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完善的宋代官学成为宋代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宋代官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宋代太学、国子监、地方官学、专业教育研究及宋代官学综合研究等方面。通过文献综述还发现研究中出现了研究深度不够、选题重复、学术影响力差、"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国乱世,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受风雨飘摇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中原地区的官学教育也从整体上体现出发展延宕、时兴时废的状态。可以说,中原地区官学教育的兴衰正是当时封建王朝兴衰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宋代中央官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总体上来看,中央和地方官学经常被放在一起研究,涉及到宋代官学的教育管理制度、财政收支、师生日常生活等多方面。从研究对象来看,则主要集中于国子监、太学等领域。但上述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比较陈旧,问题意识较差,研究深度不够,影响力不强,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等。  相似文献   

4.
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经走向朝廷与帝王重视儒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袭秦法,执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路线。到汉武帝时,儒学战胜于朝廷,开始显露出“以师为吏”的政治端倪。经学是汉代的帝王之学,以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为分界线,经学显示朝廷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帝王从经师受业自惠帝开始,武帝以后,经学成为官学,经师与帝王的关系空前密切。是时,经师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为常职,昭帝时蔡义以人主师拜相,开西汉人主师为相的先例,此后,人主师为相遂成惯例。尊重经师,以经治国是西汉武帝以后政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经由先秦时期对礼的探讨和理论阐发。至西汉之世,随着统治者由对“无为而治”黄老之术的偏爱转向“罢础百家,独尊儒术”的经学取向,以及与此时势相应思想界由黄老之学向儒家经典转向的张扬,礼学思想因社会转型的需要。在政治和思想交互作用取向下应运而兴。在此思潮之下,三礼之学规模粗具,各有传人,各具致思,且颇与政治、世运相起伏。虽其未能大行于世。然已俨然参与到寻求社会治乱之列。尤可注意者,司马迁、班固对礼学演进所作的梳理和总结,开启了礼学学术史的门径,且成为此后历代所遵循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重农抑商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但重农思想却是在西汉方逐渐成熟。关于汉代农业政策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影响汉代农业政策的思想背景,则尚乏系统的讨论。西汉前期的重农思想由若干层面所构成,这些思想观念主要来自战国时期的齐地之学,而决定取舍的主要现实原因是秦汉之际的政治格局、新政权对发展农业的需要以及新政权主要统治人物的学术意趣。  相似文献   

7.
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绵涛 《教育研究》2004,25(12):17-22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的教育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之所以必须结合而且有可能结合,不仅是因为教育机构只有与教育规范相结合才能得到社会环境的认同和支持,而且教育机构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由教育规范来限定的,教育机构建立的过程也是教育规范形成的过程。对教育体制做出这种诠释,从理论上来说,不仅有助于澄清对教育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廓清教育理论中一些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丰富政策分析理论中政策內容分析的理论,而且对认识、分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理论,以及组织或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实践上看,可以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种清晰、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运用史料考据法,比较《史记》和《汉书》中关于皮影戏起源于西汉的两条主要证据,得出少翁受汉武帝所托为王夫人招魂的记载可信;运用历史环境分析法对西汉丧葬习俗、社会文化需要、神话戏剧产生、工艺美术和方士群体进行还原再现,得出皮影戏形成于西汉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西汉闽越王城地望之新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闽越王城地望之争,历经近80年的争辩,有浙南说、福建福州或浦城说等等,今从古代典籍、配合考古资料,并用新的史学视野来分析,则西汉闽越王城地望当在今福建武夷山,从而破解这一悬案。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时代由桑弘羊主持推行的均输制度,挽回了政府严重的财政危局,为汉王朝军事政治的新成就创造了条件。均输制度的内容,以往学者多与平准相混淆而归之于官营商业。其实,均输系统的主要行政内容是对于独立于官营商业的的官营运输业的管理。均输制度注重运输生产实际效益而体现的功用,包括补给军需供应、支应都市消费、维持仓库储积、赈济灾区贫民,即所谓“通委财而调缓急”,“流有余而调不足”。其成功,不仅使当时的经济形势显著改观,而且为后世大规模运输生产的组织调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范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百余年的演进历程是以钟摆现象这一特殊历史面貌呈现给世人的。造成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进历程钟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中等教育师资需求判断的变化,而不完全是师资需求变化。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往往出现对中等教育师资的错误或者片面判断,因而要求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做出相应改革,并致使其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这一偏离与其后的修正一起构成了钟摆现象。要破解钟摆现象,实现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的新发展,必须在充分认识中等教育师资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必须将建立健全教师教育相关制度作为首要工作;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构建必须坚持有序开放的基本原则;中国式教师教育必须以内涵式发展为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浅析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众所周知,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成了新的压力源,考验着教师们的心理承受力。1.由于不能自我否定,深感自责和痛苦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