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种特定的现象,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职业态度,使人们能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具体地说,是对成人学员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正由于职业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不同,产生了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高职人才核心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职业素养是指完成职业活动以及谋求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本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集合.社会经济组织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在专业技术之外的核心职业素养的考量.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今后职业活动持续发展奠定职业技术基础和职业活动素养的教育.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核心职业精神和态度(职业人格)、核心职业知识、核心职业能力的内容设计和教学.  相似文献   

3.
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对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已有的职业能力的概念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了适合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能力的概念;同时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对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职业兴趣影响人的职业态度、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成绩。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由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却缺乏作为小学教师的职业兴趣,这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对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却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学生职业兴趣缺乏的原因,以及职业兴趣的培养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利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数据库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运用课堂教学规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用结合,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成果,搞好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等体会。  相似文献   

6.
公共心理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中一门主要课程,为高师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基础,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及教学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师范生以后的职业能力专业化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不尽如人意。因此,应重新定位公共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对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整合,使公共心理学教学手段综合化,改革学生课业评价。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善于组织学生注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实践也证明,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必须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学生注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鲁邦定 《文教资料》2008,(1):108-109
心理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心理效应是现实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本文介绍了心理效应的概念,提出将心理效应灵活应用教育教学当中,分析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经典心理学故事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心理效应,并通过实际工作感受指出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效应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的研究深度和角度决定教育工作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在成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运用人体主义心理学观点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教学策略及评价进行浅析,从而打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成为职业学校的基本任务职业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种职业对人们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与他职业相符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在职业岗位上的工作成效即对社会的贡献。我国著名职业技术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说得好:“所以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与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眼光看起来:要是相当,不晓  相似文献   

11.
“师范性结构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以课程结构改革为龙头的综合性教育改革。它强调教师职业课程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突出教师职业课程的层次性。 教师职业课程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育思想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教师职业有基本的认识,确立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般的教育规律;第二层次是应用教育理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中教育、教学的方法论,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和素质;第三层次是数学教育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第四层次是活动课程,即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目的在于养成学生规范化的课堂行为和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学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发展的规律 ,为教学、训练、竞赛、选才的现代化及采用合理的教育和教法 ,组织和指导运动竞赛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看”教师的示范 ;“听”教师的讲解 ;“接触”各种运动器械 ;经过反复的练习 ,“记住”动作 ,形成技能 ;通过“思考” ,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有趣的游戏 ,激烈的竞赛 ,丰富多样的练习 ,常常会引起学生愉快、积极和满意的情感。学生为了掌握某一技术动作 ,或是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限定了教育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等等。师生关系又是教师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背景,它限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因此,要改革教育,首先就要改变学校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模式。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影响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教育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环境科学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是知识基础;人本主义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由个人的经验和心理结构等决定的,它们是心理学基础;范例教学理论提倡利用典型例子组织教学,情景教学理论认为客观的教学情景和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活动构成了学生发展的综合因素,它们是教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来指导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把握小学生特有的心理规律,能够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形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能力本位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较为理想、高效的教育教学体系。它起源于美国的师范教育,发展于加拿大的职业技术教育。它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挑战和超越。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对所学知识、技能、态度等的类化迁移,并得到特殊的发展与整合,才能形成初步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声乐教学不仅应当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初步揭示了这一职业的特点,并探讨了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高等技术师范学院的公共必修课之一,是体现职业师范性,培养合格职教师资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职业教育学及教材教法、教育实践(实习)等系列课程的基础。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其在培养未来合格职教师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为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存在的问题(一)教师从教师方面看,不少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师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高等技术师范学院的教育目标及学生素质知之不多,因而仅限于教书,不能很好地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由于科研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要处理好数学学习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加强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的困扰,  相似文献   

20.
<正>职业学校学生有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寻求转变个性学生的教学有效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中职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一步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中部分突出问题,提出教学实施策略,为中职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课教师深人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一、存在问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对心理健康教学重视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把心理行为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混淆在一起,在处理态度和方法上出现偏差,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未能以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