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狗熊翻山     
狗熊翻过了山,去看看能看到什么。他可以看到的只是山的另一边,山的另一边是他所可以看到的。狗熊翻过了河,去看看能看到什么。他可以看到的只是河的对岸,河的对岸是他所可以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狗熊翻山     
狗熊翻过了山,去看看能看到什么。他可以看到的只是山的另一边,山的另一边是他所何以看到的。狗熊翻过了河,去看看能看到什么。他可以看到的只是河的对岸,河的对岸是他所可以看到的。因为他是个快乐的小家伙,没有人能否认。  相似文献   

3.
代立红 《家长》2015,(2):20-22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晶莹的心,这颗心需要我们仔细地呵护,但不是去窥视,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去探听。很多家长都想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情况——他们的所言所语、所作所为乃至所思所想,一切都要尽在掌握中,要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动,即使上学去了,也要遥控他,只恨自己没生"千里眼""顺风耳",而孩子在家长无所不在的关注下如同玻璃般透明。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他们能否如我们所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这样爱着他     
胡书琴 《教师博览》2007,(12):26-27
对待后进生.只是用心地去考虑什么样的题适合他做.认真地去给他改作业.努力地去为他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优越的学习条件。绞尽脑汁地去琢磨如何提高他的成绩.这些已远远不够了:板着脸训斥,甚至拳棒相加。不管用。我们应该知道他后进的原因.然后再从思想深处、从心灵深处去了解他,去认识他.在他需要的时候.一定要给予理解.要学会宽容,  相似文献   

5.
博客摘登关于"小四"我一直觉得,作为第三方不应该多说什么,因为我们只是通过一个角度去认知、了解,未必知道得那么详或者现在还喜欢他的朋友说一句:如果你曾经喜欢过他,那么即使现在不喜欢了,也不要去责怪他,也不要  相似文献   

6.
正"因此,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摘自《国富论》)"既然我们总是深深地为任何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所动而不为任何与他人有关的事情所动,那么是什么东西促使高尚的人在一切场合和平常的人在许多场合为了他人更大的利益而牺  相似文献   

7.
掉队以后     
一个晴朗的日子 ,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参观气象台。出发时 ,我们班晚了。两条马路一过 ,前面的大部队便看不到了。我只是隐约记得气象台位于一座小山上面 ,可到底怎么走心里没底。一摸口袋 ,手机也没带 ,这可怎么办?我们在青少年宫门口停住 ,问一开小店的 ,他回答说 :“气象台在青少年宫前面 ,你们走过头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 ,好不容易截住一个路人打听 ,可他也不知道。我只得无奈地告诉孩子们 :我们掉队了 ,现在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了。没想到丁磊大声地说 :“我知道 ,昨天晚上妈妈告诉我 ,气象台就在‘帅马’的旁边。”太好了 ,去“帅马”…  相似文献   

8.
阅读父亲     
后来才知道,他不是我的生身之父。但他却给了我山一般深厚、海一样宽广的父爱。  相似文献   

9.
郑承军 《大学生》2014,(13):107-107
“因此,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摘自《国富论》)  相似文献   

10.
“海不辞水,故能 成其大;山不辞土石, 故能成其高。”海与山 由于善解、虚心,故能 成山成海,这不是给 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吗? 一个人如果态度 傲慢、自满、目空一切, 瞧不起别人,那么别人 也会同样瞧不起他。古 人说过,登到台上向下 看,只见台下的人似乎 十分渺小,殊不知在台 下的群众,抬头看台 上,台上的人也同样渺 小哩。试问我们自己 吧!在团体中和人相 处,我们是喜欢高傲自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爱     
正我们几乎全都毫无争议地认为,天下最富有爱心的人莫过于自己的母亲。可是,父亲呢?难道父亲不懂得爱?或者,他不知道怎样去表达爱?你是否也有一位这样的父亲?更多分享,更多经典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母亲。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母亲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相似文献   

12.
信任与依赖     
徐萍 《家庭教育》2008,(3):25-25
儿子晓斌进入初二之后,我发现他对我们渐渐有些疏远,有时喜欢独处,自己默默地上机,静静地看书,或者躲在书房里做些什么……以前,晓斌在我们面前总是有说有笑,还常常向我们提一些要求:买一本什么书、买一双什么品牌的鞋、去游艺场玩轮滑……可现在,即使我看到他的衣服已经该换了。轻声对他说:“晓斌,你身上的衣服已经整整一周了!”他也只是微微点一下头,然后又继续做自己的事。我再催促,他会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相似文献   

