然兴起.各种网络职业也随之出现。“职业代骂”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在很多网络游戏中都能看到“职业代骂”的身影。据说“职业骂家”的报酬也不菲.每次收费“一百万”游戏币,如果需要24小时“痛骂”,或通过QQ等其他渠道进行辱骂.收费还要高上几倍。别看这个职业下流.可生意挺火.只要你骂出了名.就有人上门送“钱”。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中,文学是用来净化人类灵魂的,似乎不应与骂詈语言有任何关系。然而,在现实存在的文学世界里,骂詈语言不仅厕身于文学殿堂,而且还是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角色。骂詈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作用是多方面的,《红楼梦》就是运用骂詈语言的一个出  相似文献   

20.
论汉语骂詈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骂詈语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男性使用骂詈语时比较肆无忌惮、粗露、词汇量大,常取人体生殖器名称或其他最脏的脏话骂人。而女性使用骂詈语时则隐晦曲折,词汇量也略显贫乏,并有所选择。第二,男性享受权力,担负责任,因而其能力是第一位的,所以对男性的骂詈语就集中在对其能力和社会地位的诋毁上。但对于女性,更注重于她的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所谓“德”,最关键的一条是有关贞操方面的,因此,对女性的骂詈语基本上是对其性的侮辱。第三,长期的性别歧视使妇女完全处在等同于“物”的屈辱地位,这种现象在骂詈语中表现得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