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武训传》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批判运动,以批判《武训传》为起点,开始了大规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武训传》在现在看来只是一部宣扬武训忍辱负重、劳苦功高的人物典范的普通电影而已,但在当时却成为一个悲剧,这与建国初的国内外形势有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有关,更与当时的政治介入文艺的不正当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武训办学的思想和做法与徐特立早期办学有相似之处。毛泽东发起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并逐渐在全国展开,徐特立不得不于1951年7月1日发表《〈武训传〉的讨论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一文。在批判《武训传》之前,徐特立曾打算全面整理自己的教育思想,以供新中国的教育建设参考。此后,其言行有较大改变:发表文章的频率大大降低,谈话与写文章时涉及教育的内容有所减少,再也没有举行过关于教育的讲座,而外出考察则变多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国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文化批判运动,随着运动深入,又开展了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接着,又发动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最终发展成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三次文化批判运动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文化界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此后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文学就要庆祝他的第40个生日了。在其前30年中,在文艺界开展过多次的批判运动。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历次批判运动的开端,它开了以政治批判运动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先例,对后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以社论形式发表毛泽东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文,此后,一场有组织的对《武训传》的批判随之展开,这是中共建国后在文艺界展开的第一场大批判。当这场批判接近尾声时,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正式启动。第二年  相似文献   

6.
在陶行知先生的提议下 ,在“武训精神”的感召下孙瑜拍摄了《武训传》。《武训传》开始得到了华东局和周恩来等人的肯定 ,但由于错误的历史观和对政治形势的严重性的夸大 ,毛泽东发动了对《武训传》的批判。周恩来、周扬、夏衍和郭沫若等人不得不作检讨 ,与《武训传》相关的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武训传》批判形成了以后一系列思想与政治批判的模式 ,强化了毛泽东的权威地位 ,损害了党内民主 ,加深了毛泽东对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偏见 ,为随后开展的对陶行知的重新评价铺平了道路 ,同时也是对《共同纲领》规定的公民的言论与出版自由的一次严重践踏  相似文献   

7.
肖军事件──研究极左文艺思潮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不寻常历程。和新中国的其他事业一样,四十多年来,她取得过伟大的成绩;也曾出现过一定的失误。尤其是在文革以前的将近三十年间,我们曾不间断地开展文艺大批判运动,严重挫伤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使这段时期(尤其是在文革中)的当代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部文艺大批判的历史。本着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站在今天时代和学术的高度,审视我们在文艺大批判中走过的弯路,总结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8.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对反动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以后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第一个大战役,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对孔孟之道的一次大批判。今天,重温这场伟大斗争及其历史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毛主席一贯坚持反孔的深远意义,深入认识批林批孔斗争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增强我们的战斗决心和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9.
《武训传》是文艺界老前辈孙瑜同志根据武训“行乞兴学”故事编导而成的电影,它出现在建国初期的银幕上,不久就引起争议,后来发展成为批判运动,被称为新中国文艺战线上的第一场斗争,为以后文艺批评中大搞群众运动,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不分敌我的极左做法开了先例。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大特征是它的人民性。解放后人民取得了政权,正当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陶行知人民教育思想,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挥其示范指导作用之时,对电影《武训传》的粗暴批判却使陶行知受到株连。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教育舍弃了根植于中国土地、融汇了中西先进文化精华的陶行知教育学说,舍弃了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相似文献   

11.
1958年的文坛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其中之一是文艺界的“再批判”事件。所谓“再批判”,是把1942年在延安批判过的王实味、丁玲、萧军等人的文章拿出来再次批判。“再批判”与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同属于政治权威开辟新道路、清除旧基地的战略选择,目的是使人回想起1942年的文艺整风和1948年的《文化报》事件,维护和重建延安文艺整风以来建立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创作规范。  相似文献   

