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就这样诞生。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两会”热点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民工进城后,许多民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由隔代亲人或其它亲属监管,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家庭教育成为空白,长期不同父母生活,许多孩子“情感饥饿”而产生厌学、逃学、辍学。因此,许多农民工把孩子从乡下接到城里,形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间人口流动壁垒被打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进城务工,一些农民工父母由于无力支付孩子进城就读面临的住宿费、学费等诸多开支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将子女留在农村,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间人口流动壁垒被打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进城务工,一些农民工父母由于无力支付孩子进城就读面临的住宿费、学费等诸多开支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将子女留在农村,由祖辈或留守在家的父母一方  相似文献   

6.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跟随其进城的子女也越来越多.农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结果造成部分进城儿童无法得到足够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只能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总体来说,由于受教育体制、观念、教育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项重大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描述找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大多数都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往往由父母的长辈或亲属抚养、照管,平时与父母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所谓的家就像是“空巢”,人们把这些孩子叫做“空巢孩子”。尽管一些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同时把孩子也带到了城市,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因为经济、住房、入学费用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农民工的孩子,只能与父母分离,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监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教育群体——“空巢孩子”。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工作时间较长、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条件差、孩子进城入学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家里。这些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在中国农村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学生或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9.
当下进城务工农民工面临从物质到精神的诸多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中国城市吸纳外来人口能力;另一方面在于农民工自身诸多不正确思想观念所导致的盲目进城行为。因此,当下农民工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农村文化教育和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其思想观念根本改变,使绝大部分农民能够对人生作出切合实际的长远规划,立足农村谋发展,从而将农村这个天然属于农民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为一片真正的“希望的田野”,而不是脱离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实际一味强调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更多农民成为市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家基础建设的加快,使得农村的耕地大量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纷纷进城打工,农民工自己进城发展的同时,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老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随之产生.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对于留守学生班主任要具备爱心、耐心、细心与恒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但进城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表现出矛盾的不和谐的态势。农民工进城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城市环境,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市化的推进具有不利影响。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主要有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当前有诸多因素影响到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对农村吸引和辐射的影响越来越深,在城市富裕的强烈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双方或单方为了生计纷纷到城里打工,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从而这些农民也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即农民工。但是在这次庞大的进城务工队伍的后面,也有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近年来,农村留守子女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8):19-20
农民工子女是伴随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改善,更多的进城农民工以家庭为单位在城市落脚,与此同时,农民工子女进城后的教育问题则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本文立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困境,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反思农村义务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民工潮”。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在对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农民工自身也遭遇诸多问题的尴尬。通过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分析,反思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李贤 《教师》2019,(15):11-12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涌入城市,因经济条件、教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农民工子弟留守农村这一现象突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问题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着重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旨在为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村留守儿童伦理关怀提供积极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断增多,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社会原因,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着父母一起进城生活、学习和成长,而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留在了农村老家,成为留守儿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一系列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心和关爱.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监护状况、基本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策略来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进城务工子女品德现状分析有人这样说过:你想了解中国的国情吗?请走近一个农民工,走近一个农民工家庭,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其子女也进入城镇就读,这些孩子身上呈现出一些影响健康成长的状况。我们通过对全校398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问卷调查,对规则意识弱、行为习惯差、自卑粗暴学生进行家访,发现影响其品德现状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逐渐形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并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和就业,随着工作和生活的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居住和就学,形成人数众多的一个群体.这些孩子无论是在公办学校还是在农民工子弟学校都面临着诸多的不适应,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为例,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调查法,以量表和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对就读于舟山市定海区公办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较为完整、准确、丰富的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所以农民工一词最近火了起来。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城乡差异等诸多因素限制,绝大多数农民工孩子不能随城就读,只能留在农村,由于家里没有人照应,有的孩子家离学校很远,所以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的住宿生。相对于学校周围的孩子来讲,这一部分学生也算是一种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众多的关怀。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的教育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 这既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但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工进城后却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要面对的许多现实问题,如:住房、学费、交通等等。他们只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