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灭火常识按照上述规程进行实验 ,一定可以把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 ,若不幸一旦失火时 ,一定要保持镇静 ,因为这时“慌张”往往会放过火势初起时最易扑灭的最佳机会 ,而将小火酿成大火灾 ,甚至自己也发生危险。所以 ,在发生失火时 ,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要弄清楚火灾发生的原因。对不同原因的起火和不同现象的燃烧 ,应采用不同的扑救办法。一般来讲 ,若是电流起火 ,则应先拉开电闸 ;若由灼烧起火 ,则应先灭掉热源等 ;若是能溶于水的物质或是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起火 ,则可用水来降低温度 ,将火扑灭 ,若是非水溶性的…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研究、化学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在化学实验室内存放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物质 ;经常使用的又是易碎的玻璃仪器与带电的仪器。因此 ,搞好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对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 ,防止事故的发生 ,显然特别重要。1 化学实验室的一般规则(1 )在进行工作之前 ,一定要先从安全的角度着想 ,对化学反应本身及所使用的化学试剂要有所了解 ,对反应的后果应有所估计 ,从而相应地拟出操作步骤和仪器设计。对反应不明或试验未知物质 ,一定要从最小量开始。(2 )实验前 ,要彻底了解操作过程与注意…  相似文献   

3.
所谓危险物质 ,是专指具有易燃、易爆和易中毒的物质。对危险物质注意事项 :(1 )若不事先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质的性质、状态 ,特别是着火、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 ,绝不得使用。(2 )应避免阳光照射 ,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与火源和热源隔开。(3 )毒物及剧毒物质 ,还需要放于专用药品橱内 ,加锁保存。(4 )使用危险物质时 ,要尽可能少量使用。(5 )在使用危险物质之前 ,必须预先考虑到发生灾害事故时的防护手段 ,并做好周密的应对办法。对于有火灾或爆炸性危险的实验 ,应准备好防护镜或防护面具 ,耐热防护衣及灭火器材等物品 ;而有中毒危险时 ,则…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实验室内 ,废弃物质 ,包括的种类较多。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 ,但主要是液态和气态物质。在排放这些废弃物时 ,首先要受到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限制 ,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最近几年 ,国家对中学化学实验室进行了大力改建 ,一般都安装了上下排风 ,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实验室外 ,保护了师生的健康 ;废液同过去一样 ,还是排放到下水管道中。化学实验室内的废液、废气 ,虽然与工业的废液、废气相比 ,在数量上微不足道 ,但是从环保的角度出发 ,同样不允许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去。一般工业废液 ,由于成分简单 ,可以采用集中处…  相似文献   

5.
本讲主要叙述在化学实验室中 ,因不慎发生人身事故时 ,在紧急情况下 ,必须先在实验室内进行应急处理的一般方法。1 化学药品中毒的预防方法在化学实验室中 ,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毒性或大或小的药品。如果这些毒物不慎侵入人体时 ,便会发生中毒现象 ,甚至丧失生命。有些毒物由于在人体内长期积累 ,也会发生慢性中毒现象。为了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因此 ,我们必须遵守化学实验室内的操作规程 ,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人身事故。化学毒性物质 ,可以是固态的 ,也可以是液态和气态的 ,但只有液态和气态的毒物 ,才能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固态物质只有…  相似文献   

6.
7.
3 4 含汞废液的处理处理含汞废液时的注意事项①废液毒性大 ,经微生物的作用之后 ,会变成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因此 ,我们在处理时 ,必须做到充分安全。②凡含烷基汞之类的有机汞废液 ,首先要把它分解成为无机汞 ,然后再进行处理。③不能含有金属汞。处理方法 (一 )———硫化物沉淀法用硫化钠或硫氢化钠 ,将Hg2 + 离子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硫化汞 ,然后与氢氧化铁共沉淀 ,经过滤之后 ,分离除去。如果pH值在 10以上进行反应 ,硫化汞即形成胶体。此时 ,即使用过滤的方法也较难除去。如果加入的硫化钠或硫氢化钠过量 ,则易生成硫化汞络合物 [H…  相似文献   

