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找到外星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朝着成为现实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已确定了一份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系名单,将在今后对它们实施重点观测。名单上的恒星包括:飞马座第51号星,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在这颗恒星附近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第一颗行星;天蝎座第18号星,距离地球仅46光年,非常类似我们的太阳;印第安座ε星,它的亮度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人马座阿尔法B星,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之一。银河系有4000亿颗恒星,显然天文学家不能观察每一颗恒星。所以,入选的每一颗恒星都被认为可能有含有液态水的行星围绕它…  相似文献   

2.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7,(9S):14-14
天文学家在观察那些拥有行星的恒星时.发现在矮星(一种质量、体积相对较小、光亮度等于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恒星,如太阳)的表面经常表现出富含铁,而巨恒星(光度极大的、异常巨大的恒星)却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天文学家认为这是由于行星岩屑崩坍时的碎片落到恒星的外表面,污染了恒星的表面,而在巨星上,这种污染被稀释了,混合到它的内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黑洞是大质量的恒星在爆炸后又收缩形成的,因此宇宙早期恒星应该先出现,黑洞则后出现。但是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4.
虽然至目前为止,天文学家仍无法直接观测到其他恒星的行星系统,但由恒星的运动可确定有行星系统的存在。天文学家侦测这些“可疑恒星”的运动情形,可推测假定行星的公转轨道。但如何区分棕矮  相似文献   

5.
仰望苍穹,我们所看到的闪烁的星星基本上都是天文学家们所说的恒星(金星等少数行星反射太阳光线,看上去也发光)。宇宙中有很多恒星"抱成一团",形成一个恒星集团;但或许是偏爱那份寂静吧,部分恒星自始至终都孤独地在天空中闪耀,直至死亡。人们不禁会发问:为什么恒星的分布会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正>新发现的氢气"河流"也许就是螺旋星系稳定而高产的"恒星生产线"。恒星是如何形成的?你也许会说,这个问题早已被天文学家们弄清楚了。早在18世纪,康德就提出了"星云假说"——星际空间中的气体云和尘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塌缩,星云核心处的温度会升高,最终点燃核聚变来对抗塌缩,恒星就这样形成了。随后,天文学家们进一步弄清了恒星形成过程中的细节,比如星坯演化的主要机制、形成恒星所需气体云的临界质量等等。如今,天文学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暗物质或者暗能量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上面,而恒星的形成过程似乎已经无需去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正>天文学家首次在一颗恒星的宜居带中发现了一颗与地球大小类似的系外行星。这颗被命名为"开普勒-186F"的系外行星,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宜居带天体的行星,即体积与地球接近,且环绕恒星的距离恰好适合液态水的存在。但是由于这颗系外行星所环绕的恒星是一颗寒冷而昏暗的红矮星,而非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这颗系外行星更类似于地球的一个"堂兄弟",而不是"双胞胎"。这颗行星的直径只比地球大10%,围绕母星的公转周期为130天。  相似文献   

8.
<正>一百多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了,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出现了。不过时至今日,这些寿命短暂的恒星本应该全都消失了。可是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天文学家第一次确切地观测到了绕太阳系外恒星运动的行星以来,太阳系外行星便一个接一个地被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00多颗。但是,所有这些太阳系外行星都并没有真正被发现者“看到”,天文学家只是通过观测恒星本身在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的引力作用下的表现来确定其附近必然存在着行星的。寻找系外行星的困难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近距离恒星的行星,但是,由于行星本身并不发光,只能反射恒星所发出的光,而通常恒星比绕它运动的行星要亮100万倍至几十亿倍,因此,处在明亮的恒星周围的行星所反射的微弱的光将完全被眩目的恒星光芒所掩盖…  相似文献   

10.
科技大事纪     
美国天文学家在美国天文学协会年会上宣布,他们在猎户星座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原恒星,在它周围可能会形成行星。此次新发现的原恒星被定名为“G192.16-3.82”它距离地球约6000光年,质量达到了太阳的约10倍。发现如此巨大的原恒星,对天文学家来说还是头一次。  相似文献   

