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学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规范化的全民族共同语,狭义的仅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具有变异性的特点,这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语体以及文字的形体等方面。变异是相对于常规而言的,并不是不合规范。变异性的文学语言是符合交际的合作原则的。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变异和常规是可以转化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变异是作家在运用语言时,出于表达的需要,故意在一定限度上突破语言、词汇、语法等种种常规而采取的一种变通用法。文学语言的变异,实质上是能指与所指、语符与语义,在具体使用时的分离和偏转,能指与所指的对应关系的破裂,从而产生语言的“偏离效应”。鲁迅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笔下的语言,常常打破常规,运用语言变异艺术,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语言,给读者不平常的感觉,获得艺术享受。语言变异内容丰富,它是建立在修辞技巧的基础上的。他认为:“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修辞技巧促进语言变异,语言变异丰富修辞技巧。下面…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总是在求新求异中显示自己的个性品格,变异是研究文学语言的基点。苏童作为当代知名作家,他的语言表达方式独树一帜,通过变异的线性组合增加语言的弹性,拓展了阅读空间,在比喻的使用上,也颠覆了常规用法,此外,标点符号也是苏童表达变异的一种手段,这些语言形式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文学语言领域相对集中地出现了大量的变异语言。这些变异语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影响的结果,是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语言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变异修辞理论观照下,阐述穆时英小说是如何突破语言的常规,通过搭配变异、辞格变异、符号变异实现其语言陌生化的,并进而分析文学语言应如何增强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力,使文本散发出奇峭而浓郁的馨香。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创造了一个审美乌托邦,使主体丧失自我和对象意识.广告充分地利用文学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优势,追求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广告中文学语言的语音美主要表现在:追求文学语言的语音常规美、追求文学语言语音的变异美.  相似文献   

7.
周旭东 《现代语文》2006,(10):48-48
艺术语言分为广义的艺术语言和狭义的艺术语言两种.广义的艺术语言是指文学语言和其他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表现手段.狭义的艺术语言是指变异的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它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和辞内、能指和所指、情和理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之一。基于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的新理念,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幼儿学习“文学语言”的价值,分析当前语言活动中对幼儿“文学语言”学习的指导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幼儿的“文学语言”欣赏与感受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鼓励幼儿运用“文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述。  相似文献   

9.
“突出”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特色,不仅仅在诗歌创作中,在别的文学语言形式里我们也可以发现作者有意安排的语言使用的偏离常规形式和修辞来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本文就以一篇文章“Apology to the Future”为例作出分析,以期对“突出”有更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是不同于日常语言的话符和语符链,文学语言或诗歌语言是原生性的、充满隐喻特性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文学语言的特殊表现手段:陌生化。陌生化是通过对普通语言的“扭曲”即“有组织的违反”,造成对事物感觉的“惊奇感”,从而达到“更新我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觉”。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陌生化”在对文学的阐释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变异的语言和技巧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技艺之一.表现为适用变异中的语言.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某些变异了的语言如何成为技巧的语言.(-)变异是相对于常规言.说“绿色的叶多了,红色的花少了”是我拉常用的说法,因而是常规的语言;说“绿”会“肥”、“红”会“瘦”,有悖理,越出常规.因而“绿肥红瘦”是变异了的语言.这变异了的语言文体现了一定的语言的技巧,成了技巧的语言,从而成为李清照的有代表性的佳句之一.假设要对朋友的丈母娘生日说几句祝寿的话,说她“是人”,是常规语言,她不会有什么觉得高兴的.倒是把她说成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人.例如“仙女托世”、“仙女下凡”,反而有点恭维味道.把人说成是“仙女托世”,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仙女托世”的人,因此句子有违事理,也就有异于造出可接受句的常规.是变异了的语言.但如果干脆对朋友说“你的丈母娘不是人”这也是变异.只不过这个变异实在太大了,谁听到也会生气.我们不妨把这种不象话的变异称为“畸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是汪曾祺小说语言观对传统的小说语言工具论的突破。“小说语言是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小说语言就是小说语言”,从口头语言、一般书面语言、一般文学语言的各个角度,分辨出小说语言的个性特征。“小说语言是在语言运用中实现的”,凸现了汪曾祺小说语言观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文学的“第一要素”,从文学诞生的时候开始,就必然地引起作家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科学的进步,文学语言便成为诸如文艺学、美学、哲学等许多门学科研究的对象.这无疑促进了文学语言研究的发展,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研究是立足于文学并以指导作家创作为主要目的指向的,也部分地为文学鉴赏、文艺批评服务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形象、生动、准确”之类的说法,与其说是对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概括,勿宁说是在语言方面对作家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所作的总的要求,或日文学语言特点的文艺学总结.诚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都属于语言的范畴 ,都是对经验世界的书面表述 ,因而它们都具有书面语言的一般特性。这使得二者在“真实”美和“简约”美上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但是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毕竟承担着不同的传达功能 ,是对不同层次的经验世界的书面呈现 ,这又使得二者“真实”和“简约”的审美指向有着鲜明的异质性。在充分把握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的同一性和异质性上 ,适当地借鉴和引入文学语言“真实”和“简约”的审美蕴涵 ,对于写作更加完美的新闻作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时有创新和变异,其目的是为了使表达新颖丰富,语意完满。文学语言变异有着独特的修辞功能和审美价值,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6.
雀冯  雀寿 《文学教育(上)》2009,(19):122-123
在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观点是:非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规范、凝练”,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也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在各自的范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文学语言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具体论述了关于文学语言的“包容”说和“全语体性”说、“对立”说和“统一”说、“载体”说和“本体”说、“内指”说以及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等,试图比较全面地回答文学语言的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言是对日常语言有规律的变异,它通过对日常语言的扭曲、变形创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归纳、分析余华小说语言在词语、修辞方式的变异,一方面可以揭示余华运用语言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余华的小说创作做一些有益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表现功能,它常常以悖于日常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的超常形态来实现其独特的表现目的。阿·托尔斯泰曾把文学语言比喻为一种“神奇的电波”,并说:“语言是一种魔力。艺术,则是一种奇迹。”但是,不管语言这个神魔多么变化无常,文学语言却并非是作家随心所欲任意拼凑组装的。作为在日常语言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也受语言规律的强有力的制约。尽管传统语言学没有给我们提供明确的制约规则,甚至也没能给我们提供揭示这些规则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如果我们不囿于传统语言学的冷漠、精细的静态分析描写。尤其是超越了它的纯粹的“规范语法”的框架,而是利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站在文学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学语言诸现象进行全面的审视,那么,我们还是不难发现语言规律对文学语言的有形或无形的制约和影响,文学语言为实现其表现功能而呈现出来的超常态势,具有坚实而丰厚的语言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言是对日常语言有规律的变异,它通过对日常语言的扭曲、变形创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归纳、分析余华小说语言在词语、修辞方式的变异,一方面可以揭示余华运用语言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时余华的小说创作做一些有益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