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是什么吸引这么多的年轻人进入新闻行业?是什么支撑他们坚持这个职业?又是什么迫使他们离开这个爱恨交加的行业?因首先报道"三鹿奶粉事件"而为大家熟知的简光洲如是作答——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把这句形容婚姻的名言放在记者这个行业,也同样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2.
王吉红 《军事记者》2012,(12):64-64
前段时间,战友打电话询问我近几年在部队忙乎什么,我说,写新闻。战友笑曰,这可是个熬人的苦差使呀!放下电话,我陷入沉思。战友说的是实话,再看看我的身边,有的人因为退稿而退缩,有的人因工作变化而改变,也有的人因兴趣转移而放弃,而我任凭周围环境如何改变,毅然坚持着自己热爱的新闻写作。记得刚踏进新闻报道门槛那年,采写的不少稿件投出后总是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3.
不喜欢,为什么还回来呢?这是一个我到现在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那是2002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当时的选择,有些艰难。我放弃了南京和海口的工作机会,最后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沈阳,因为那个伴随我成长的电视台,给了我一份记者的工作。入职的第一天,我站在电视台的门  相似文献   

4.
<正>~~  相似文献   

5.
程荣贵 《军事记者》2014,(12):59-59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我在编辑岗位上干了18年。这么多年来,我对这份事业因为热爱而充满激情,因为钟情而全身心投入。尽管有时也遭遇过一些挫折烦恼,但我依旧非常痴迷、十分眷恋。应该说,这项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别人体会不到的快乐,收获了一份因为坚守而无法割舍的情感。能与新闻结缘,那还是当战士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幸福?萧伯纳说,醉心于某种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在我看来,幸福的生活就是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很幸运,我来到了经济导报.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新闻队伍中,逾50岁的一线记者很少,经历过生死考验、处在癌症康复期却依然在一线奔波的就更是罕见.大众日报特派记者组的陈中华,就是这样一个记者.克服着难以想像的艰难,他以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展现了一个大众报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当前大众报业集团"整体争八强、个体上位次"生气勃勃风貌中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实践得越久,越是感慨新闻行业有太多优秀的前辈和同龄人.他们都那般相似,不惜将毕生热情投注到新闻报道中,正如范敬宜先生曾言:“新闻事业充满风险,但值得去为之奋斗终生.”相比而言,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新闻学子,想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才不枉被称作一名新闻人.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十分眷恋图书馆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热爱图书馆员这个职业。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形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移,从事图书馆工作已不象以前那样为人们所向往。而我在10多年后的今天对图书馆仍是那么一往情深,书给了我知识,给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幸运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元月,广西图书馆举办了首届《我与图书馆》征文有奖活动。现刊出两篇获奖征文。  相似文献   

12.
<大众日报>有个特殊的团队-特派记者组,成员都是从报社业务骨干中挑选出来,专门写"大稿"、干重活的.在这个精干的团队里,记者陈中华格外引人注目:52岁,既是高级记者又是一级作家,还曾是位老资格的媒体副总编.  相似文献   

13.
我是《致富报》 (新华日报农村版)的特约记者,现在河北省唐山市政府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坚持业余写稿,必须“爱”字开路,“苦”字当头,“钻”字求深。我常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七十年代,我中专毕业后,曾在几个部门做秘书工作,并结合工作搞了一些报道。1984年春天,我被调到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以后,深感这为我进一步搞好业余宣传报道提供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档案工作虽然很辛苦,也很清贫。但通过默默无闻的努力工作能为社会各方面做出服务。江泽民同志为中央档案馆建馆40周年题词:“做好档案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胡锦涛总书记一直很关心档案工作,他指出:“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凭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档案事业的重视和档案工作的支持。作为我们档案工作者没有理由不热爱本职工作。记得那是今年的3月5日,计划生育局办公室来了两位心急火燎的客人,要求马上查找一份照顾生育的文件档案,说这是他的最后希望…  相似文献   

15.
十二年前,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才跨入电视新闻行业,那对我来说是一次机遇,意义重大却非所爱。但十二年后的今天,要问我获得全国“百佳”称号的主观原因,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非常热爱我所从事的电视新闻工作。 我的电大班主任郝鸣老师,与我非亲非故,却极力把我推荐给当时正急需用人的福建电视台。开始我只是借调,干  相似文献   

16.
本期刊登了剑蕾女士为本刊所写的文章。她以真挚的感情,叙述了自己被名仕发廊敲诈后与新闻记者的一段交往和感受。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各界各阶层与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都变得十分密切,人们与新闻记者的联系也成为极其普通的现象,交织成许许多多的生动多彩的生活画面。而这些在以往的传媒中疏于反映,加之新闻记者活动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使人对其产生的特殊情感,给新闻记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为促进新闻界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了解和合作,使之有助于新闻记者队伍的建设,本刊将开设《我见到过的记者》专栏,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写写自己与新闻记者交往的故事,可写一人一事,也可写一段时间的经历,有表扬,有批评。文章必须真实,力求具体、生动、简练。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的新闻队伍中,逾50岁的一线记者很少,经历过生死考验、处在癌症康复期却依然在一线奔波的就更是罕见。大众日报特派记者组的陈中华,就是这样一个记者。克服着难以想像的艰难,他以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展现了一个大众报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当前大众报业集团“整体争八强、个体上位次”生气勃勃风貌中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9.
我从来没想过要当记者。从我踏上社会的第一天起,只想到要服从需要,服从党。我初中毕业,读了一年师范,是该当老师的。1956年,响应  相似文献   

20.
短短三个月,充满激情的辽报人在继续创造奇迹。魅力十足的报纸背后,每一块版面、每一篇稿件、每一行标题、每一组照片,都凝聚着心血、智慧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