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晓丽 《青年记者》2007,(13):39-40
30年前.他还只是江苏一座小煤矿的年轻矿工。今天,他是大家所熟知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谁又能想到,一部小小的收音机曾经带给他的影响竟足以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王晓丽 《青年记者》2007,(13):39-40
30年前.他还只是江苏一座小煤矿的年轻矿工。今天,他是大家所熟知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谁又能想到,一部小小的收音机曾经带给他的影响竟足以改变他一生的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的社会里,新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永恒背景,新闻更是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的中心,是公共舆论的原材料,是公共领域话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平喜 《今传媒》2005,(12X):56-56
最近,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的新著《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我刻意地规避了以往那种一旦遇到一本好书就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的阅读方式,而是选择夜深人静的子夜或东方欲晓的黎明时候来读。时光飞逝,几个月读下来,越来越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就像一头饿极的牛闯进了绿油油的草场,一阵子猛吃之后,常常产生一种“反刍”的快感。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想方设法地掌握与你的部门相关的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紧接着,你要针对不同的媒体准备不同的资料,喂给它们马上就能“吃”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7.
李希光,49岁,清华大学校务委员、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军事科学院三战论坛研究员、国防大学三战研究中心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记者来说,提不出问题是个问题,提不好问题也是个问题。提问,无疑是挖掘新闻素材,用独特的视角去反映世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赖黎捷  颜春龙 《视听》2022,(6):173-175
应用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接亟须教学模式改革和案例库建设可持续发展。在传媒教育领域,不少高校虽已开始探索与媒体的合作,共同开展案例库建设,但在实践中遭遇诸多现实困境,如案例来源不足、合作关系不均衡、保障措施乏力等。对此,应从校地合作、组织架构、联合培训、模式改革、利益共容五个方面构建长效机制,打通实现政府、高校、媒体、学生多方共赢的利益链,实现高校与媒体需求之间的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10.
木东  力茗  柯根松   《今传媒》2006,(4X):9-10
赵振宇。辽宁人。满族。2001年从长江日报社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前,曾任长江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和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撰写《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划导论》等作多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