11.
白矮星     
上个世纪初天文学家发现了白矮星。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们颜色偏白,说明表面温度很高,可是发出的光却很弱。一般恒星的光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恒星的温度;二是恒星的大小;温度越高,恒星越大(相当于发光面积越大),整颗星发出的光就越强。现在白矮星温度高,光度反而低,这只能说明它们个头非常小。  相似文献   

12.
<正>走在晴朗的夜空下,我们会发现,天空中四面八方都点缀着星星。其实,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的恒星分布并非球形,而是扁平的盘状,大量的恒星组成了星系盘。25年前天文学家发现,从银河系恒星密集的星系盘方向,有神秘的X射线辐射到达地球,而且这种射线能量很高,又似乎弥散在银河系中,十分常见。可是,天文学家却一直难以确定这种X射线到底是什么天体发出的,因为看上去,射线的来源似乎有很多,可是追踪过去,又似乎没有明确的天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于1958年建立.第一任台长是著名天文学家程茂兰,第二任台长是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射电天文学家王绶琯.现任台长为天体物理学家李启斌.北京天文台是以研究天体物理为主的综合性天文台.其任务是:开展恒星物理、河外天体物理、太阳物理、射电天文和天体测量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发布太阳活动预报和提供时频服务、人造卫星观测服务;设有世界资料中心D天文分中心和国际恒星数据中心北京分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奇异的天体上个世纪初天文学家发现了白矮星。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们颜色偏白,说明表面温度很高,可是发出的光却很弱。一般恒星的光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恒星的温度;二是恒星的大小;温度越高,恒星越大(相当于发光面积越大),整颗星发出的光就越强。现在白矮星温度高,光度反而低,这只能说明它们个头非常小。  相似文献   

15.
地球在自转,恒星也在自转,我们的太阳的自转速度是每秒2千米。如今,天文学家在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中发现了一颗恒星,它的转速竟然达到了每秒600千米,是太阳的300倍!和这颗恒星相比,我们的太阳实在是慢吞吞。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I0013-I0014
在银河系核心外围有一些超高速恒星运行,银河系的核心隐匿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9日消息。据荧国太空网报道,天文学家近日表示,在银河系中发现的6颗以时速超过200万英里(约合322万公里)高速运行的恒星可能是被银河系核心的巨型黑洞弹射出采的。此次科学家们工作的最大意义在于首次发现了和太阳质量接近的超高速运行的恒星。这项发现于上个月对外发布,这项成果将帮助天文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恒星是如何在我们银河系尘埃包裹的核心区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正"泪珠恒星"每颗恒星都随着自己的节拍跳动,随着能量的变化不断出现脉冲振荡,通常这些脉冲振荡可在恒星表面呈现,然而近期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500光年的怪异恒星,其外形颇似人类的泪珠,它仅在一侧发出脉冲,产生这种"单极脉冲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恒星存在强势邻近恒星。  相似文献   

18.
光芒万丈的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不起眼的恒星,大多数恒星其实不是我们熟悉的太阳这副模样。它们中许多温度比太阳低,体型也比太阳小,它们就是所谓的矮恒星。天文学家在这些恒星的周围,相继发现了一些类地行星,围绕在  相似文献   

19.
球状星团     
在银河系中,除了孤身的单星、成双配对的双星和三五一伙的聚星外,还有由更多恒星结合而成的星群。天文学家通常把星数超过十个具有物理联系的星群称为星团。组成星团的恒星彼此靠得较近,空间运动相同,很可能是具有相同起源的集体。对星团的研究虽有三百年之久,但只在近二三十年来,它才在恒星演化问题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由于不同星团形成于不同时代,经历过不同的发展时期,更由于同  相似文献   

20.
<正>双星系统在宇宙中很常见,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三体"也有不少人听说过,那么5颗恒星组成的系统呢?最近,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250光年的大熊座发现了一个由5颗恒星形成的系统——人类发现的第2个5恒星系统。在这个5恒星系统中,其中四颗形成两个双星系统,这两个双星系统围绕着一个引力中心运转。更奇特的是,其中一个双星系统中还是"相接双星"——两颗恒星的轨道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