12.
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主观唯心论,是解放后思想文化战线上一次著名的运动。它对胡适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影响作了清算,并推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作为思想批判和文艺批判,是必要的,有重要意义的;但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也产生了某些严重的缺点错误和消极后果。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从此产生了所谓“新红学”。比起以索隐、附会为特征的“旧红学”,“新红学”的出现是《红楼梦》研究上的一大进步。胡适对“索隐派”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考证也有一定的成绩。但他用的是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方法,又抱有阻挠马列主义传播的目的,所以对《红楼梦》的总评价是错误的。他把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贬低为  相似文献   

13.
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除了在创作实践上所进行的种种尝试和努力外,在理论上则经历了1930年、1932年、1934年三次规模巨大的讨论。这次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其时间之长,内容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它既是对“五四”以来文学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经验总结,又为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光辉文献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通过这次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把革命文学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向着更密切的方向大大推进了一步;并以它辉煌的成绩写下了我国新文学运动光荣、战斗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1951年,在对《武训传》批判的运动中,对影片最具杀伤力,也最富理性说服力的莫过于《武训历史调查记》。《调查记》似乎科学严谨,尊重历史。它开列了160余位被访人的名单,征引了大量史料,所有的结论似乎都有充分的证据——或当事人(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口述,或字资料的佐证。可是30年后,当历史允许人们重新评价武训和《武训传》的时候,《调查记》所提供的证据即刻土崩瓦解。将这个《调查记》与反右派运动,与“化大革命”,与刘少奇的冤案联系起来是毫不奇怪的。它不但是权力话语动用国家力量,有组织有目的地制造伪证的领军之作,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1947年12月,张爱玲及其《太太万岁》突然遭到疾风暴雨般的挞伐。详考其渊源,可以推知这是上海地下党为争夺话语权而策划的一起文化事件,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战后上海的一次具体的话语实践。它上承重庆文艺界1945年关于茅盾《清明前后》、夏衍《芳草天涯》的论争,下启1951年《武训传》批判及此后一系列的文化整肃和思想清理,服膺于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范“战后”国家意识形态生产,构建新的话语秩序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1954-1955年,在全国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运动中,《文艺学习》刊发了社论、读者来信来稿综述、红楼梦人物杂谈、文艺学习座谈等栏目的文章。这些文章在立场、目的、语言诸方面表现出《文艺学习》对《红楼梦》研究批判的主要特点,从中亦可得到当时关于《红楼梦》阅读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站在世纪的终结之处回首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就不难看出,本世纪中国文化的自我启蒙和自我批判运动经历过两次高潮,一次是在世纪之初的“五四”,另一次则是迹近世纪之末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关于五四文化运动,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今后还会不断地说到它。但是关于最近的这一次,或许是由于历史的距离过于接近,人们一时还没能给予足够的反思和研究。本文是一次粗浅的尝试。在这篇不到一万字的文章里,笔者试图对当代中国文化批判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作出总体的宏观描述,同时,为了使本文的立论不致有空泛之嫌,文章的第二部…  相似文献   

18.
批判与反思:1951-1978年的陶行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受批判电影《武训传》的影响,陶行知也受到了批判,致使陶行知研究在1959年后成为国内研究的禁区,这种状况一直到1978年才得以改变。这场批判不仅损害了陶行知的名誉,而且阻碍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去深刻反思。而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这一段时期,国外学者对陶行知的研究却是方兴未艾,并对陶行知及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不寻常历程。和新中国的其他事业一样,40多年来,她取得过伟大的成绩;也曾出现过一定的失误。尤其是在文革以前的将近30年间,我们曾不间断地开展文艺大批判运动,严重挫伤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使这段时期(尤其是在文革中)的当代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部文艺大批判的历史。本着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站在今天时代和学术的高度,审视我们在文艺大批判中走过的弯路,总结当代文学在极左文艺思潮裹挟下留  相似文献   

20.
《哥达纲领批判》研究综述马伯钧《哥达纲领批判》(以下简称《哥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文献之一,写于1875年,距今已近120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哥批》的基本思想,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哥批》的理论研究,也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