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自然为宗”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是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它们体现了陈白沙及其时代离朱入陆的教育思想发展路向,展示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本文从命题的涵义、成因和影响诸方面进行史实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认为探讨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陈白沙本人的教育思想全貌,而且有益于我们深入地把握整个宋明教育学说走向,特别是心学教育哲学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道心合一”是陈白沙哲学思想的出发点。“道心分立——涵养得道——道心合一”的公式不符合陈白沙哲学思想的实际。 陈白沙的“道”,是不能用物质实体来说明而又支配着物质实体的;实际上,他追求的是孔子之道,是精神性的东西。故其哲学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陈白沙的“理”,是至大的“道”,就在人的心中;其“心”有时指思想器官,有时指思想本身;其“物”的概念不一定具物质实体的含义,泛指一切东西,其中包括精神性的东西。陈白沙的“诚”,是就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其哲学思想又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它的本质和主流。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来概括儒家人生哲学。然而,“穷”是否除了“独善其身”外就无所作为了呢?陈白沙的处士哲学向人们指出了在“穷”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的道理,而且他本人就是这一哲学的忠实践行者。他的处士哲学可概括为五方面内容:立大我,顺自然;志于道,谈于利;用则行,舍则藏;育英才,淑人心;游于艺,求真乐。他是中国古代处士哲学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作为江门学派的开拓者,白沙心学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尤其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它是一道链环,缺少了这一环,有些问题就无法解释。因此,白沙心学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五邑大学社科部刘兴邦教授撰写的新著《陈白沙心学价值审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着重对白沙心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解读,拓展了白沙之学研究的领域,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学术特色。一、从理学与心学的比较中对陈白沙心学进行定位针对以往学术界只注重对理学不同派别的区分、而忽视各派内部不同分岐的缺陷,该书既肯定陈白沙心学是宋明新儒…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公认的学贯中西的近代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其学术渊源十分复杂,而明代哲学家陈白沙是对他影响较深的一位。作为梁启超所景仰的乡贤,陈白沙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早年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深厚的民族感情与故国之思以及心学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陈白沙先生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今年,是陈白沙先生诞辰565周年,我们这一期学报发表有关陈白沙先生的一组文章,以表示对故乡名人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陈白沙注重从心体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天理,心体与天理并重是陈白沙心学的显著特征.牟宗三认为陈白沙在体证工夫上并未达到儒学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体证工夫的角度讲,陈白沙的心学是玩弄光景.牟宗三儒学体系中陈白沙心学地位的缺失,是牟宗三对陈白沙心学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彭惠安与陈白沙订交始于彭氏任职广东期间,他对促成白沙成化十七年应召进京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陈白沙不可忽略陈、彭二人的交游。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陈白沙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包括他对教育,尤是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对教育作用的看法;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内容;关于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内容及其应用;因材施教等等。全文既充分肯定了陈白沙教育思想中可供今人学习和借鉴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不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论陈白沙哲学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体角度看,白沙哲学首先是其人生志向与社会环境相激荡的产物,白沙的“自得”之学的思想渊源是多种思想的交融、贯通的结果,其中最主要者当以孔子的仁学为根基,又吸收了禅宗的思想方法和老子哲学的宇宙本体论思想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白沙之学是成就德性之知的学问。白沙治学讲涵养,贵自得,主静虚,倡静坐,而以勿忘勿助为要领。总结陈白沙独特的治学之道,对于今天读书、求学、育人,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白沙的政治思想包括"士不居官终爱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无负于斯世斯民"的民本思想。"士不居官终爱国"体现了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无负于斯世斯民"体现了其政治思想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3.
重视名节与骨气,是中国士人的精神传统.陈白沙在为人与治学这两个方面都体现出可贵的风骨.为人表现在高洁自守,不汲汲于利禄功名;治学表现在贵在“自得”,打破因循固陋的学风.东白沙的风骨,辉映出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风采.  相似文献   

14.
白沙集中大量的咏酒诗, 它们表现出浓烈的主体意识与生命情调。主要体现在: 抒发自得的逸兴浓情; 表现诚挚、融洽的友情; 陶然忘机的诗酒之乐; 表白高洁、自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大儒陈白沙是从祀孔庙的岭南第一人和唯一人,陈白沙从祀孔庙的成功为其“真儒”形象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但陈白沙被提议从祀到从祀成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除了各种学术上的解释以外,这个过程交织着各种学术的和政治力量的较量,使陈白沙从祀孔庙事件显得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6.
陈白沙心学的形成,标志着明代心学由附会朱学而发展到离朱入陆、独标其帜的新阶段,为王守仁心学的创立及风靡天下作了有力铺垫.陈白沙强调自我主宰、独立思考、学贵"自得",这对促进思想解放有一定作用.他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这在士风日下、官场腐败的时代,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白沙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教育,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白沙先生首先从大教育的层面上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为己之学”,即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理想。其内容是“立诚”、“明善”,确立道德素质教育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发扬内在的德性之知,同时,白沙先生也强调书本文化知识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辅助作用。在求知方法上,用反省内求的方法显现道德知识,用知疑,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明初文化陷入困境、道德价值失落的状况下,陈白沙重建道德主体哲学,实现了明代文化的转向。其道德主体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自得之学”与“自然为宗”。“自得之学”突出道德、精神的价值,高扬主体的人格,“自然为宗”强调道德主体与社会规范、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的统一,从而与佛、道否定道德价值、否定个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在明代乃至中国文化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白沙(1428-1500)广东新会人,本名献章,因居白沙邨,世称自沙先生。明正统十二年(1447)乡试中举,后屡赴京师会试未能及第,得广东布政使彭韶及总督朱英交荐,授翰林院检讨。终身隐居不仕,以讲学著述过生活。白沙曾受学于理学家吴康斋之门,数月而归。他自述云:“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卸勒也。”(《明史·  相似文献   

20.
陈白沙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教育,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白沙先生首先从大教育的层面上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为己之学”,即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理想,其内容是“立诚”、“明善”,确立道德素质教育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发扬内在的德性之知,同时,白沙先生也强调书本文化知识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辅助作用,在求知方法上,用反省内求的方法显现道德知识,用知疑、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