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8,(1):13-17
概述宋卡城隍庙源于中国,始建于吴氏王国,是当地华人进行宗教活动和联络情感的重要场所。指出宋卡城隍庙庙会文化是中国文化符号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民间多神信仰和兼容并蓄的文化智慧的彰显,而城隍庙庙会仪式和当地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庙会能够延续和强化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道光年间发生在湖北崇阳的钟九闹漕事件在当地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民间歌手据此创作了长篇叙事山歌《钟九闹漕》,完整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从传抄本《钟九闹漕》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解释普通民众、统治阶级和研究者对此事件的态度,能更好体现历史事件在民间记忆上的特点,也能加深人们对长歌本身的理解。《钟九闹漕》是汉民族长篇叙事山歌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其承载传递的历史记忆,对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并保持其旺盛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社会,上海因受吴越文化和海滨环境的影响,加之人们生存需要和对生命的祭奠,民众十分信仰城隍神,城隍庙文化极为兴盛。近代以来,上海城隍庙及其文化在都市文化的浸润下逐渐变得意象深邃,而祭奠生命的城隍信仰却渐趋黯弱,在民间信俗层面城区民众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摒弃、游离与坚守三种取向。在某种意义上,透过城隍庙这一历史窗口,可以窥知古上海的文化气象、城市精神和与之相关的历史真义。  相似文献   

4.
青海南部多伦多泉盐历史文化悠久,是活态的文化资源,相关文献记载稀少。在多伦多盐场的田野调查过程中,搜集整理了当地流传的与泉盐历史文化相关的一系列传说和故事。这些民间叙事有一定的历史记忆功能,具有历史性、故事性和民俗性的特点,是植根于当地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川青藏结合部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独特资源,亟待纳入以多伦多盐场为中心的传承保护项目的整体性视野中。  相似文献   

5.
红学是动态的学术概念,从新红学到探佚学的发展,本质是实现了对曹雪芹原著和程高本两种《红楼梦》的不同价值之认同.红学定位于"新国学"的意向,是企图让红学在中华民族当下的精神追求与传统文化的精魂之链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为中华民族在"一体化"的全球性语境下提供一个民族性的文化精神支撑."人间红学"概念的提出则是为了将这一文化追求变成最广泛社会现实的学术设想.  相似文献   

6.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且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已然成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存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应重视对数字化的运用,确保通过其实现有效的展示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们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对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来说,文化遗产作为现存的文化记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石刻之乡大足流传甚广的望娘滩故事是一则典型的传统孝道叙事。作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望娘滩故事的叙事在大足特定文化背景下发生地方化变异,成为传达当地社会最重要的道德观念——“孝”的文化符号。见诸文献的记载扩大了其传承空间,增加了其可信度与生命力。望娘滩故事与当地风物、生活、信仰紧密交织,形成一个口头、书面、视觉艺术等多样形式共建的叙事空间,成为彰显孝道、传达大足人集体意识的义化事象。本文尝试采用综合研究法,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具体考察民间口头叙事的传承与演绎,并为吲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不同地区申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闽南民间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对闽南地区文化、民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闽南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鲜明特色,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闽南民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曲调,音乐的背后是对音乐创作者的记忆,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记载了闽南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智慧成果。闽南民间音乐传播在闽南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地区历史时代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0.
羊角舞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也是瑶族人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羊角舞来源传说、功能、社会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羊角舞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深度解剖,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民间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要内容。河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民间工艺美术更是其中的瑰宝。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承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对民间工艺美术最有力的保护,也是推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清代,台湾信仰城隍的人很多,分布范围也较广,城隍信仰成为当地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这种信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大陆地区城隍信仰的历史十分久远,唐代时各地陆续兴建了不少城隍庙,宋代对城隍的奉把遍及全国,明代时城隍庙信仰经统治者引导和规范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信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湾城隍信仰的历史并不长。迟至明末,首座城隍庙才在台湾出现。这便是《台湾府志》上所指的“府城隍庙,在府署之右,伪时所建……。”①此处的“他时”系清代官方史家对明郑政权的指称。早期台湾的城隍庙规模较小,信仰人…  相似文献   

13.
肇庆是我国广西中西部的一座城市,它的民间音乐十分有特色,在我国文化遗产的统计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肇庆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前所未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其年代久远,内容复杂,再加上搜集难度大,整理难度高,因此为日后的传统研究带来了许多障碍,本文认为加强肇庆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势在必行,这不仅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发扬光大是一个有力的措施,也是实现中国文化强国的有力途径,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抛砖引玉,为国内许多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带来新的思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大力倡导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今天,只有将民间美术结合到课堂教育上,才能使其得以传承发展。从民间美术在如今初中课堂教育的应用现状及其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在民间美术内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之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特色显著,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下,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究认为,要实现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与传承,应结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竞赛交流体系;结合当地的教育发展,建立健全民间、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传承体系;结合泉州武术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护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碎片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碎片化是工业文化和后工业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主要是指某种文化脱离了原有的、整体性的文化结构,成为缺乏深层意义和内在逻辑联系的文化碎片的现象.随着农耕文明的消失和工业文明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又是在全球逐步进入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无形中也具有了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碎片化特征.鉴于此,有必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碎片化的表现、成因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碎片化的现象,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首先,要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碎片化现象,就要从整体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空间.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就是逆流而上,就是在商业、经济、都市化的潮流之中,又要超越这一潮流而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以应当注意培养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并使之树立起一定的超功利的文化保护观念.此外,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整理中,还应关注文化主体与某一文化形式之间的情感联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在石刻之乡大足流传甚广的望娘滩故事是一则典型的传统孝道叙事。作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望娘滩故事的叙事在大足特定文化背景下发生地方化变异,成为传达当地社会最重要的道德观念——"孝"的文化符号。见诸文献的记载扩大了其传承空间,增加了其可信度与生命力。望娘滩故事与当地风物、生活、信仰紧密交织,形成一个口头、书面、视觉艺术等多样形式共建的叙事空间,成为彰显孝道、传达大足人集体意识的文化事象。本文尝试采用综合研究法,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具体考察民间口头叙事的传承与演绎,并为同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不同地区申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宣传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黔东南州委决定出版一本《侗族大歌》.我们很乐意接受撰写这本书的导读文章.侗族大歌是世界东方民间的和声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黔东南出版《侗族大歌》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以及它能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我们从族群、社会学、文化学、价值学、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侗族大歌进行了解读,以便帮助人们对《侗族大歌》专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处于动态过程的原生态民间体育文化,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非物质文化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在城市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中,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保护与传承受到冲击。如何利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这一平台,针对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合理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仡佬族传统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其实可看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力量对仡佬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仡佬族传统文化实现了“国家化”;仡佬族传统文化得到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仡佬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力量介入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国家化的介入,也是一种文化国家化的发展,这在我国具有普遍性意义,因为这样的历史进程在多个民族文化发展中都有呈现,且自古就如是,这是基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官方与民间的“二元结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