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呼吁专业媒体的职业记者要关注深度报道问题.为什么企业媒体的同志也需要关注这一问题?因为我们要办好企业报必须瞩目高端.这正像古人讲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何况企业媒体在我们国家极其重要.企业媒体担负着中国最核心的部门的信息管理、信息传播的重要任务.不了解中国企业媒体,应该说就不会了解中国社会运行的核心领域的信息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有些同志的潜意识里,以正面宣传为主,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概念,机械地划定一个比例,正面报道的数量和篇幅必须是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的多少倍,似乎做到了8:2或者9:1,就是坚持了以正面宣传为主.其实,以正面宣传为主既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标准.如果市场不接受,读者不买帐,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大公共安全报道的机制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媒体关于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的报道,也得到不断改革与加强.报道时效大大增强,报道数量大幅增加.这一趋势反映了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幅提高,决策越来越科学,既增加了透明度,又提高了公信力,大众的知情权日益得到重视.同时,这也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华社近年在相关报道中,积极探索按照新闻规律开拓新闻资源,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发挥好传媒的监督作用,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政令畅通,防止滥用权力,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在目前舆论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的客观情况下,监督常常难免要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各式各样的阻力,因此,此类报道要想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的,采访者有必要做好全盘策划,并掌握一些相关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8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启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影像三十年》,用三十集新闻片来展示福建改革开放的成就,篇幅不长,可选择报道的范围较宽广,要反映的  相似文献   

6.
费涛 《青年记者》2006,(16):57-58
深度报道是都市报的优势 深度报道的前身是解释性新闻,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闻学把解释性新闻称为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那场席卷全美的经济危机使整个金元帝国一片混乱,美国人被打人了迷宫,不仅要求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更迫切要求了解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一些美国记也意识到,运用客观报道手法的纯新闻已无法深入事件的深层,更无法剖析原因与揭示其影响与发展前景,这既不能满足读要求,也违背记的职责。于是,解释性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常江  许诺 《青年记者》2013,(16):17-19
媒体人应努力保持冷峻,用专业的精神和理性的心态去探寻问题的解决路径、弘扬内心的善。京华时报和农夫山泉的争端持续了一个多月。这场原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或政府主管部门解决的事件,却在媒体和企业之间不断拉锯,由起初普通的媒体监督报道逐渐演变为媒体与企  相似文献   

8.
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报道的分层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报道往往报道点敏感,社会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相关报道方面采取分层操作原则,形成自己的报道特点和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能源供求形势的日渐紧张,有关节约能源资源的报道逐渐升温.今年6月,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把节约能源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随后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节能报道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媒体报道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提倡报纸与读者互动,做好报纸与读者互动,已是深入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这是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报纸确立读者主体地位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报纸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党的办报传统,所谓“开门办报”,就包含了与读者——群众的互动内容。从最初的读者来信、征文、读者调查,到现在几乎每个报社都开通的热线、邮箱、读者报料,以及一些话题讨论,都是办报互动实践的结果。本文所说的“互动”,是特指围绕中心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11.
金奇勇 《新闻传播》2010,(3):117-117
主题报道是新闻综合频道重要的宣传任务,做好主题报道,唱响主旋律,用典型事迹去感染人、引导人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增强主题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那么如何做好主题报道呢?一、提前介入加强报道策划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理论界至今尚无确切的定论,但我认为深度报道的“深”应该是其核心所在,它是针对一般的平面报道而言的,据此电视深度报道应该是就某一事件通过电视手段给人以多侧面、多角度的立体透视,从而使人们对事件发生的条件和发展走向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因此,电视深度报道的外延一般应该包括新闻性专题、连续(系列)报道、评论等。 本文准备结合近年来中央台与省级台获奖的一些作品谈谈电视深度报道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内新闻题材的同质化,另辟蹊径做新闻成为报纸突围一个重要途径.对前瞻性大型国际会议的策划报道不仅是一个大型报社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拉开与国内媒体差距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哥本哈根大型气候峰会,仅参加的各国领导人就有98名,蜂拥而去的各国记者更是达到5000名,如何在这场"世界媒体大战"中取胜?  相似文献   

14.
用兵:以资熟手,善推新人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连续几年,本报搞“两会”报道的记者,每年都有新面孔出现,此次更为明显。四名记者中除张建伟(也只是去年参加过一次),其余三名——卢跃刚、刘健、程铁良都是初次亮相。若“怕出乱子”,这一格局不免令人担忧。但这一组合又极利于出新。  相似文献   

15.
许青 《军事记者》2004,(2):58-58
高祥森撰指出。许多批评报道可以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中性操作”并非完全不带主观色彩。它是记在新闻报道中不掺带任何主观褒贬.客观准确反映事实的发生发展真相.记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进行采访写作.让读自己去把握、思考和判断。“中性操作”是让事实去说话.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16.
杨春 《青年记者》2020,(10):32-33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央视《新闻1+1》栏目宣布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后,这场新冠肺炎的真相逐渐为人所知,每日急剧攀升的确诊数字和极强的传染性让人们恐慌,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26日中午,笔者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调查》摄制组赶到武汉.如此重大疫情,规模、范围远超17年前的“非典”,感染者如何被确诊、如何隔离?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如何确定?怎样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疫情来袭,医院如何运转?当地医护人员怎样面对汹涌而至的就诊人群?“封城”后的武汉,普通民众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些是所有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祥森 《青年记者》2003,(10):24-25
一篇也许并不显眼的批评报道,也许就在刚发出的当天,就有人闹上门来,如果协调不好,写报道的记者还得面临官司缠身的尴尬,甚至落到官司打输、名誉受损的境地。批评报道真那么可怕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批评报道,我们可以试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记者》2012,(2):28
编者按:最近几个月频频传来的欧美经济疲软的信息,在不断挑拨着我们这个外贸大国的神经。在此背景下,国内转变发展方式稳健前行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为2012年发  相似文献   

20.
报道观念一体化201 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概念,自2004年提出,经历7年的生成发展,终于进入深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