13.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长得很丑的女生,同学们都不喜欢她,谁也不愿意和她在一起玩或学习。她每天都很沉默,只是坐在座位上看书。后来我和她成了同桌,这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的代数学得最好,可却从未得过满分。即使有时她答得全部正确,老师也只给她99分。对此她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说可能老师嫌她的字写得不好。代数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从未气急败坏地批评过哪个同学,只是温和地讲着他的道理,这让大家对他很是拥护。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他带我们去野外游玩,并说谁也不许不去。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同桌说的,她几乎从未参加过班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山民     
韩东是新生代的代表诗人。他这首早期的诗在高度浓缩、高度单纯中,蕴藏了诗人对稳如顽根的传统化的批判。“山民”,在这里已经消失了它固有的含义,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封建传统化以持重掩饰闭塞、以质朴掩饰保守、以澹泊掩饰愚昧的象征。我们逐节来看:“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这里的他,已经不同于父亲,他提出了具有异质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是有意义的。后来,他知道了山那边有海,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这是一种愚昧的“智慧”。传统化就是这样去衡量现实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他也曾想过带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为他生下儿子,到他死时,儿子就长大了……但也只能想想而已,“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很疲倦”。这里,他已不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而是更深的“梦醒了又睡去”的悲剧,是一种典型的化积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赖活学!他的疲倦不是鹰隼面对天空的疲倦,而只是家鸡的疲倦。这是一种最可怕的麻木,具有强大的惰力和再殖能力。诗的最后一节,更将这批判的锋芒直插传统意识的核心,“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相似文献   

15.
风之吟唱     
修说他不喜欢内陆的城市,永远是一个钢铁的壁垒,没有让心可以开阔的出口。在这样的地方,修变得暴躁异常,总是望着最远的前方不能平静。我们虽然辗转奔波,可总会在有海的城市停歇。修毕竟是个孩子,以为自己是爱海的,可他哪里知道,自己最需要的仅仅是水。我们也不去有冬天的北方,那样的温度令雷无法忍受,尽管我很想再去看看漠北的风雪,可撞见雷火一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缺口     
富士山的缺口一个教师常年在富士山脚下任教,看惯了这座山峰的奇崛与雄伟。后来,他转到山的另一侧去任教,竟无比惊讶地发现富士山的山腰上有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位老师将自己的发现讲给这里的学生听,学生们听了也十分惊讶,他们说:天哪,我们原先看到的是不带缺口的富士山风光图片,我们根本不知道,在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山的另一面,它果真是存在缺口的呀!  相似文献   

17.
刘杰羽 《初中生》2015,(8):40-41
我的启蒙老师不是小学老师,也不是我的父母,而是我家背后的那座山.正是他,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堂课. 记得小时候,我最常去玩的地方就是后山了.那时的我总以为山也像我们人一样,会说话,只是他比我们懒惰,天天呼呼大睡,不想说话罢了. 那个夏日的黄昏,我和往常一样去后山玩,我向他打招呼:“早上好啊,大山!”可是,除了随风摇曳的杨柳外,没有任何回答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我眼中的山     
姥爷从山里来,那山并不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我问他:"这山叫什么名字?"姥爷愣了愣:"我们都叫它'大山'。"'大山'也是名字?"姥爷憨直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19.
今年56岁的埃费尔接到哈佛大学的来函,邀请他去这所著名学府讲鸟类学。埃费尔并非什么知名教授,也不是鸟类学方面的专家,除了姆拉西镇的人外,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埃费尔,他只是这里的一名护林员。  相似文献   

20.
棒槌山记     
康熙大帝在避暑山庄住得无聊,就摆驾出庄寻找可玩赏的地方,距山庄只有10多里路的棒槌山成了他常常去的地方。他寻思片刻,觉得棒槌山这个名字太民间化,太直白。他一时心血来潮,挥笔命名“磐锤峰”。 帝王不知道自己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渺小而短暂的驭手,也可能流芳百世或遗臭千古,或者被后人遗忘。当皇帝时,绝对目空一切,自以为比谁都高明。像康熙这样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