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川行院包括西川行枢密院、东川行枢密院,又称西川行院、东川行院,简称西院、东院。两院是元朝为平定四川而设的特殊军政机构,存在时间虽然很短(1273—1279年),仅历六载,但在元朝攻占四川,消灭南宋的过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反映了一些元初地方战时体制的实况。而两院时有分合,变化较大,比较复杂,史料记载又十分零碎和简略,研究者问津甚少。因此,弄清两院的演变、状况、特质等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加深元初地方体制、地方政策以及与宋关系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考驾照"的直接目的是获得驾驶执照,最终目的是能够具有驾车的资质与能力。很少有人专门是为了考取驾照去学车的(个别情况也有),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光明正大从容不迫安全平稳地驾驶汽车。写作也是如此。平时的训练是为了获得写作的能力,考试只是对能力水平的检验,终极目的还是获得走向社会必需的写作能力。通过考试是短期利益,满足人的生活与工作的需求才是长远目标。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不少老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3.
或许是跟实行绩效工资有关,很多学校在管理上更加严格了。最近,常听教师朋友们抱怨"学校的考勤抓得越来越紧了,都让人喘不过气来了,早知道我就不要这绩效工资了。"话说到这份上,可见教师对部分学校考勤的反感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考勤制度  相似文献   

4.
“天子”考     
“天子”一词,产生于西周。西周之前,商人不称“天子”。在商代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和有关历史文献中,没有“天子”一辞出现。《史记·股本纪》说:“汤既胜夏……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司马迁的这种说法,乃是根据后人的观念称呼古人的。在卜辞里,商王称“王”,称“余一人”。《商书·盘庚籍》里盘庚也自称“予一人”,不称“天子”。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说“汤乃践天子位?”会不会天禄石渠别有所藏?或太史公另有其据呢? 不会的。天禄石渠我们虽不可见,但从大量的卜辞来看,商代帝王与上帝的关系紧张,商王武丁就经常担心着上帝会不会作祸于自己。他问:“帝其作王祸?帝弗作王[祸]?”还问上帝会不会降(?)(饥馑,一说干旱)于自己的国家,会不会致咎于自己。如此担惊受怕的商王,那里还会想到去做受命于天的“天子”呢? 周代之前,人们对“天”的认识,还没有和万  相似文献   

5.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6.
“经义”考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北宋。经义与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术风习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北宋熙宁贡举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对北宋后期的学风和士风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古代文体史上,宋代经义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雏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征。考察宋代以前经义与选举制度的结合情况、经义在北宋科举改革中演变和成形、传世宋代经义文体的形态和以经义试进士对北宋后期学风、士风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大体明了经义的流变轨迹,以及它与选举制度和学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方便”考     
文章对“方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生经》中的“方便”进行了共时描写。同时,对“方便”一词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方便”一词的研究还存在来源不明、历史演变不清楚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钺”考     
"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它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形状与斧相似,却并非与斧一物。它的制作材料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与功用均体现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不但是劈砍的兵器,砍头的刑具,还是汉代以来官员乘舆的重要仪仗,也是王权的象征,古代将帅常常是仗钺征伐。  相似文献   

9.
“长铗”考     
"铗",朱熹、王力等认为是"剑把"之义,值得商榷.通过考证可认为:"铗"即是剑,是"剑"的一音之转.  相似文献   

10.
考“试卷”     
试卷先生:你好!最近你又让哪个孩子受“皮肉之苦”了? 嘻,嘻……不好意思,由于本人天生聪明,这点小题难不倒我。所以你也别“图谋不轨”了。我们已经“全部武装”,等待您的又一次“袭击”——期末考试。在此我也为您出了一份试卷,请您过目,并劳您大驾,给俺答一答!判断题(30分) 某天,父亲看到经常考50多分的儿子手捧一张28分的语文测验卷,还笑容满面。于是便对儿子进行了一次“家庭暴力”,说:“这是怎么回事?考50分都嫌少了,还给我考了个28分!还笑,一点都不要强……”爸爸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爸爸……我……”儿子迟疑了一下,“…  相似文献   

11.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12.
“望羊”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注家对“望羊”的解释几乎都是仰视貌或远视貌,其实是望文生训的解释。本文作者把“望羊”放在它的词义系统,并通过系联其同族词:望洋、望阳、望游、茫阳、芒羊、茫洋、芒洋、忙祥、仿佯、彷徉等,指出它们的义根是模糊不清,引申义项有:神情迷惘、辽阔无边、游荡不定(徘徊、翱翔、行动自如)等。认为“望羊”当为模糊不清之义,武王望羊,就是武王的眼睛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3.
“立”考     
从有关“立”的古文字结构来看,甲骨文像人站立的形体。其中,“大”符是人体的正面形象,其下面的一横就是指示着人体所立之处。常见的一批汉字,凡是由这个“立”符参与构造的,许多都和“站立”有关。像这个“站”字,就是以“立”符为偏旁的。成语“站立不安”中的立,使用的意义和站是相同的。当然,不限于人体的“站立”才称为立,  相似文献   

14.
“奶奶”考     
在众多用于指称祖母或与之同辈或年纪相仿者的词汇中,“奶奶”不但是其中一种比较口语化的叫法,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象戏”考     
史书记载,象戏为周武帝所创,并有《象经》记录其具体规则。但《象经》内容艰深,唐人已不能了其大意,象戏也因此未能流传。象戏为何物,今人已不能得知。有学者认为,象戏承弹棋类遗意而来。还有人以为象戏就是今象棋的前身,即古象棋。目前持这两种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若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辨误,能进一步加深对象戏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杨花”考     
“杨花”一词经常出现于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杨花”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地方都把它解释为“柳絮”,那么“杨花”是不是“柳絮”?为什么把“杨花”称之为“柳絮”?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从杨、柳谈起,着重从文献学角度对“杨花”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7.
“龙城”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王昌龄这首《出塞》诗中第三句"龙城"一词,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作"但使卢城飞将在",注云:  相似文献   

18.
郑路 《华章》2012,(29)
本文从“金声玉振”的语源出发,通过研究该词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金、玉发声的主要特征,对“金声玉振”的构成理据及其所包蕴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红霞 《陕西教育》2009,(12):23-23
或许是跟实行绩效工资有关,很多学校在管理上更加严格了。最近常听教师朋友们抱怨“学校的考勤抓得越来越紧了,都让人喘不过气来了,早知道我就不要这绩效工资了。”话说到这份上,可见老师们对部分学校考勤的反感了。  相似文献   

20.
“拥趸”考     
近年来,广东报刊有关足球的报道中,多有“拥趸”一词以作一方球迷之称。何为“拥趸”,相信言者读者未必尽知。查《辞海》条,“趸”字一作“整数”解,如:趸买,趸卖,趸售;一作“趸船”解。“趸船’为平底匣形的非自航船。最常见的是固定在岸边供船停靠的“浮码头”,可供装卸货物及旅客上下船之用。它用引桥与岸接连使船的停靠地点有足够的水深,并能随水位涨落而升降。也可供堆存货物或水上施工用。此两解均与球迷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