8.
表 1列出了最重要毒物的中毒特征及就医前的急救措施 ,供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参考。表 1名称进入人体途径特  征急救方法硝酸、硫酸、盐酸及氮氧化物呼吸道及皮肤  呼吸道被强烈的酸蒸气刺激 ,咳嗽 ,喘息 ,有时呕吐 ,当吸入氧化氮时 ,强烈的发作之后 ,可以有 2~ 12小时的暂时好转 ,然后更恶化 ,更虚弱 ,咳嗽更严重。当酸落到皮肤上后 ,皮肤被严重烧伤 ,并且有强烈的疼痛及灼烧痛感。  立即离开工作岗位 ,用毛巾被包裹上 ,保持温暖 ,安静平躺在担架上 ,立即送往医院。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或用弱酸 (稀醋酸 )或苏打溶液冲洗。氨呼吸道咳嗽…  相似文献   

9.
4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4 1 烃类化合物 (致命剂量 1 0~ 5 0mL)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果呕吐物进入呼吸道 ,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 ,所以 ,除非患者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烃类化合物超过 1mL ,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使用催吐剂。4 2 甲醇 (致命剂量 3 0~ 60mL)可用 1 %~ 2 %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将患者转移到暗室 ,以控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为了防止酸中毒 ,每隔 2~ 3小时 ,吞服 5~ 1 5克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代谢 ,在 3~ 4日内 ,每隔 2小时 ,以平均每公斤体重 0 5mL的数量 ,口服 5 …  相似文献   

10.
2 易燃物质可燃物质的危险性可以根据其燃点进行判断。燃点越低 ,危险性越大。但是 ,即使燃点较高的物质 ,当加热到其燃点以上的温度也同样是危险的。因此 ,必须加以注意。下面按照表 3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表 3 易燃物质的分类分 类特 点根据消防法分类  特别易燃的物质  在 2 0℃时为液体 ,2 0℃~ 40℃能成为液体的物质 ,以及着火温度在 10 0℃以下 ,或者燃点在 - 2 0℃以下和沸点在 40℃以下的物质。  特别易燃物质  高度易燃物质  在室温下易燃性高的物质 (燃点约在 2 0℃以下 )。  第 1类石油产品  中等易燃性物…  相似文献   

11.
3 一般仪器的安全使用3 1 试管、试剂瓶、量筒、烧杯的安全使用(1)试管加热时 ,勿使管口朝向自己或别人 ,以免加热不均匀时 ,溶液从试管中溅出。离心试管则不宜用来加热。(2 )切不可用火焰来直接加热试剂瓶或量筒。也不可在试剂瓶或量筒内配制溶液 ,因为配制溶液所放出的热量往往能使这些玻璃容器破裂。(3 )搬移试剂瓶 ,尤其是盛满溶液的大试剂瓶时 ,不要单拿住瓶颈。拿起大烧杯时 ,则宜用双手捧住烧杯的边缘。(4 )薄壁、软质的烧杯 ,不宜高温强热。(5 )试剂瓶内装入碱性溶液后 ,应改用胶塞塞紧。3 2 吸液管、分液漏斗、冷凝管等安全使…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告诫我们,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对生命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样,如果违背实验规则,对实验不慎重不谨慎,安全意识淡漠,最终会对师生造成严重的伤害。据报,北京某中学的学生在制取氧气时,因试管中有极少量的红磷而发生爆炸,学生严重受伤。多年前,我市某中学的学生在实验时,未经教师允许私自将小块白磷包藏于衣服中带出实验室,致使白磷自燃引燃了衣服,对该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我校在校园宽带网的基础上建立了远程虚拟化学实验室。实现化学实验在计算机上的虚拟再现,并通过网络技术使远端计算机可以访问。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和技能、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等方面。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新课程的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应成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实现了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实验训练的主体。科技创新是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根据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总结我校在实践和探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安全教育建设中所取得的一系列经验,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理念,推动和发挥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在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校园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公安部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落实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与化学危险品管理涉及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社会稳定也有重大影响,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装备管理部门及各级学校领导,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警钟长鸣,做好各项防范工作。我们要经常过问这项工作,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职责上要分解落实,把各项工作安排到具体责任人,做到管理上细致严密,不出现任何空档,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7.
18.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引发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如何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已成为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海恩法则设计问题分层框架。并提出了不断提升校园安全和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新思路,即不断完善实验室治理结构,提升实验员职称待遇,加大对实验室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如不加处理就任意排放,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造成浪费。本文论述了高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简单可靠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