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 《今日教育》2011,(1):117-117
不要留下对教材的“误读”与“背离”。吴正宪老师强调“不要慢怠课堂每一分钟”.说的就是对教材要真真正正潜心阅读。  相似文献   

2.
对"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进行了分析,提出"扎扎实实走进教材"是践行"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思想的重要措施,是夯实基础的需要,是面向全体的需要,是真为"走出"的需要。从教材本身出发,通过教教材本身,教教材本质,最终才能实现"走出"教材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是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因此,我们教师在用教材时不要盲目地唯本、唯上,更不要受一些思维定式的束缚,要活用、用活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写下这个标题,你不要对我有什么想法。回答是肯定的,教材很重要。我为什么有疑问呢,因为现阶段,我有个细微的发现——那就是很多老师以为课程改革后,教材可用可不用。上课时,自编教材的有之,不用教材的有之,尤其是一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前不久,我在上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第十册《氧气》一课时,就深刻体会到这一理念所赋予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动手做”是科学课教学的灵魂。“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说明了教材的作用。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是基本的方法。担任《科学》课的教师以来,每次上课,笔者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及学生年龄的特征引起了笔者很多思考,以下是笔者在科学课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7.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我们常挂在嘴边。然而,现实的情景并不乐观。许多教师工作几年后。产生程度不同的职业倦怠,不学习,不反思。不研究。阅读的书籍除了教材、教参之外,别无其他,更不要说动笔写一写对教育教学的思索与发现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用教材中什么内容教?为什么用这些内容教?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然后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选择、加工与改造。教师只有在学生、教材、社会这课程三要素中把学生放在首要因素去解读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出新求异.抛开教材.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地“挖掘”“拓展”.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不是不要教材.丢开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局限于教材。我认为.首先要切实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再放手让学生走出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 ,我们 6位对中学历史教学情有独钟的好友 ,齐聚东方大都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的翠苑宾馆。丽娃河是一条清丽的河 ,生命的河 ,也是一条教育的河。在清丽的河水之畔 ,我们徜徉漫步 ,时常就共同关心的中学历史教材进行思索、争辩 ,于是形成下面一组观点……⊙丁林兴不要迷恋旧套路不要怕批评最近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 6、7期刊发了“商榷与正误” ,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提出了 40 0多条意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教师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不满。这既可悲又可喜。可悲的是人们视为“圣经”般的历史教材居然有不…  相似文献   

11.
李建成档案: 教育理想:和学校共同成长 座右铭:求真知、育真人 最爱读的书:《教育心理学》 最敬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最后悔的事情:曾经体罚过学生一次 最幸福的事情:阴差阳错干了教育这一行 最愉快的时候:思想变成文字,理念化做实践 思想点滴: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小学教六年要立足今后六十年;不要只学教材,而是用教 材学;不要只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要只考教材,而是用教材考。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不同呢?笔者力图从二备《新型玻璃》的实践中一探端倪。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教师善用教材,期待着教师用教材教。用教材教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关于用教材教,自己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载体,不要轻易否定。“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二、调整认知目…  相似文献   

14.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我们常挂在嘴边。然而,现实的情景并不乐观。许多教师工作几年后,产生程度不同的职业倦怠,不学习,不反思,不研究。阅读的书籍除了教材、教参之外,别无其他,更不要说动笔写一写对教育教学的思索与发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笔者认为,根源在于部分教师整天忙于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初中化学“过渡性”概念的典型特征是概念名称生活化、概念表述例证化以及概念认知表观性、局限性和模糊性.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正确认识概念“过渡性”认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遵循概念学习的发展规律,不要强行将概念教学目标一步到位;遵循教材设计,不要随意违背教材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概念教学具体情景,灵活把握概念的阶段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短除法’要不要教”这个问题。闲扰了不少一线教师。特别是从旧教材过渡到新教材的教师,面对着新教材舍弃“短除法”而选择“列举法”,他们的困惑主要有:“不教短除法.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快速地约分、通分?”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最大的特点是不要“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在此,笔者想结合自己二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用教材教”的理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要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不要受教材、教参书的局限和束缚,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地得到提高.在执教"多边形内角和"一课时,我将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整合,使用了《几  相似文献   

19.
“连加”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节教材。三个数连加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要进位,有时不要进位,有时完全用笔算,有时完全用口算,有时既要口算,又要笔算。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同时学生在计算连加式题时,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多。所以,“连加”这一节教材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这节教材的教法,我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有一句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个“有”字当作何解?有的选本采取回避态度,不注不译。语文教材对这句也不加注,大概编者认为这个“有”字的解释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当然也有不少研究资料和注释本将这句译为“不知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