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村寄宿制的运行,优化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也暴露出学生亲情缺失的突出问题。文中从亲情缺失的成因及其解决的对策进行剖析。呼吁各方肩负起共同承担的责任,增进家校沟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使寄宿制学校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在我们国家,寄宿制学校的比例正逐年升高。如何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一直是困扰着寄宿制学校发展的一个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利用网络平台、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家校委员会""全员育人导师制"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加强家校交流。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帮助小学生智慧学习与个性成长,将智慧教育技术与小学家校合作深度融合无疑是大势所趋。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家校合作具有以下价值意蕴:智慧教育赋予了小学家校合作新的内涵与特点,完善了小学家校合作的内容和方式,提升了小学家校合作的沟通效率。然而,现实工作中小学家校合作面临着意识方面、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等三重困境。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强化宏观领导,完善家校合作总体方案;依托智慧技术,创新家长学校沟通形式;加强理论指导,提升教师适应能力与效率等路径助推家校双方有效合作,保障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是家庭、学校共育的基本模式,是寄宿学生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重要补偿机制.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主体界定模糊、责任归属难、双方合作意愿不强、被动合作以及合作内容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寄宿制家校合作的功能,学校还需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搭建良好合作平台,注重教师能力培养,提升家校合作能力;家长则应主动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年龄及心理特点,小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本文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家校联系方式在寄宿制小学中的局限,探索适合寄宿制小学的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寄宿制的现状和巨大责任迫切要求学校完善教育功能.研究表明,在现有政策和财力的保障下,大规模举办寄宿制教育的过程中,深入解决好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步实现学校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完善,就一定能办好农村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方式使学生与家庭成员、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疏离,面临着学校教育功能异化、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社会教育功能边缘化等教育困境。本文基于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教育困境的探讨,提出通过强化家庭、完善学校教育、引入社会教育等方式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教育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表明,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存在不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自我适应能力差、学习成绩不佳;宿舍容量大、集体生活不和谐;家校沟通不及时,小问题变大问题等。针对寄宿制学生的不适应情况,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帮助寄宿制学生更好地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和模式而建立起来的。针对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家校联动,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提高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的效率,提升学生写作文的能力与水平,是农村寄宿制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明确新形势下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家校合作家长方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下一阶段应建立教育目标统一、角色参与多元、学校主体明确的家校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本贤 《中国教师》2012,(14):41-42
<正>家校和谐,教育共赢,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为进一步促进家校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怀,成立了世纪小学家长委员会。学校认真贯彻《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使家委会建设逐渐实现规范化,科学化。通过积极地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学校真正实现了"沐世纪阳光,育时代栋梁"的教育目的。家校间的互动和合作也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开  相似文献   

12.
赵睿 《考试周刊》2014,(6):178-178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的逐渐减少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越发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学校撤并、寄宿学生大量增多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凸显了来。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该区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教师、众多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适应状况,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校沟通,家教的金光大道体会:家校沟通,能加深家校双方对孩子的全面了解,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互补性。十一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语文和数学的成绩都很差,在班里是倒数几名的。语文开始是被拼音卡住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农村小学部分作业质量下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学校要着力构建多种渠道促进家校联系,家庭也要积极主动地理解配合学校教育,使作业成为家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只要家校之间密切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就能促进作业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国家赋予了学校劳动教育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呈现出家校社分离的现状,在教学中融入交叠影响域理论,有利于家校社协同进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社劳动教育主体,家校社共建劳动教育目标,并共筑关爱型劳动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教育阶段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教育这项系统工程越来越完善。而对于小学教育阶段来说,家校共育是推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间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打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家校共育模式是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效率的重要桥梁,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趋势而提出的重要举措。家校协作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关键,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的发展,符合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指导,符合社会对新时期人才品质与道德修养的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综合其发展现状,总结了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策略,意在实现学校教育创新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刊在上期“特别关注”栏目刊登武汉市育才小学家校沟通的经验后,反响强烈,很多校长、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学生家长来稿参与讨论。我们欢迎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来稿请紧扣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家校互信,促进家校互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围绕家校沟通在办人民满意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家校沟通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家校沟通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家校沟通的反馈机制,家长、学校、老师应该怎样面对沟通,家校沟通存在哪些不足,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推动家校沟通工作全面开展等内容组织材料。编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乡一校”的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大量的农村小学撤并,使乡镇小学寄宿生骤增,且向低龄化趋势发展。而这些寄宿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娇生惯养和社会上不良风气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消极影响,给学校内部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几年来,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与家长的接触少,与同龄人的接触多。这导致学生对同龄人的归属感较为强烈,对教师和家长的归属感淡薄。然而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氛围又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借助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行动研究等方法,就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家校协同应对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并从思想、目标和方式三个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通过家校协同,强化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刘玉川 《贵州教育》2012,(10):4-6,13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春风吹拂下,特别是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以及"两免一补"(即:免除学杂费、书本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后,安龙县与全省各兄弟县(市、区)一样,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两基”攻坚和巩同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更是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但与发达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安龙县去年全力攻坚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初步实施学生营养改善汁划,建成学生食堂205个,实现J’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